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晚舟

2019年年末古装剧迎来小范围的开闸,与此同时大男主戏也取代以往的大女主戏成为年末话题榜上的焦点。

根据骨朵热度体系12月9日至12月12日最新周榜榜单显示,排名前四位的剧集分别是《庆余年》《鹤唳华亭》《剑王朝》与《从前有座灵剑山》。除开《鹤唳华亭》原著为女频小说外,其余三部作品均改编自男频IP。

其中,《庆余年》原著来自猫腻,其另一部作品《将夜》改编后也引发一波小范围的爆款热。改编后的《庆余年》以现代人“范闲”的视角讲述其在新世界的起伏人生;《剑王朝》原著作者则是无罪,改编后的剧集加入武侠特色,围绕着复仇与解密讲述了一个恩怨情仇的江湖故事;《从前有座灵剑山》则是沙雕风格,是热血青春版的男主成长故事。

较之去年男频IP剧大多折戟的战况,今年的男频剧在暑期档古装剧失守的背景下,反而在热度与口碑上迎来了翻盘的态势。大IP流量效应逐渐失灵的当下,可以窥见的是这几部“翻身”的男频剧在IP改编上或多或少都进行了新的尝试:朝堂、武侠元素的加入消减了玄幻仙侠背景的不接地气,观剧的爽感也并不来自于眼花缭乱的打戏;讲故事成为剧集的首要,侧重点不再是宏大世界观的搭建。

“摸着石头过河”的男频剧,在不断试错中也迎来了内容形式的又一次革新。骨朵试图摸清其转变更新的脉络,和IP作者、编剧、制片人一起探讨了关于男频IP改编的得与失。

摇摆、盲从、男频IP改编的两难

区别于“内核多为谈情说爱”的女频作品,男频小说的题材包罗万象,但在影视化的前期,制作公司多青睐于仙侠类作品,原因之一便是仙侠类作品占据了网络小说热度排名前列的大多数。

事实上,不少的男频作品在网络文学领域火爆异常,但并不具备改编可能。此前购买IP成风的浪潮中,许多购买者缺乏对IP影视化的认知,只能以它在网络小说中的排名和热度为选择标准,“那么其中很多作品,从一开始就输了。”

在曾经亲自执笔改编过自己IP《夜天子》的月关看来,“从小说文本到剧本,它是各有其特点的。在我看来,对男频改编剧本的编剧要求,实际上要超过原创剧本的编剧要求。原创剧本的编剧从故事的立意开始,完全是自己在创造,没有那么多的枷锁,而改编则不同,既要吃透原著,抽取其精髓,保留其作为一部成功小说的致胜点,又要进行必要的改编,让它符合剧本的基本规律,这对编剧要求是非常高的。”

相较于掌握情感主题就可以进行创作的女频作品,男频作品的多样性在改编路径是全然不同的逻辑。“男频作品极少只把视线集中在男女之情或家庭亲情之上。家、国、天下各个方面可能都有展示。格局更大,展示的人物与相应的故事会更丰富。”在月关看来这才是男频作品吸引观众的优势。但在以往的改编处理上制作公司为了更好的兼顾女性观众,惯有的做法是“刻意加强迎合女性感情戏的描写。”

这种摇摆不定来自早期市场的不自信。自《金枝欲孽》开始,十多年来剧集市场都是女频作品的主场,兼之剧集市场仍以女性用户为主,在满足女性用户的偏好上,男频作品影视化的平衡路走得并不算顺利。动辄几百万字的篇幅让男频小说在内容改编前期要求编剧更多的精力。“要是编剧根本没看过网文,也不解网文爽点,或者说是不了解大多数年轻网民喜好的人,那就无法抓到男频IP的精髓。”月关表示。

完全靠小说作品粉丝来反哺影视剧,以致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不再过分迷恋IP的市场也开始思考其IP改编真正的意义。事实上小说读者相比于观众,是一个更小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有大量的人去喜欢、认可一部作品,我们可以把这些读者当成观众群体的抽样调查,它就可以证明,只要这个文本是可改编的,那么在最大程度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去认真制作,有很大概率可以保证也有相近比例的观众会喜欢这部作品,这是IP的最大意义,把剧作火与不火,完全寄托于它的粉丝转化为观众,这已失败了一半。”

跳出玄幻套路、故事为重,男频IP改编的今日

市场回归内容,男频IP也在逐渐靠向更为成熟的改编路线。据月关透露,目前的状况是从IP文本选择开始,越来越多公司不再以热度排名为唯一指标,而是聘请懂网文作家或者从事过这一行业的人加入公司责编行列,对作品进行阅读、总结、内部讨论,才决定是否购买,在筛选阶段就避免跑偏。

改编的落地也开始发生改变。政策风向的倡导下,改编偏向也是侧重在武侠、朝堂与聚焦个人成长的大男主戏上。一位影视公司的制片人告诉骨朵,“以往神魔玄幻比较多,现在市场更多的是诸如《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等制作精良、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剧集。”

