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員工聯名的舉報信將綠地集團推向風口浪尖。

1月25日下午,一份《關於綠地集團強制集資侵害員工合法權益的舉報信》(下稱“舉報信”)在社交平臺傳出,舉報人自稱是24名綠地中原事業部前員工和員工,共同實名舉報上海綠地集團及其領導,稱綠地集團存在“強制員工集資、違規向員工提供借款、損害員工利益”等行爲。

舉報信中稱,綠地集團向員工提供借款,以持股平臺格林蘭合夥公司的名義向員工發放貸款,讓員工加槓桿參與混改企業的持股。

1月25日晚間,綠地集團方面向界面新聞回應稱,“對於部分離職員工反映的持股相關問題,公司高度重視,將本着實事求是的態度,充分溝通,全力妥善處理。”

根據舉報信提到的內容,在2019年7月,綠地集團曾下發一份《關於實施<綠地集團幹部員工“富有計劃”>的通知(滬綠髮〔2019〕97號)》,要求全部管理幹部購買持有不低於規定數額的員工持股平臺的股份。

其中,中高層幹部在2019年底前,有持股資格但持股少於100萬股的,應增持至不少於100萬股;三級管理幹部在2019年底前,有持股資格但持股少於30萬股的三級管理幹部,應全部增持至不少於30萬股。

在2021年底前,中層正職(含主持工作的副職)及以上幹部,應全部增持至不少於300萬股;2021年底前,總監級及以上三級管理幹部,應全部增持至不少於60萬股。

舉報信部分內容。

據舉報信中摘錄的“富有計劃”原文,增持資金,可完全自籌,也可按照1:1的配資比例,由集團提供融資支持。

按照“富有計劃”,上述24名舉報人作爲綠地集團三級管理幹部,需購買不少於30萬股,總額合計948.29萬元,接受配資借款總額合計908.39萬元。從而得到的是員工持股平臺上顯示的每人不少於30萬股(3000份額),合計698萬股(69800份額)。

這份“富有計劃”在綠地員工看來,屬於強制行爲。據舉報人表述,綠地集團該行爲嚴重違反國資委對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相關管理規定,打着“富有計劃”的旗號,強制員工集資入股。

舉報信中稱,爲落實“富有計劃”,綠地集團曾從上到下逐級召開動員大會,要求符合條件的管理幹部必須購買規定數額的股份。

此外,“綠地集團領導爲完成這次強制集資入股,給每個事業部指定了一名代持人,讓他代替許多員工持股。”

最終,上述舉報人所在的綠地集團中原事業部所有符合條件的員工,全部按照規定數量持有了綠地集團員工持股平臺的股份。

如今這封舉報信流出的直接原因是,“富有計劃”沒能讓上述員工“富有”,反而面臨大幅虧損。

據瞭解,上述24名舉報人屬於高位買入。2019年10月,他們按2.66元/股的價格購入股份。但從2020年1月開始,股份交易價格變爲2.7元/股,直到2021年7月的7次交易裏,股價一直保持在2.7元/股,此後持股處於鎖定狀態,無法交易。

2021年第三季度,舉報人以爲能按2.7元的價格賣出股份,但在當年10月員工持股平臺交易時,股票的成交價被鎖定在1元/股,均未如願賣出所持股份。

綠地控股股價在2022年漲至1.5元后,到2023年底,員工持股平臺曾連續5次停止交易。2023年初,綠地集團通知持股員工,可以按照3元/股的價格減持股份總數的10%,減持價款分三次支付。但直到2024年初,兌付再次中斷。

舉報人稱,如果扣除公司要求的高額“配資利息”,不僅投資款拿不回來,還要倒欠公司鉅額債務。

對此,綠地集團表示,長期以來,混合所有制、員工持股是綠地重要的體制機制特徵,不僅爲綠地發展提供了較強的動力和活力,也帶動了一大批員工分享企業發展紅利、創造美好生活,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評價。

但近年來,在疫情衝擊、經濟下行、行業調控等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下,房地產行業步入深度調整週期,資本市場也出現長達三年多的下跌行情。包括綠地在內的衆多企業,股價均出現大幅回調。

在這種大的背景下,綠地員工持股的改革實踐,客觀上面臨一些新的情況。對於部分離職員工反映的持股相關問題,公司高度重視,將本着實事求是的態度,充分溝通,全力妥善處理。

據界面新聞了解,綠地職工持股會在1997年3月便成立,屬於較早一批進行員工持股計劃的房企。

彼時,上海市綠地開發總公司改製爲上海市綠地(集團)有限公司,員工持股會持股比例已有18.88%。在1999年底,持股突破30%,在2003年5月更是達到歷史最高點58.77%,這一比例保持了6年時間。

在此之後,綠地集團召開股東會並作出決議,職工持股會持股比例下降,出讓部分均轉讓至原有股東。在2012年10月,職工持股會持股比例已經下降至36.43%。後來在公司上市時,上海格林蘭的股權比例限制在30%以下。

天眼查APP顯示,在目前綠地控股的股東中,上海格林蘭投資企業持股比例爲25.88%。

一直以來,綠地集團通過合夥企業的方式解決了職工持股會不能作爲股東的問題,在行業裏具有一定的示範意義。此後,包括金科東方雨虹等企業也都在公司推行了員工持股計劃。

有知情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綠地集團的員工持股推行了25年以上,只要是參與了這個員工持股計劃的,基本能通過持股計劃享受到公司發展的紅利和房地產突飛猛進帶來的收益,包括這期間的分紅等,大部分員工的賬面收益都還不錯。

“上述24名舉報人是2019年加入,那時正值房地產行業上行期,包括2020年的市場其實還可以,但2020年之後整個市場急轉直下,此後三年地產股都在下跌。他們高位買入,卻沒有趕上好時候。”

不過,投資本就具有風險,不少企業在推行員工持股計劃時,都曾與員工簽署了“兜底協議”。比如金科股份布《卓越共贏計劃》草案,公司實控人黃紅雲對員工承諾,該計劃的年化收益率不低於6%,如遇實際不足將進行兜底補償。

東方雨虹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衛國爲參與持股計劃的員工資金也提供託底保證,即若股價下跌影響員工資金收益,除保證員工出資本金外,還承諾爲員工補足約年化8%(單利)的利息。

而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是否爲員工作出過類似承諾,舉報信中並沒有提及。舉報信中稱,綠地集團領導片面強調“集團將通過提高分紅比例、合法稅收籌劃等措施,來增厚持股收益,使員工共享企業成長果實。”

地產週期波動,作爲綠地集團曾經引以爲傲的員工持股模式,眼下正迎來新的難題。如何彌補這24名舉報人的虧損,以及鞏固公司在職員工的信心,都面臨一定挑戰。同時,也爲其他存在類似員工持股或項目跟投制度的房企起到警示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