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還是我們李書記眼光超前,思路新,以設立公墓的形式集中安置,有效解決了羣衆墳墓搬遷問題,出色完成了採煤沉陷區治理任務,既解決了羣衆的難題,又節約利用了土地資源,可謂一舉多得。最近,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的意見》,崗上村大力宣傳‘婚事新辦、喪事簡辦、餘事不辦’的文明新風,鞭撻婚喪嫁娶比闊氣、講排場、搞封建迷信等陳規陋習,引導村民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不請人抬棺,不炒菜上桌……”屯留區漁澤鎮崗上村以“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文明風尚,促進和諧穩定”爲主線,制定出臺了“十條新規”引領文明新風,穩步推進移風易俗,取得良好成效。

崗上村位於漁澤鎮東南3公里處,309國道北側,東與首鋼長鋼公司、王莊煤礦相鄰。地平水淺,交通便利。全村以種植、外出務工、運輸業爲主。境內有抗大一分校舊址紅色旅遊資源和長清生物公司等工業企業。

自2014年李銀生任崗上村黨支部書記以來,支村兩委一班人,兢兢業業,埋頭幹事。崗上村實現了和諧發展,多項工作走在全鎮、全區的前列。

村民們收入渠道廣了、腰包鼓了,道路寬敞了,文化生活提高了,文明新風濃郁了,日子越來越紅火。如今的崗上村,人傑地靈,變化喜人。

崗上村移風易俗由來已久。2015年,崗上村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借力採煤沉陷區治理的東風,開始謀劃建設公墓事宜。

如今,土地資源緊缺,誰家地裏也不願意讓埋人。崗上村建公墓前,經常遇到白事難辦的情況,一塊墓地少則幾千,多則上萬,漫天要價,大大加重了羣衆負擔。村民們苦不堪言,深受其害。爲了徹底改變這一陋習,李銀生支村兩委一班人超前謀劃,及早動手,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和黨員幹部會議,徵得廣大羣衆的理解和支持。

從2015年11月開始,崗上村在村東北角一方面,抓緊規劃,着手平整廢棄地、亂石崗和廢棄磚窯,加快公墓建設。另一方面,挨家挨戶做遷墳羣衆的思想工作。

“遷墳至公墓,不但可以享受到遷墳的補助款,而且以後埋人再也不用出那高昂的墓地費用。”讓羣衆改變傳統習俗,絕非一朝一夕之功,特別是涉及到遷墳這種事;爲了做好羣衆思想工作,村幹部們跑斷了腿,磨破了嘴。

“開會、動員、抓鬮、公告”全村黨員幹部一律平等。遷墳做到了公開透明,公平公道。

爲了加快遷墳速度,村裏趁熱打鐵,協調了挖掘機,免費幫助村民遷墳。

通過紮實細緻的工作,2016年清明節前崗上村不僅將20餘畝廢舊荒地建成了公墓,而且順利遷墳1000多座。這樣下來,騰退土地200餘畝,將2500餘畝採煤沉陷區土地變爲沃野良田,併爲3000餘畝地配套了水利設施。

如今,崗上村一馬平川,到處是墳頭的現象沒有了,環境好了,土地肥力提升了,中喬大三農、山西樂歸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客商紛至沓來,爭相入駐。

“還是我們李書記眼光超前,思路新,以設立公墓的形式集中安置,有效解決了羣衆墳墓搬遷問題,出色完成了採煤沉陷區治理任務,既解決了羣衆的難題,又節約利用了土地資源,可謂一舉多得。”村主任李素彬由衷感嘆地說。

“當下,農村普遍存在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盲目攀比等陳規陋習。不僅籌辦婚禮開銷大,就連辦葬禮也要求高標準高檔次,從選墓地、扎紙活、僱演出、辦宴席……樣樣少不了。”說起這些“高額消費”村民們深感無奈。

最近,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的意見》,崗上村大力宣傳‘婚事新辦、喪事簡辦、餘事不辦’的文明新風,鞭撻婚喪嫁娶比闊氣、講排場、搞封建迷信等陳規陋習,引導村民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結合“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按照“政府倡導、村民自治、民事民辦、成風化俗”理念,崗上村在村主幹街道樹立版面,利用廣播、微信羣、宣傳單等媒介廣泛宣傳移風易俗。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制定了《崗上村移風易俗實施方案》,上牆公示了“十條規定”,明確了標準,規範了流程,嚴格做到了“兩個統一兩個不”(統一用集體靈車出殯,不請人抬棺;統一喫大鍋飯,不炒菜上桌),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全體村民的一致支持和認可。

工作幹得好不好,唯一的檢驗標準就是羣衆滿意不滿意。2014年至今,崗上村辦白事可省1萬元左右;喜事可以節省5000元左右,圓鎖可以節省2000-3000元,極大地減輕了羣衆的經濟負擔,贏得了羣衆的歡迎和好評。

此外,崗上村還廣泛開展了“好婆媳”、“好丈夫”、“好兒子”、“優秀黨員”等評選活動,湧現出“最美殘疾人”李素春等先進典型。

“現在我們村風清氣正、人心思進,光今年考上研究生的就有5人。上訪告狀的沒有了,好人好事層出不窮。我們現在可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說起移風易俗帶來的新變化,村支書李銀生非常自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