进入改编环节,编剧的选择则是侧重于既懂网文、又懂编剧工作的人进行改编,以及加强与原著作者的沟通。在月关看来,除开必要的阅读作品,小说的书评区也是了解原著的哪些情节和人物最具热点的路径,“那明显是已经用市场证明了的观众感兴趣的东西。”

网文小说区别于传统小说的特质之一就在于它的互动性,小说每日更新与及时互动的过程中“是一个最好的了解作品受众偏好的机会。”在连载结束后,这样的庞大的工作量可以通过与作者和资深读者沟通来补足这块内容考察。编剧可以把作者和其作品的资深读者,理解为该作品的市场抽样调查的代表。”

同时在制作上,有话语权的但并非内容创作特长的其他环节的人,不再只凭借他的过往经验和对市场的理解,而对改编创作过程施加太多干涉。”

目前正在热播的《剑王朝》原著作者无罪告诉骨朵,“以往很多IP卖的比较早的时候,比如2014年、2015年绝大多数原著小说作者只是纯粹卖出IP,没有参与剧本改编,不一定也有没有监修权。但到了2017年原著作者会要监修权,原著作者参与剧本也成为常态。”监修权意味着部分剧本需要“经过原著小说作者的同意才能修改”。这极大保障了改编之后的剧集能够贴合原著。

在以往折戟的IP剧集中,关于“剧情魔改”的争议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无罪看来,男频改编中的“尊重原著”是“对原著情节的贴合。”网络文学二十年间,催生出了不计其数的作品。它们在类型题材囊括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历史、都市、军事、游戏、科幻、玄幻、现实等等。

“爽文实际上是给人愉悦快感的故事内容,而这个愉悦快感的制造中,最低级的才是很直白的升级打怪。“无罪跟月关都指出,这类作品创作套路简单,没有太多复杂的故事情节,是被白读者们所接受和喜欢的作品。但并不代表男频IP不看重故事情节的复杂与环环相扣。“仙侠玄幻的庞大世界观有点像游戏地图的拓展,在主角升级打怪的过程中有一个扩充,对故事本身的服务性不强。但现在的作品更多是切入背景讲故事。”这对于满足观众代入感,从而制造爽感来说是一举两得。

从男频到全频?

“男频IP,究竟做给谁看?”这是每一部男频作品都会遇上的问题。最早确定“大IP+小鲜肉”路线的《择天记》吃到了女性用户的红利,但这一经验并不通行。

“男频IP主要读者是男性,所以改编成影视剧后先天上也更吸引男性观众。如果以吸引女性观众为主,走情感剧路线,优势肯定不如纯粹的女频剧。 制作精良的好剧,哪怕不是以谈情说爱为主,一样吸引女性观众。”这是月关与无罪的共识。

在月关看来,男频IP应该坚定不移地把它的故事特点做足做精彩,保证你的收视基本盘,即男性群体。只要制作精良,一样会有很多女性观众也去观看。《庆余年》与《鹤唳华亭》便是很好的例子,即使是女性用户并不偏好的大男主戏,依然凭着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与千人千面的群像塑造获得了女性观众的青睐。数据显示,这两部剧的受众均以女性用户为主。

“以前哪有什么男频剧女频剧,只有某部剧更吸引女性群体一些,某部剧更吸引男性群体一些,但其收视性别比例,差距并不是那么大,根本上还是一部全频剧。”月关指出,男频女频的概念来自人为制造。在跟风严重的剧集市场,同一类型大火之后往往会进入过度开发的状态。

一方面是类型细分化带来的用户精准定位,另一方面则是同一类型的“跟风之死”。在月关看来,“未来倒不见得会从女频剧反到男频剧上去,而是反璞归真,回到全频剧的主流上去。”有着庞大内容库做依托的男频IP,在类型上依然是一片蓝海。无论是之前的遇冷还是现今的翻身,男频IP的改编依然处在一个“还没有被充分发掘吃透的阶段。”

“这是一个阶段性的回潮,女频剧增多之后男频剧的关注度自然会起来。”一位影视公司的负责人告诉骨朵,不过随着内容的更新迭代,男频剧与女频剧的走向并非全然的泾渭分明。“不是说男频就完全是男性的战斗、热血。女频就完全是情感。人物情感的刻画与关系描写,人物的故事成长性都是男频、女频剧需要具备的特质。他们之间的区分,主要是主人公是表现男性还是女性。”事实上所谓的女频剧爆款,也有很多大批的男性受众,比如去年的《延禧攻略》。

2019年的剧集市场依旧跌宕起伏,对于男频剧而言,受众的扩展与题材的把握依然是难点。不过理智回笼之后的市场,在平稳心态之上打磨剧本,已经出现转机。或许,沉下心后,答案最终会浮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