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人一定要了解的歷史! 看看你的家鄉以前發生過什麼大事?

陸豐縣誌——述說那些逝去的輝煌歷史

1949年 10月23日 陸豐縣人民政府從河田鎮遷至東海鎮辦公。 12月 抗戰時期已毀的廣汕公路陸豐路段重新修建,1950年3月竣工通車。 1950年 2月 陸城商會成立。 5月24日 陸豐縣第一個公司——縣貿易公司成立。 7月 用舊吉普車發動機帶動5千瓦發電機,發電供應縣政府,爲陸豐有史以來縣城首次用電照明。 同月 潭西區東山供銷合作社創辦,爲陸豐辦基層合作社之始。 是年 陸豐縣新民正字劇團誕生。1953年改名爲陸豐縣雙喜正字劇團。 是年 陸豐縣醫務工作者聯合會(簡稱醫聯會)成立。1952年改稱陸豐縣衛生工作者協會。

陸豐縣誌——述說那些逝去的輝煌歷史

1951年 3月18日 “三一八”烈士碑在河田鎮北郊落成,碑高8.6米。 5月 陸豐東部的大坪鄉劃歸普寧縣管轄。 10月 實行小鄉制,把第一區分爲2個區,稱新一區(駐東海鎮)、新二區(駐潭西)。全縣劃分爲9個區,原56個鄉劃分爲201個小鄉(鎮)。 1952年 2月中旬 陸豐縣第一屆排球運動會在東海鎮舉行,10多支球隊200多名運動員參賽。 2月 全縣9個區劃分爲軍潭、潭西、博美、陂溝、南塘、碣石、湖東、兩城、大安、河口、河田、水脣、下洞、烏坎等14個區及東海、甲子2個區級鎮,下轄201個鄉(鎮) 4月 水墘、潭西、後坎、溪墘、青塘等5個土地改革試點鄉先後完成。 7月22日 陸豐第一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東海鎮鐵業生產合作社成立,社員9人。 1958年轉爲東海鎮通用機械廠。 9月 調整合並中小學。全縣原407所小學調整合併爲195所,中學合併爲4所,即陸豐縣第一中學(龍山中學)、縣第二中學(今河田中學)、縣第三中學(1957年改稱甲子中學,1958年始辦高中)、縣第四中學(吉雲中學與龍雲中學合併而成,後改稱五雲中學)。 10月 陸豐第一個電影放映隊創建。 11月 設立汕頭汽車運動總站陸豐售票站(站址在今陸城第二旅社門口)。 1956年售票站改爲陸豐汽車運輸站。 是年 縣糧食局在東海鎮附城開設專門糧食加工廠,成爲陸豐第一家地方國營機構化糧食加工廠。

陸豐縣誌——述說那些逝去的輝煌歷史

1953年 是年 陸豐縣二輕碣石竹器製品廠興辦。 是年 全縣開展第一次人口普查。陸豐總人口503745人。 1954年 5月11日 陸豐第一個水文站——大安水文站設立。 8月上旬 第二批10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誕生,即炎龍、溪、陂溝、新西、竹湖、博聯、營下、內湖、黃塘、下洞農業社。 9月 龍山中學招收第一批高中生,設2個班、110人(其中女學生5名)。 1955年 1月 開展**文物、歷史文物的普查、挖掘、徵集工作,共挖掘、徵集**文物、歷史文物100多件。同年6月,縣文化館吳洪等3人在碣石田尾山、甲子麒麟山發現新石器晚期磨光石器及夾砂陶片10多件。 2月 東海鎮表東鍋廠(私營工業)首家納入國家資本主義改造,改爲公私合營。 7月1日 國營銅鑼湖農場建立,屬葵潭機械農場的一部分。1958年獨立建置,1966年改名紅湖農場。1981年6月恢復原名。 11月4日 陸豐第一班縣內客運班車——陸城至南塘段正式營運。 11月20日 陸豐縣第一個合作商店——博美鎮京果合作商店誕生。 11月至翌年春 螺河下游第一期整治工程動工。對東、中、西三河分散堤坣實行連接,合併小圍爲大圍,加高培厚;拓展狹窄. 河段;修建排灌涵閘;原河道裁彎取直18處,形成炎龍、港陽、西圍3個圍,東、西、中3條河行洪,經烏坎河、煙港2個出海口的格局。總工程費97.84萬元(其中國家投資25萬元)。受益耕地面積16萬多畝。 冬天 鰲江堵港建閘,建成8孔(每孔寬3?2米)防潮排水閘一座及672米防潮堤。 是年 成立陸豐縣工人文化宮。

