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11月底,3个月又到了,这次情况没那么美好了,该房企开始向员工卖房,不接受抵房的,不仅利息没有结算,本金也没有返还。近期有房企员工向艳姐倾诉,公司拖欠员工内部融资款项已久,甚至连本金都几未归还。

艳姐说

临近年关,很多房企的日子并不好过:销售遇冷、拿地困难、债务违约、资金紧张……各种问题接踵而至,既要冲业绩,还要不断展示肌肉证明自己能够活下去。

然而,房企艰难,最苦的会是谁?还不是普通员工?

业绩完不成了?指标马上就来,完不成卷铺盖走人,谁能不拼命?

资金紧张了?这不还有内部融资吗?普通员工出的是不多,但胜在人多啊!

所有问题都看似有了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是员工都是行走在刀刃上,进不得更退不得,甚至一着不慎就跌入火坑。

近期有房企员工向艳姐倾诉,公司拖欠员工内部融资款项已久,甚至连本金都几未归还。

这不是该房企今年以来第一次出事,不到半年的时间,股价暴跌、债务违约、欠薪、多个公司几千万的股权冻结、民间借贷纠纷被告上法庭……

这一次,直接让员工血本无归。

01 讨不回的父母养老金

回不去的家

B先生是在2018年5月来到该房企,妻子也就辞掉工作随同来到该房企所在城市,并产下一女。

B先生入职后刚一个多月,公司某高管告知B先生集团要内部融资借款,三分利,2个月期限。

利息高,时间又短,相当于做两个月的高利息理财,加上该高管对夫妻二人颇为照顾还做了保证,两人一合计,不错啊。

转头把父母的40万养老钱借了过来,再加上自家的10万元,总共50万元,按照公司的要求,转账到了该高管老婆的个人账户。

两个月很快过去了,2018年8月底,该房企足额结算了利息,并提出续借3个月。

当时只有小部分同事退出了,尝到了第一次甜头的夫妻俩狠了狠心没有及时抽身,错过了最后一次可以退还本金的机会,噩梦也就此开始了。

2018年11月底,3个月又到了,这次情况没那么美好了,该房企开始向员工卖房,不接受抵房的,不仅利息没有结算,本金也没有返还。

B先生夫妻俩仍然选择了对公司的信任:资金紧张,那就缓几个月再结算。

这一等又是3个月,2019年2月中旬,该房企结算了截至2月1号的利息的一半,并单方面宣布利息下降三分之一,变成两分利,而且仍然没提本金返还的事情。

这时候B先生夫妻俩已经感觉情况不对了,但是已经没有退路了。

又是3个月,2019年5月底,该房企终于结清了截至2月1号的利息,这也是其最后一次结算利息。

自此,2月1日以后的利息和50万本金,杳无音信。

夫妇俩事后回想起来,当初之所以转到个人账户,大概也是该房企一种规避风险的手段;该高管在公司内部的话语权实际也有限,也并不像当初作出的承诺那般能保证本金的及时返还。

而后,于9月中旬,B先生基于个人发展的考虑,选择离职。

过程非常顺利,只是在办理离职手续的时候,公司人力总强调,只有拿着离职证明才能向集团申请退款,最多一两个月就会结算本金和利息。

当然结果显而意见,又是一张空头支票,别说利息了,连一块钱硬币都看不到。

B先生裸辞,妻子刚生育完也没有工作,女儿刚1岁,人在异乡,举目无亲,积蓄也所剩无几,只能开始艰难的讨债之路。

但钱自然不是好要的。

几经波折,B前前后后要回了13万,其中还包括当初把他们拖进火坑的高管于心不忍好不容易帮他们协调到的2万元,全数还给了被牵连进来的父母。

所有的交谈都是小打小闹做做形式的安抚安抚再安抚,然而事实证明即便是承诺的车位变现也只是缓兵之计。

依旧两手空空的一家三口甚至因为拖欠房租被房东赶、女儿妻子相继病倒却没钱住院看病、父母一个个电话都是声泪俱下地讨养老金……小规模的朋友圈曝光也无甚作用。

而他们一家显然只是万千员工的缩影。

大概是被催烦了,该房企高管面对数次找上门的B先生直言不讳,说公司欠了很多员工的钱都没还,至少有20%的员工比他们的情况还要惨。

换言之,觉得他们一家的情况不够惨,所以暂时不还钱。

这家排名地产Top50、年销售数百亿的房企,为什么拖欠他们的三十来万不还?两种可能:

①公司钱是有的,但是像那位高管说的那样,公司觉得他们的情况不够惨。

那到底什么叫惨,多惨才会还钱呢?难道所有讨债的员工办个比惨大会,公开展示各家的惨状,高管打分,全体员工投票?

②公司真的没钱了,捉襟见肘,连这三十几万也拿不出了。

但不管怎样,追根究底,该房企的目的大概就是:拖垮他们一家,熬不住了,自然会自己走。

数不清的家庭因为这家不靠谱的房企毫无幸福可言。

02 个例背后的内部融资之恶

在地产业内,企业针对员工的融资并不少见,且均以高配资高收益率著称。

在行业的快速发展期,企业经营较有保障,很多员工一方面出于信任,一方面也出于在企业内的职业发展诉求(不投可能会被重点关注),纷纷跟投,甚至叫上了身边亲人朋友,无形中放大了杠杆率和风险。

B先生夫妻俩就是这样带着父母的养老金一不小心踏入了了这个火坑。

在这里艳姐想给出一个忠告:

一旦房企突然开始大批量内部融资,尤其是一些现金流不那么稳定的小房企,却还非常大方的"高配资高收益率"的情况下,这家房企的员工就该开始警惕了。

眼前的利益固然诱人,可这背后隐藏的是:房企既然开始把目光转向内部融资了,必然意味着资金链或多或少出现了问题。

看中一时利益的员工拖家带口地一头扎进去,可万一公司的资金填不回来,这些钱就是真的没了。

更何况像B先生一家这样钱甚至都不是直接给到公司的,这中间的弯弯绕绕可就太多了,谁知道公司有没有给你埋下下一个坑。

你以为,天下掉馅饼的好事真这么好遇见吗?

这背后都是嗜血的资本,一不留神就是血本无归甚至是倾家荡产。

上面这家房企说B先生一家不是最惨的,艳姐相信这个说辞,此前暴雷的三盛宏业就有员工的投资款牵涉了七个家庭,最终公司却无力偿还,令人唏嘘不已。

希望大家谨记一点:

如果一项企业的制度会造成员工赔钱,甚至冒着抵押房产、配杠杆的风险,那么这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失败的。

行业动荡期,谁都不知道下一把火会不会烧到自己身上来。

申明:本文所述内容为该房企员工提供内容

主编:张艳

责编:Nanako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不为商业用途,如果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