摘要:魏國的軍隊早就可以把自己手頭事情全辦完了,然後回過頭來,把入侵者當成一塊肥肉,嚼得連骨頭都不剩,瞬間獵物和獵人之間的關係立刻轉換,所以說當時魏國的首都應該在大梁(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只有這個都城,離齊國和楚國比較近,只有這個地方面對兩個國家的進攻纔會顯得這麼驚慌失措。史書記載,魏惠王六年,魏國便把國都由安邑遷向大梁,很顯然,在這個時期魏國可以說是兵強馬壯,不僅是實打實的三晉老大,而且還吊打了西南邊陲的秦國,此刻的魏惠王內心可以說是極度膨脹,在這種情況之下,魏惠王制定了經略中原的國策,由安邑遷向大梁,想要和齊國,楚國等等老牌國家一決雌雄。

在大秦帝國之中,把魏國遷都大梁的原因歸結到秦國的崛起,大秦帝國拍的不錯,但是在這點上來講,刻意突出了秦國在崛起過程之中,對魏國的威脅,所以讓大家覺得,魏國遷都大梁,是因爲受到了秦國人的威脅,才這麼做的,事實並非如此。

爲什麼會這麼說呢?我們就從大秦帝國這部歷史劇開始說起,通過這部電視劇,我們來反駁他的某些觀點,這樣的話說起來更加具有公正性。

首先第一條,馬陵和桂陵之戰,都是齊國出兵去威脅魏國的首都,當時進攻其他國家的魏國軍隊一聽說這件事情,立馬回兵撤防,尤其是在桂陵之戰裏面,如果說此時魏國的首都在安邑的話,那麼這個時候恰恰是最不應該出現這種情況。爲什麼?安邑離齊國太遠了,如此漫長的一條攻擊線,齊國的軍隊從齊國國境線殺到魏國首都,需要多長時間?魏國的軍隊完全可以把眼前的事情給做完了,然後再去回防!更何況在第一次的馬陵之戰裏,魏國軍隊甚至都還能夠空出兵力來防禦齊國軍隊的進攻,如果有縱深防禦的話,很顯然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如果我是孫臏的話,魏國的首都又在安邑,我是絕對不會提出圍魏救趙,這樣一個觀點,爲什麼?這麼漫長的一條線路,長途奔襲,那個時候的運輸條件得需要多長時間?魏國的軍隊早就可以把自己手頭事情全辦完了,然後回過頭來,把入侵者當成一塊肥肉,嚼得連骨頭都不剩,瞬間獵物和獵人之間的關係立刻轉換,所以說當時魏國的首都應該在大梁(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只有這個都城,離齊國和楚國比較近,只有這個地方面對兩個國家的進攻纔會顯得這麼驚慌失措!

可是在大秦帝國的時間線裏面,很顯然,對於馬陵和桂陵兩場戰役,雖然只是輕描淡寫的一掠而過,但是如果真的按照我這套分析去看的話,很顯然有一些不合邏輯。

還有在電視劇裏面,魏國爲什麼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面,沒有去攻擊,已經被他們打得七零八落的秦國呢?很簡單,魏惠王已經把進攻的重心從西方的秦國轉移到了中原地區,也就是齊國和楚國,打算跟這兩個強大的國家掰腕子。

{!-- PGC_COLUMN --}

魏惠王本身就是一個性格乖張的君王,主不可因怒而興師,但是這位君王卻一直在犯這個原則性的問題,對於魏惠王來講,繼續欺負一個弱小,無助,而且已經沒有任何油水的秦國,是一個很不合算的事情,沒有辦法突出自己的功績,也沒有辦法增加魏國的實力,魏國已經奪下了河西之地,這塊功績是記在了自己祖父和父親的頭上,如果想要名垂青史,如果想要讓魏國的實力更進一步,毫無疑問,土地更加肥沃,人口更加稠密的中原地區,纔是魏國接下來經略的重心。

如果說魏惠王仍然把都城安在了安邑,當時魏國的軍隊從這個地方出兵,去跟齊國和楚國的軍隊爭雄,要耗費多少的時間?又要損失多少戰機?對於那個時代的國家來講,一個都城並不只是一個政治象徵,更多的是承擔一個交通樞紐集結的糧草,以及軍事要塞等等作用,可以說都城的選擇是一個國家是否強盛的象徵。魏惠王雖然性格乖張,但並不是不懂這個道理,所以遷都大梁,極有可能是在對付完秦國以後,轉而向中原地區經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實施了。

史書記載,魏惠王六年,魏國便把國都由安邑遷向大梁,很顯然,在這個時期魏國可以說是兵強馬壯,不僅是實打實的三晉老大,而且還吊打了西南邊陲的秦國,此刻的魏惠王內心可以說是極度膨脹,在這種情況之下,魏惠王制定了經略中原的國策,由安邑遷向大梁,想要和齊國,楚國等等老牌國家一決雌雄。

但是很明顯,一心想要經略中原的魏國,突然後院失火,魏惠王之前,魏國一直堅持着聯合三晉,一致對外,但是,在性格乖張的魏惠王面前,這條國策可以忽略不計,圍魏救趙,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確定了魏國的這一條基本國策,已經被魏惠王單方面否定了,所謂的三晉聯盟,此時已經成爲了一張廢紙,魏國成爲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而魏國的所有土地也都成爲了四戰之地。

從魏國遷都大梁開始,魏國就拿自己的國運,做了一個賭注,或者稱霸中原,圖謀天下,或者被中原各國暴打一通,也許對於魏惠王來講,他更偏向於魏國會向前者發展,但是自己的性格,卻讓整個國家揹負起了沉重的壓力,最後在不堪重負的情況之下,戰國第一個霸主就這樣轟然坍塌,他的遷都大梁也成爲了世人所恥笑的一件事情。

歷史雖然不存在如果,但我們還是存在疑問,如果當初魏惠王堅持拿下秦國所有的土地,或者攫取天下一隅,建立一個穩固的大後方,然後苦心經營十幾年,是否能夠建立一個強盛的,能夠統一六國的帝國呢?一個強大的帝國,並不是依靠着一時的興盛就能夠統一天下的,需要幾代人不斷的靜下心來,日復一日的不斷進取,才能夠成就一個安穩的帝國,劉邦雖奪取天下,但也依靠着自己的子孫不斷的打拼,才擁有了一個安穩的大漢王朝,朱元璋雖然奪取了天下,但他也是日復一日,勤勤懇懇的完善吏治,完善法治,才慢慢的打造出了一個大明帝國。戒驕戒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夠做到這一點,自古華山一條道,這條路沒有捷徑可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