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还是我们李书记眼光超前,思路新,以设立公墓的形式集中安置,有效解决了群众坟墓搬迁问题,出色完成了采煤沉陷区治理任务,既解决了群众的难题,又节约利用了土地资源,可谓一举多得。最近,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岗上村大力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文明新风,鞭挞婚丧嫁娶比阔气、讲排场、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引导村民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不请人抬棺,不炒菜上桌……”屯留区渔泽镇岗上村以“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文明风尚,促进和谐稳定”为主线,制定出台了“十条新规”引领文明新风,稳步推进移风易俗,取得良好成效。

岗上村位于渔泽镇东南3公里处,309国道北侧,东与首钢长钢公司、王庄煤矿相邻。地平水浅,交通便利。全村以种植、外出务工、运输业为主。境内有抗大一分校旧址红色旅游资源和长清生物公司等工业企业。

自2014年李银生任岗上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支村两委一班人,兢兢业业,埋头干事。岗上村实现了和谐发展,多项工作走在全镇、全区的前列。

村民们收入渠道广了、腰包鼓了,道路宽敞了,文化生活提高了,文明新风浓郁了,日子越来越红火。如今的岗上村,人杰地灵,变化喜人。

岗上村移风易俗由来已久。2015年,岗上村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借力采煤沉陷区治理的东风,开始谋划建设公墓事宜。

如今,土地资源紧缺,谁家地里也不愿意让埋人。岗上村建公墓前,经常遇到白事难办的情况,一块墓地少则几千,多则上万,漫天要价,大大加重了群众负担。村民们苦不堪言,深受其害。为了彻底改变这一陋习,李银生支村两委一班人超前谋划,及早动手,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和党员干部会议,征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从2015年11月开始,岗上村在村东北角一方面,抓紧规划,着手平整废弃地、乱石岗和废弃砖窑,加快公墓建设。另一方面,挨家挨户做迁坟群众的思想工作。

“迁坟至公墓,不但可以享受到迁坟的补助款,而且以后埋人再也不用出那高昂的墓地费用。”让群众改变传统习俗,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特别是涉及到迁坟这种事;为了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村干部们跑断了腿,磨破了嘴。

“开会、动员、抓阄、公告”全村党员干部一律平等。迁坟做到了公开透明,公平公道。

为了加快迁坟速度,村里趁热打铁,协调了挖掘机,免费帮助村民迁坟。

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2016年清明节前岗上村不仅将20余亩废旧荒地建成了公墓,而且顺利迁坟1000多座。这样下来,腾退土地200余亩,将2500余亩采煤沉陷区土地变为沃野良田,并为3000余亩地配套了水利设施。

如今,岗上村一马平川,到处是坟头的现象没有了,环境好了,土地肥力提升了,中乔大三农、山西乐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客商纷至沓来,争相入驻。

“还是我们李书记眼光超前,思路新,以设立公墓的形式集中安置,有效解决了群众坟墓搬迁问题,出色完成了采煤沉陷区治理任务,既解决了群众的难题,又节约利用了土地资源,可谓一举多得。”村主任李素彬由衷感叹地说。

“当下,农村普遍存在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不仅筹办婚礼开销大,就连办葬礼也要求高标准高档次,从选墓地、扎纸活、雇演出、办宴席……样样少不了。”说起这些“高额消费”村民们深感无奈。

最近,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岗上村大力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文明新风,鞭挞婚丧嫁娶比阔气、讲排场、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引导村民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结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政府倡导、村民自治、民事民办、成风化俗”理念,岗上村在村主干街道树立版面,利用广播、微信群、宣传单等媒介广泛宣传移风易俗。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岗上村移风易俗实施方案》,上墙公示了“十条规定”,明确了标准,规范了流程,严格做到了“两个统一两个不”(统一用集体灵车出殡,不请人抬棺;统一吃大锅饭,不炒菜上桌),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全体村民的一致支持和认可。

工作干得好不好,唯一的检验标准就是群众满意不满意。2014年至今,岗上村办白事可省1万元左右;喜事可以节省5000元左右,圆锁可以节省2000-3000元,极大地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赢得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此外,岗上村还广泛开展了“好婆媳”、“好丈夫”、“好儿子”、“优秀党员”等评选活动,涌现出“最美残疾人”李素春等先进典型。

“现在我们村风清气正、人心思进,光今年考上研究生的就有5人。上访告状的没有了,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我们现在可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说起移风易俗带来的新变化,村支书李银生非常自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