陸豐縣誌——述說那些逝去的輝煌歷史

1956年 1月 成立陸豐縣人民廣播站,借用電話線用福佬、客家兩種語言定時播音。 4月1日 中共陸豐縣委機關報《陸豐農民報》創刊。後改爲《陸豐報》。 7月12日 軍潭區淡水村與桃圍村鹽民因爭水曬鹽發生衝突,引起1000多人蔘與的械鬥事件,打傷11人。 9月1日 博美、碣石、河口、水脣等4所中學創辦開學。1965年水脣中學改稱水東中學。1969年碣石中學始辦高中。 9月3日 陸豐縣第一所幼兒園——陸豐縣東海幼兒園(園址大西門,現稱縣機關幼兒園)創辦,設3個班,90名幼兒入學。 冬天 部分小鄉並大鄉。全縣撤併成潭西、博美、南塘、碣石、湖東、兩城、大安、河口、河田、下洞等10個區;炎龍,兩城、河東等3個大鄉;東海、甲子、碣石等3個直屬鎮。 1957年 1月20日 陸城至甲子公路建成通車。 年初 建立湖陂農場。 2月3日至7日 陸豐縣首屆職工體育運動大會在陸城舉行,比賽項目有排球、乒乓球、田徑等,共有48個隊、467名運動員參賽。 12月10日 南塘至碣石鎮公路建成通車。 12月 建烏坎橋閘時,出土唐代陶罐——四耳罐。 1958年 4月25日 陸豐機械製造廠(習稱“一廠”)動工興建。同年9月24日建成投產,產品B690液壓牛頭刨牀經省有關部門檢驗,達到國家部頒標準。 5月11日 東海鎮電力廠開始白天供電。 5月 創辦湖東林場。當年,林場防護站在沿海沙灘上引種木麻(和諧)黃樹,種植取得成功。 6月中旬 陸豐至河婆公路動工修建。1959年冬建成通車。 6月 陸豐縣第一個敬老院——東海敬老院建成。實建面積1000平方米,擁有牀位18個。 7月7日 陸豐購進第一部37毫米大電影機。同月10日在東海戲院首次開機放映《羅密歐與朱麗葉》影片。 8月22日 粵東第二屆老革命根據地體育運動大會在陸豐人民體育場舉行,五華、大埔、梅縣、紫金、豐順、惠陽、海豐、陸豐等8個縣的300多名運動員參賽,陸豐代表隊獲團體總分第2名,梅縣隊獲團體總分第1名。 8月 陸豐縣人民體育場建成,設有6條跑道的400米田徑場1個和4個籃球場。爲縣第一個有400米跑道的田徑場。 同月,三溪水水庫工程動工興建,至1963年3月主庫建成。正常蓄水位55.5米,相應庫容量1630萬立方米,設施灌溉2.2萬畝。 9月14日 箖投圍水庫工程動工興建,至1960年4月建成。總庫容2447萬立方米,設計灌溉2萬畝,耗資25.5萬元(其中國家投資20萬元)。 9月27日 陸豐縣第一個農村人民公社——五雲人民公社誕生。 9月 龍潭水庫動工興建,至1960年1月主壩建成。水庫蓄水700萬立方米,受益面積12萬畝。耗資500萬元。 9月 南塘中學、螺溪中學建成開課。 10月1日 全縣實現人民公社化。撤銷原設28個大鄉和4個鎮,成立16個人民公社,轄263個大隊,大隊下轄生產隊。 10月 八萬公社上葫村自籌資金,用木製水輪機配套21千伏安電動機,改裝成發電機,建成1座小水電站,成爲陸豐第一座水力發電站。一直使用至1966年。 11月1日 陸城至河田公路建成通成。 12月28日 博美公社虎陂水庫(現屬橋衝鎮管轄)工地一炮炸土7000多立方米,創陸豐縣一炮炸土最高記錄。 12月 陸豐縣改屬汕頭專員公署管轄。 12月 陸豐縣銅鑼湖農場被國務院評爲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 是年 陸豐硫鐵礦場建成投產,總投資361方元,年產1.5萬噸標準礦石。 是年 甲子機械廠創辦,爲50年代至80年代全省唯一生產鐵滑車的專業廠家。承擔國家鐵滑車出口任務. 。年產量7萬臺,產品有甲力牌H系列起重滑車0.3—32噸共114個規格。 是年 甲子貝雕廠建成投產,爲陸豐最早成立的工藝美術廠家,是全國4大貝雕廠家之一。 是年 陸豐縣財政收入首次突破1000萬元。 是年 東海影戲院建成開業。

