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对于依靠着节目台本新意维持节目热度,更多的综艺则是依靠着固定的节目流程,抛出一个两个话题,让参演嘉宾同台竞技,依靠着嘉宾的发挥引起观众大规模讨论与认同。这种压力下,制作团队为了保持节目热度只能不断对节目进行创新,一旦出现口碑、收视率下滑,节目组就会采取更换幕后制作团队或者主持嘉宾团队成员等措施,成功的例子如韩国综艺《两天一夜》。

在一揽子新兴综艺大肆冲击综艺收视率王座时,我们也发现前两年间部分口碑极好的综艺节目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状况。由于篇幅有限,我们挑选了网综代表《奇葩说》、台综代表《明星大侦探》加以说明。

盘点2019年这些口碑突然就崩掉了的老综艺

从表格上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这些综艺网络评分下降的幅度并不是很大,但是相较于前几季的好口碑,新季的瑕疵被无限的放大。当节目精彩程度并不能满足观众时,期望越大,则失望感越强。“真香”与“山崩”也只在观众一念之中。新季度之下,为何那些老牌综艺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未来后来者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吗?

《明星大侦探》:火于新意死于新意

对于综艺节目制作人而言,一款节目的火爆既是荣耀可也是巨大的压力。创造或者接手一款成功的综艺节目意味着以后你的节目只能保持不断精彩,一旦出现任何一点失误都会被网友、媒体、竞争对手放大批评,而节目一直精彩也只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

这种压力下,制作团队为了保持节目热度只能不断对节目进行创新,一旦出现口碑、收视率下滑,节目组就会采取更换幕后制作团队或者主持嘉宾团队成员等措施,成功的例子如韩国综艺《两天一夜》。

盘点2019年这些口碑突然就崩掉了的老综艺

面对《明星大侦探第四季》网络口碑的下滑,在全新一季时,基于种种考虑,《明5》制作团队换成了以何舒导演为主体的全新制作团队。但是更换节目制作团队时也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制作团队理念不同,便会对节目流程进行一定的更改。对于熟悉了节目流程的老观众而言,新的改变意味着陌生,陌生意味着包容性变小。一旦节目新流程出现了问题,播出便成为了事故。而《明5》的第一期播放中便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明星大侦探》作为烧脑侦探节目,他的标签一直都是快节奏、制作精良、剧情用心、主题深刻。但第五季第一期中节目前二十分钟只演了撒贝宁、张若昀、井柏然、白敬亭四人轮流弹钢琴,这一段表演里几人都在试图模仿钢琴家的夸张姿势,表演时的浮夸表情都如出一辙。

盘点2019年这些口碑突然就崩掉了的老综艺

网图;侵删

进度条一看,时间过半。剧情推进繁琐,缓慢。熟悉的快节奏模式不再,实力劝退老观众。

在随后有限的进度条,嘉宾们玩了场狼人杀,纷纷自爆,都说自己是凶手,让习惯了原节目流程(相互甩锅)的老粉丝莫名其妙。而由于案发场所在邮轮上,嘉宾们失去了以往相互打闹的互动模式,搜集证据过程中单调枯燥,为了推进流程而推进,最后匆匆得出凶手论证却无精彩的推理过程。一个推理综艺,既不推理,也不好笑,前半部分空洞拖沓,后半部分匆忙带过,把自己的剧情优势嘉宾优势丢的干干净净。而唯一可以称之为亮点的平行宇宙设定,却早已为观众在前几季所熟悉。这一期播出后,《明5》的口碑一度下降到7.9。

与许多综艺不同的是,类似《明星大侦探》这样的小剧场推理模式综艺,其剧本(故事情节)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嘉宾的自由发挥。当故事不再精彩时,嘉宾团队也受制于故事本身而难有所作为。在国内,这种受制于剧本本身的综艺还有很多,例如《极限挑战》系列、《奔跑吧》系列,它们与《明5》 的区别仅在于嘉宾自由度高低的程度。他们共同面对的问题是原有的主题新意不再,如何维持新主题的有趣成为制作团队最大的问题,不成功则是节目败落的开始。

《奇葩说》——火于话题死于话题

相对于依靠着节目台本新意维持节目热度,更多的综艺则是依靠着固定的节目流程,抛出一个两个话题,让参演嘉宾同台竞技,依靠着嘉宾的发挥引起观众大规模讨论与认同。例如堪称大型洗脑现场的《奇葩说》、勾心斗角各种演员系列、音质比拼各种歌手系列。

这类综艺有着一套固定的、完整的节目流程。他们对于观众的吸引度来自于参演嘉宾、节目组制造的话题议论。但这类综艺后续也有问题,有趣的话题有限、有观众缘/实力的嘉宾有限,怎么让节目组制作的话题让观众认同呢?

我们以《奇葩说》为例,参赛选手双方进行辩论,靠着选手严谨的辩论思路,前卫独特的价值观吸引观众。在漫长的5季过去了,一个问题出现在节目组面前。老奇葩观众看腻了,那些有意思的辩论话题早已讲过,那么用什么吸引观众?

虽然《奇葩说》做出了一系列改变,老奇葩毕业,新奇葩竞争上岗。但《奇葩说》最根本在于辩论话题引起观众共鸣。由于前几季中有新意的,有挑战性的点基本都谈及了,观众的胃口被养刁,而新的议题却不能吸引观众的共鸣。例如《奇葩说》第六季的第四期议题 《美术馆着火,救猫or救画》。一个成人的价值观固定,面对此类极容易发生在现实中的场景,谁都说服不了谁,远远不及例如《伴侣有个异性 soul mate,该介意吗?》基于假设引发发散思维更能让人有兴趣参与其中。

在奇葩轮换与议题不再精彩之外,参赛选手之间如杨奇函与许吉如的纠纷,主持人马东面对婚姻观时的立场发言都引发了一定的争议。奇葩说一直以小众的精彩人生告诉大众的你可以这样做,你可以成为我们这样精彩的人。但是上述发言让大众意识到究竟是立场不同,大众成为小众之后或许依旧不那么精彩,我们终究不一样。

盘点2019年这些口碑突然就崩掉了的老综艺

与《奇葩说》类似的节目还有各种演员/歌手同台竞技系列,当节目“话题”度减少时,节目就陷入了困境。有实力的人总在少数,而长期的节目流程中,这些人网友看厌了,新来的人实力有高有低,不能和前者比较。这也是歌手总导演洪涛诉苦的原因,在限定的话题下,能撑起节目的人越来越少,能引发观众兴趣与思考的话题越来越少。声临其境如此,各种演员竞技亦如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