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兒童檢查”已經被叫停了,別再傻傻帶寶寶去做了!

也許是老輩人經歷過缺衣少食的年代,營養缺乏陰影籠罩了好幾代人,這大概也是人們熱衷於給孩子檢測微量元素的一個重要原因吧,即便是“兒童微量元素檢測”已經被叫停了5年了,每當孩子睡覺愛出汗、長個慢、不愛喫飯等問題時,家長也就會想孩子是不是缺少了哪種微量元素。

上週週末,小竹看到小區對面的社區門診的門口排了很長的一隊人,都帶着孩子的,有領着的,有抱着的,小竹好奇,過去問了下才知道,原來社區門診新進了檢測微量元素的儀器,現在正在搞優惠活動。

小區的王姨也正在抱着2週歲的小孫女排隊,王姨說小孫女最近不愛喫飯,還特別愛出汗,本來就打算有時間去醫院查查呢,正好社區門診進了儀器,這下可方便了。

其實,現在正好在伏天,天氣悶熱,食慾減退、愛出汗也是正常的。王姨說:反正就是抽點手指血,花幾十塊錢,如果是正常的,也就放心了。

我悄悄的把王姨拉出了隊伍,告訴王姨,國家衛生部早在2013年就發文通知:非診治需要不得對兒童開展微量元素的檢測。看得出王姨還是有點半信半疑,說回家問問兒子兒媳再說。

衛生計生委:非診斷治療需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不得針對兒童展開微量元素檢測!

首先,大家先來認識下,什麼是微量元素?

一般來說,凡是占人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鐵、鋅、銅、錳、鉻、硒、氟等,成爲微量元素。人體缺少某些微量元素會導致疾病:缺鐵會導致貧血,缺鋅會影響食慾,過量氟會引起氟斑牙等。

爲什麼不建議兒童檢測微量元素?

用頭髮檢測微量元素的方式誤差很多,現在已經很少使用;而血液檢測的數值也是僅供參考,因爲有些微量元素不只存在於血液中。

單一的檢測結果不能真正的說明元素的缺失。例如:判斷孩子是否缺鈣,要結合體內維生素D的含量;判斷孩子是否缺鐵,要參考血紅蛋白和血清鐵蛋白的含量;判斷孩子是否缺鋅,要結果補鋅以後血液中鋅元素的變化幅度等等。

人們爲什麼熱衷於給孩子檢測微量元素呢?

首先,文章最開始也提到了,我們剛剛從兩三百年的長期貧窮狀態中恢復過來,精神上還不能理解不缺營養的人生是什麼樣子。儘管我們頂着全世界第二經濟體的帽子,當着全世界最操心的父母,滿世界的採購最貴最“有機”的食材給孩子喫,但仍然覺得“營養不足”的陰影揮之不去。

其次,近幾年,補鈣、補鐵、補鋅等廣告絡繹不絕,大量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將補劑打造成包治百病神藥,從而創造出一個基於虛假需求的龐大市場,這也是導致很多家長跟風檢測的原因之一。

與其天天擔心孩子缺少微量元素,不如注重飲食營養均衡。

6個月以前的寶寶:

純母乳的寶寶要每天補充400IU的維生素D,混合餵養也應該這樣補充,而喝奶粉的寶寶只要奶量足夠無需任何補充,母乳媽媽爲保證乳汁質量應飲食均衡多樣化。

6個月後的寶寶:

輔食注重補鐵,從高鐵的米粉起,逐步加入各種蔬果泥、肉泥,注重均衡搭配豐富種類,母乳寶寶繼續補充維生素D。

只要寶寶生長發育正常,精神狀態良好,就無需擔心營養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