陸豐縣誌——述說那些逝去的輝煌歷史

1959年 1月1日 陸豐縣首屆田徑運動會在陸豐人民體育場舉行。 1月 成立陸豐縣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隨後,對陸豐民歌等文藝進行蒐集整編,先後出版《陸豐民歌》3冊、《陸豐民間故事傳說》1冊、《陸豐文藝》3冊。 4月下旬 在縣城郊河圖嶺動工興建陸豐縣教師進修學校。當年招收的中師班寄辦於龍山中學,1960年秋遷入新建校上課。1966年停辦,學校荒廢。 9月27日 南塘至湖東公路建成通車。 秋 陸豐縣衛生學校創辦開課,副縣長廖英兼任校長,校址在東海鎮菜園仔“德志善堂”。至1962年5月停辦,共舉辦中醫、西醫、醫士、防疫、護檢等9期進修班和訓練班,參加學習共260多人。 10月 創建國營東海岸林場,總面積31818畝,場部設於甲東奎湖工區(1962年遷至前邊工區)。 12月3日 陸豐第一個拖拉機站成立,站址在東海鎮茫洋埔,後移至南塘公路邊。 冬 “人民英雄紀念碑”於縣城龍山落成,碑高10.7米。 是年 博美至八萬、河田至黃塘,甲子至惠來覽表公路相繼建成通車。 是年 東海影劇院建成營業。 是年 陸豐縣陂洋瓷廠創辦。 1960年 年初 創辦大安農場。 9月 創辦陸豐縣華僑農場中學。 10月15日 汕頭專區正字劇團在陸豐縣城成立。由陸豐雙喜正字劇團和海豐永豐正字劇團合併而成,1969年9月撤銷。 12月上旬 烏坎水閘水利工程恢復建設。至翌年5月初,建成18孔防潮排水閘及6米寬船閘。至此,潮水進港由水閘控制,水閘上游南北兩岸近10萬人口、10.5萬畝耕地免受洪澇災害的威脅。 年底 陸豐正字戲著名演員陳寶壽以特等勞模身份出席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羣英,受到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的接見。 是年 創辦潭西中學。 是年 陸豐縣化工廠創建,廠址在東海鎮沙衝村,1963年遷至現址潭西鎮鐵爐村北面。1970年更名陸豐縣化肥廠。 是年 陸豐漁業開始有機械化生產,當年有機帆船2只、130馬力。 是年 甲東公社首次於石清渡頭涵閘利用潮汐發電。因電力不足,只供公社機關照明。 1961年 2月 由省郵電局撥款8.65萬元,在東海三六九墟建成面積764平方米、三層半樓房結構的郵電通信樓(今縣中醫院),當年交付使用。 5月24日 增設新田、旱田、東崎、河西等4個公社,全縣調整爲26個公社。

陸豐縣誌——述說那些逝去的輝煌歷史

1962年 秋 創辦陸豐縣正字劇團。 11月4日 縣委批准修復土地**時期蘇維埃政權故址——甲子紅樓。 是年 《陸豐漁歌》第一集,由縣文聯、文化館聯合編印出版。 1963年 春 陸豐烈士陵園動工興建,園址在陸城龍山北麓,在原有的烈士墓、烈士紀念碑周圍配套其他建築物。 同月 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人到碣北公社新酉、下坣大隊拍攝有關抗旱現場的紀錄片,其中有“水崛底下梅花井”、“二十姑娘鬧水記”等13個精彩場面。 是年 陸豐縣華僑旅社(後改爲第一旅社)在陸城下街仔落成營業,基建投資15萬元,建築面積1515平方米。 是年 陸豐民間畫家李瑞的國畫《一曲漁歌北京來》獲廣東省第二屆羣衆美術展覽一等獎。該次美術展覽應徵作品5000多件,1000多名作者參加。 是年 陸豐開始自制牛瘟疫苗,防注牛瘟3.5萬頭,效果良好。 是年 陸豐汽車站(老車站)於縣城龍山北麓建成營業,佔地面積4471.. 36平方米。 是年 陸豐鹽業豐收,原鹽產量76436噸,爲原鹽產量歷史最高年份。

