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北京五環內共排查出楊柳樹雌株28.4萬株,並製成楊柳樹雌株密度圖,爲楊柳飛絮“精準治理”提供基礎數據支撐。該密度圖清楚地展示五環內楊柳樹雌株的空間分佈情況,爲楊柳飛絮治理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原標題:本市編制完成首張楊柳雌株密度分佈圖

京城飛絮緣何猛?西南五環雌株多

隨着天氣的逐漸轉暖,楊柳飛絮再現京城。東城、西城、豐臺和朝陽西部地區將最先出現飛絮高峯,預計本週三起在全市大規模出現。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北京五環內共排查出楊柳樹雌株28.4萬株,並製成楊柳樹雌株密度圖,爲楊柳飛絮“精準治理”提供基礎數據支撐。據瞭解,北京西南五環一帶楊柳樹雌株密度最大,飛絮現象最爲嚴重。

街道、綠地逐一現場摸排

進入4月,春暖花開、桃紅柳綠,飛絮也隨風飄蕩。飛絮實際上是楊柳樹傳播和繁衍後代的一種方式,只有雌株纔會飛絮。爲了有針對性地開展楊柳飛絮治理工作,近年來市園林綠化部門持續開展楊柳雌株資源清查。

據承擔這項工作的北京市林業工作總站副站長秦永勝介紹,調查工作從2017年3月底開始,範圍是五環內地區,因爲這片區域人口最爲稠密。“我們採用最新航片,把五環內區域劃分成‘500米×500米’的網格,共計分成2866張航片網格圖。每個網格的範圍是25萬平方米,在網格圖上可大致識別出街道、主要建築物等,用於開展識別調查和標記。”秦永勝介紹,調查人員主要由事先進行培訓的300名林學專業的大學生志願者擔任。“專門邀請了北京林業大學的專家,編寫技術手冊,教會學生志願者如何識別楊柳樹雌株。”

據介紹,2866張航片網格圖分配給300名學生志願者,逐個街道、綠地、公園開展實地摸排。調查主要內容包括現存楊柳樹區域分佈、樹種、胸徑、生長狀況等,並在現場進行樹體標記。“只要發現了楊柳樹雌株,就在距離地面1.3米、朝南方向的樹幹上釘一顆帶鐵帽的釘子,便於管護人員識別。”秦永勝說,調查人員還要拍攝位置照片、在網格航片上確定點位。

編制完成楊柳雌株密度圖

據介紹,調查人員對北京五環內約85%的區域進行了詳細排查。在調查統計基礎上,建立資源屬性數據庫,製作形成楊柳飛絮雌株密度圖,圖中的一個小紅點代表50株楊柳雌株。該密度圖清楚地展示五環內楊柳樹雌株的空間分佈情況,爲楊柳飛絮治理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秦永勝介紹,調查發現五環內共有楊柳樹雌株28.4萬株,其中朝陽區的楊柳雌株數量最多,爲10.7萬株,佔五環內雌株總數的38%;西城區和石景山區最少,均爲0.39萬株。其他各區分別爲豐臺區6.6萬株、大興區6萬株、海淀區3.7萬株、東城區0.43萬株。

從楊柳雌株分佈密度上來看,平均每個網格(25萬平方米)約有100株,最多的超過萬株。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二環路以內密度最低,二環路至五環路呈現出密度逐漸增加的趨勢。尤其是西南四環至西南五環之間、京滬高速以南的區域,以及東北四環東風北橋附近,機場高速周邊等區域楊柳樹雌株密度非常大。“密度越高,飛絮現象相對越嚴重。”秦永勝說。

結合密度圖進行重點治理

北青報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獲悉,楊柳飛絮雌株密度圖目前已發給各區園林綠化部門及有林單位,爲綜合治理飛絮提供參考。

楊柳樹是北京園林綠化的基調樹種,有着很高的生態價值,但其種植密度不宜過大。秦永勝認爲,在一片林地裏,楊柳樹佔總量的10%至20%,其中雌株和雄株各佔一半是比較合理的。但是,在此次調查過程中,發現有些楊樹林栽種的全部是雌株,密度顯然過高了。

“楊柳飛絮是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一種自然現象,本身沒有問題。但如果在局部區域,尤其是人流密集區域栽植雌株數量過多,就會產生問題。”秦永勝說,飛絮屬於易燃物,如果集中產生大量飛絮,聚集成團,就存在安全隱患了。因此,只有楊柳雌株種植密度合理,才能實現“有絮不成災”。

本週將迎來飛絮高峯期。秦永勝表示,楊柳飛絮雌株密度圖顯示出了重點治理區域,管理人員一定要加強對重點區域的及時清掃,並採取噴水等應急措施。據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期全市還將開展巡查,全面杜絕楊柳飛絮焚燒,嚴防火災發生。

此外,本市將把楊柳樹雌株作爲優先改造更新的目標,對現有老、殘、病等楊柳樹雌株逐步更新改造,減少楊柳樹雌株的數量,從根本上減少飛絮總量。

市園林綠化局副巡視員王小平介紹,通過開展楊柳飛絮精準治理,力爭到2020年使楊柳飛絮明顯改善。

本版文/本報記者 王斌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核心

噴樹冠 剪枝條 “蓋”地面

本市啓用多種方式治飛絮

昨天上午,在機場高速治理現場,一輛高壓噴霧車正對着楊樹樹冠噴出高壓水霧,水滴順枝條流下,挾裹着飛絮,落在綠化帶中。另一邊,園林工人正對一棵高大柳樹多餘的枝條進行修剪,通過控制花序數量,減少飛絮產生。

全市五環內28.4萬株楊柳雌株超過六成長勢良好,正值飛絮旺盛期,這也是京城春季漫天飛絮的主要原因。由於不同區域氣候條件不同,飛絮產生的時間先後也不一樣。比如今年,東、西城,豐臺和朝陽西部地區最先出現飛絮高峯,海淀、大興、通州、順義等區緊隨其後,而懷柔、密雲、延慶等北部山區飛絮時間最晚,而且楊樹飄絮期比柳樹要早10天左右。預計楊柳飛絮將於5月中下旬結束。

目前全市已經開始對重點區域集中治理。據瞭解,除了高壓水槍沖洗、疏枝等工作外,今年楊柳飛絮治理將與裸露地治理相結合。爲了讓落下的飛絮不產生“二次飄絮”,全市將及時清理飄落到地面上的楊柳絮,同時加快林地綠地裸露土地治理,應用鄉土地被植物改造建設附屬綠地和綠化隔離帶,形成有效的立體緩衝區,增加對楊柳飛絮的吸附滯留能力。

據瞭解,市園林綠化局已經印發《關於加強園林綠化裸露地生態治理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城市建成區基本解決園林綠化土地裸露問題,其他園林綠化裸露地得到有效控制;在景觀需求高且適合人工地被建植的區域要加強地被植物的應用,根據不同的生境條件選擇適宜的地被植物,優先使用抗性強、覆蓋效果好、綠期長、管護需求低的種類。

據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高級工程師張博介紹,目前主要通過種植一些鄉土宿根地被植物,比如二月蘭、苔草等,對裸露地面進行覆蓋,可以對楊柳飛絮起到吸附作用。同時,結合一些園林綠化的廢棄物,比如將修剪物粉碎後鋪撒到地面。此外,結合飛絮治理開發的新產品也將加以應用,比如在一些重點地區把樹屑用膠合劑硬化,替代水泥瀝青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