陸豐縣誌——述說那些逝去的輝煌歷史

1964年 4月 南塘電灌站動工興建。1965年4月建成,裝有電動機4臺、300千瓦,可提水灌溉南塘、碣北公社2.3萬畝農田。翌年4月建成。提水時因電力、水源限制,效益降低 8月 創辦湖東中學。 9月 創辦陸豐縣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校址在坎鐘山林場,招生115名,1966年5月“文化大**”開始後停辦。 10月28日 中型五里牌水庫動工興建。設計總庫容2570萬立方米,設計灌溉3.6萬畝。博美公社集中勞力突擊3個月,基本完成工程任務,當年發揮效益,受到省水電廳表揚。 10月 引惠來石榴潭水庫水的主體工程——甲東奎湖渡槽動工興建,翌年1月建成通水,投資15萬元,1972年以後廢置。 1965年 8月1日 陸豐北部五雲、上砂兩個公社劃歸新建的揭西縣管轄,陸豐縣經調整後劃爲20個公社。 是年 陸豐縣被省列爲菠蘿高產穩產示範區,示範區以陂洋、八萬、河口、河田、水東爲主。

陸豐縣誌——述說那些逝去的輝煌歷史

1966年 7月4日 新置上英公社。 9月10日 廣汕公路望洋木橋改建工程動工,翌年12月31日竣工。改建成50孔、每孔寬4米、全長252.8米灌溉、交通兩用橋閘。橋面寬7米,兩邊人行道各寬1.2米,可通行16噸以上大型卡車。左岸設置2孔8米進水閘(船閘),右岸香校村處修建3孔水閘,利用4.2米蓄水高程的河水,灌溉農田12萬畝。總投資100萬元。 是年 甲子興建東宮碼頭。 1967年 6月 廣汕公路頭陂木橋改建爲7孔雙曲拱橋,橋長80.7米,寬7.2米。 12月11日 東海鎮煉乳廠、耐火磚廠和繩索廠共60多人,率先按單位聯合。至翌年1月,全縣基本實現“革命大聯合”。 12月 碣石鎮於揭北公社霞枚、桂林大隊徵地9.8萬平方米,興建漁民新村,解決750戶、6000多名深海漁民上岸定居問題。 是年 開始採用飛機播種造林。當年飛播82525畝。 是年 縣畜牧部門開始組織對中、青草藥製劑治療病豬的研究、研製出抗菌、退熱較強的“02號”針劑。當年冬,用此針劑治好成萬頭豬丹毒病豬。翌年,省農業廳、省農科院在陸豐召開全省中草藥製劑生產現場會,推廣陸豐的經驗。 是年 湖東公社鎮農大隊安裝第一部15匹馬力柴油機,抽水曬鹽,是爲陸豐縣鹽業生產機械化之肇始。 1968年 冬 縣勞動大學停辦,改辦縣“五·七”幹校。

陸豐縣誌——述說那些逝去的輝煌歷史

1969年 1月 甲子鎮在北門建自來水廠,10月5日建成。設計年抽取龍潭乾渠水80萬立方米,供應居民食用。總投資55萬元。 6月1日 動工擴建迎仙橋。同年10月1日竣工。 秋 創辦上英中學。 11月 縣總農會舊址、彭湃臥室、潭西下蘆村農會舊址及龍山中學的“五四”運動舊址等4處***遺址被列爲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月 博美公社八萬河陂閘動工興建。1970年4月竣工,建成20孔、每孔寬4米陂閘1座。同時,興建橫跨烏坎河的禾潭渡槽,將北水南調。 冬 動工興建碣石鎮南門口至前堆村的碣南公路,並修建11孔、每孔寬3.2米防潮排水橋閘1座。 是年 陸豐縣鋯礦精選廠創建(廠址在碣石鎮西北2公里處)。年產鋯英石、錫礦、鈦鐵、金紅石、獨居石等產品2100噸。 是年 國營陸豐縣糖果餅乾廠建成投產。 1970年 2月 縣百貨公司百貨商場(位於東海鎮三六九墟)建成營業,爲是時縣城國營企業最大的一個商場,總面積1600平方米,投資61169元。 4月 廣汕公路龍山橋木橋改建爲3孔石拱橋。 5月中旬 陸豐縣甘化廠動工興建,主要設備和部分職工由汕頭華僑糖廠遷來。當年11月底建成投產,日榨甘蔗500噸。 9月 廣汕公路店下橋(位於博美公社)被洪水沖毀,全橋倒塌。當月,重建爲9孔石拱橋。 10月中旬 動工興建巷口水庫,1973年冬建成。同時,建成壩後電站,裝機2臺共640千瓦。 11月 湖東港修築8孔、每孔寬3.2米防潮排水閘及長300米防潮堤。 是年 成立陸豐縣中草藥研究所。同時,收集民間常用中草藥編印成《陸豐中草藥》一書。 是年 撤銷烏坎公社,成立金廂公社。 1971年 7月4日 華受周委託,專程到陸豐浮洲大隊視察。 9月25日 陸豐縣教師進修學校復辦開課,不招中師班,只辦短期師資訓練班。 12月 陸(豐)河(田)公路河口木橋改建爲3孔石拱橋。 年底 陸豐縣罐頭廠建成投產。

陸豐縣誌——述說那些逝去的輝煌歷史

1972年 10月 引龍潭水庫水的甲東渡槽橋工程動工,1975年5月1日建成通水通車,共248跨,全長2192米,被譽爲“牽龍過海”。工程總造價320萬元。渡槽設計流量3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積2.7萬畝。渡槽橋的建成,使甲東與甲子的公路交通縮短24公里。 是年 創辦東海竹工藝廠。1976年該廠研製的首飾盒參加廣交會,外商譽爲“廣東特色產品”。 1973年 1月4日 從博美公社劃出溪南片8個生產大隊建立橋衝公社,全縣24個公社。 1月23日 成立陸豐縣紅嶺林場。 11月 省長陳鬱參加浮洲大隊秋植甘蔗產量驗收,1.31畝地總產甘蔗30.54噸,畝產達23.312噸,成爲全國高產典型。 是年 成立陸豐縣文物管理所。 是年 甲子鎮東宮碼頭安裝碼頭吊機1臺,爲陸豐第一個有裝卸機械生產的碼頭。 1974年 3月3日 增設東坑、上護、西南3個公社,全縣27個公社(鎮)。 10月 南告水庫工程動工興建。同期興建容量4.5萬千瓦(裝機3臺)的南告水電廠。1981年10月15日,電廠第一臺機組啓動發電,電力併入省電網。1985年12月20日,水庫和電廠全面竣工驗收。 秋 創辦橋衝中學、西南中學。 冬 河田公社內洞大橋動工興建。採用民辦公助辦法,經一年多施工,建成長200米5孔橋樑。

陸豐縣誌——述說那些逝去的輝煌歷史

1975年 1月24日 炎龍公社浮洲大隊書記林渡出席全國糖煙麻會議,並在會上作《繼續**不停步,糧蔗再創新紀錄》的發言。 10月 增設東橋公社。 11月 陸豐皮影劇團參加全國木偶、皮影戲臺演,演出節目是漁歌劇《戰惡鯊》。 是年 陸豐水泥廠建成投產,設計年產水泥1萬噸。因條件限制,時產時停。 是年 全縣最大聯片鹽場——碣石鹽場建成,面積8000公畝,時產時停。 是年 南牆糧所率先採用“窗門一線開關,薄膜嵌縫密閉法”保糧取得成功。隨後在全縣推廣這種儲藏方法,沿用至今。 1976年 2月12日 澳門海陸豐同鄉會參觀團一行19人,到陸豐甲東公社甲東大橋、甲子工藝廠、巷口水庫、縣糖廠、華僑農場等地觀光。 9月18日 陸豐縣電視轉播臺正式開播。 是年 縣政府撥款重建博美通赤嶺的蛟溪橋。 是年 廣汕公路陸豐路段改建爲柏油路。 是年 全縣出口總額首次超過千萬元,實績爲10768636元。

陸豐縣誌——述說那些逝去的輝煌歷史

1977年 4月1日 陸豐縣火葬場建成投入使用,場址在東海鎮河圖嶺。1979年10月,受颱風襲擊,火葬場嚴重損壞,停止使用。 5月1日 陸豐芒洋新汽車站建成營業。 6月 容量3600千伏安的博美35千伏變電站建成投入使用。 11月 湖東鎮自來水廠建成,年供水量10萬立方米。 是年 東海電風扇廠創辦,月產量1200臺,產品合格率98%。1990年停辦。 1978年 年初 甲子冷凍廠建成投產,爲縣內唯一一家經營冷凍加工的國營企業。 3月 鰲江9孔防潮排水閘建成。 8月 陸豐縣鍋廠被省命名爲“大慶式企業”。 12月27晚 內(湖)甲(子)公路的東山橋(9孔10墩石拱橋)全橋倒塌。後在原橋址上游擇址重建,於1984年11月建成8孔I型鋼樑橋。 冬 龍潭水庫管理處被評爲全國水利工程管理先進單位。 冬 縣“五·七”幹校撤銷。 是年 《陸豐漁歌資料》第一輯(53首)由縣文化館編印出版。 是年 甲子文化公園動工興建,翌年竣工,佔地面積7000平方米。 是年 紅湖農場(銅鑼湖農場)被評爲全國農墾系統先進單位。

陸豐縣誌——述說那些逝去的輝煌歷史

陸豐縣誌——述說那些逝去的輝煌歷史

陸豐縣誌——述說那些逝去的輝煌歷史

via:溪墘六鄉平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