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萌说,无论是《水浒烈传之黄金七镖客》《夺命剑之风云再起》还是《大主宰》,都需要通过场景、演员、道具、特效等构造一个世界观,只不过前两部是网络电影,资源相对有限,只能在原定的范围下,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排列组合,而《大主宰》的制作周期更长,世界观、人物要更庞大,相对来说更难一些。纵观市场上的奇幻大IP改编作品,能够泛起较大水花的并不多见,此次的《大主宰》想玩一些不一样的,这让张萌十分激动,“比较喜欢给自己找事儿,可能因为比较年轻,就总想去挑战一些刺激的东西。

“一个比较敢尝试的人。”圈内好友这样评价张萌。

“我才30岁,在这一行还很年轻,比较敢尝试。”从《水浒烈传之黄金七镖客》到现在的《大主宰》,两年之内便从网络电影转到大体量网剧,张萌快速跃迁、冲劲十足。但这只是张萌的一面,生活中的他,喜欢让自己沉下来,专注于做积累和案头工作。

“喜欢哲学与电影”、“做导演因为热爱电影”、“做事追求踏实大于开心”是张萌从十几岁至今的行进轨迹,也是其从未改变过的心境。“真的是喜欢电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越深,”张萌说。在与朋友的闲聊中,张萌提到最多的也是电影,因此被调侃道,工作和生活不分。

小时候,十几岁的张萌在偶然间看到了《影子武士》,便被画面深深吸引,种子也是在那时被埋下。高考时,面对哲学与电影的抉择,那颗种子开始发芽,张萌选择了投身导演行业。

从电影学院毕业后,张萌想法颇多,于是他将十几年所喜欢的东西融入到网络电影《水浒烈传之黄金七镖客》中,获得了网友“意外还不错”的评价。第二部《夺命剑》,张萌想做一点不一样的,加入悬疑、动作、喜剧元素杂糅,打造出了一个漫感悬疑江湖。

也正是因为张萌的想法多、敢尝试,以及在视觉表达上的独特风格,正好贴合《大主宰》想要的“不一样”,张萌被《大主宰》项目方相中。

要不一样,但一定是内容为先

希望做出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在《水浒烈传之黄金七镖客》中,张萌让宋朝犯罪片带有了武侠味儿,在《夺命剑之风云再起》中,张萌把武侠片赋予了现实感,而此次的《大主宰》,张萌挑战的是让奇幻大IP具有“少年感”。

《大主宰》是张萌遇到的第一部网剧作品,短短两年时间,从网络电影转到网剧,“肯定会有一定的挑战,但挑战也算不上特别大。”张萌说,无论是《水浒烈传之黄金七镖客》《夺命剑之风云再起》还是《大主宰》,都需要通过场景、演员、道具、特效等构造一个世界观,只不过前两部是网络电影,资源相对有限,只能在原定的范围下,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排列组合,而《大主宰》的制作周期更长,世界观、人物要更庞大,相对来说更难一些。

纵观市场上的奇幻大IP改编作品,能够泛起较大水花的并不多见,此次的《大主宰》想玩一些不一样的,这让张萌十分激动,“比较喜欢给自己找事儿,可能因为比较年轻,就总想去挑战一些刺激的东西。”

第一次看到剧本时,张萌就感受到了大主宰强烈的“少年感”,演员无需刻意扮演,而是把自己放进来自然融入,“牧尘、洛璃、唐芊儿、柳慕白几个人物所遇到的问题,或多或少也都是这些演员正在面临的问题,只有本色出演下流露出的青春荷尔蒙才最真实,张萌是这样理解的。

在层次上,《大主宰》中铺设的各个人物,面临亲情、友情、爱情之间抉择的成长故事,都是张萌和团队做出的小心思。张萌觉得,身为洛神族之女的洛璃,虽然是一个正处于花季的少女,但却也身负拯救全族人的重任,洛璃的身上有着不同的层次感,而现实生活中的年轻人,同样面临着两难的境地,既想要去面外闯荡,又同样面临家中的压力,《大主宰》中的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年轻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

这种具有小层次感的设计,都被巧妙安插在剧集内容中。“我们想让大家在传统的升级打怪流中,看见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希望把《大主宰》做成一个扎实的少年感作品。”

与此同时,《大主宰》作为一部奇幻作品,视觉冲击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张萌操刀的几部作品,或武侠或奇幻,似乎也都与强视觉脱不了干系。在《大主宰》预告片刚露面时,大量复杂的运动镜头和长镜头呈现出的画面情感张力,便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在大多数人眼中,张萌与镜头语言、视觉呈现密不可分。

“可能我自己或多或少会比较偏爱运动镜头一些。”但他进一步解释道,内容和形式是贴合在一起的,镜头不是简单的跟拍,而是在推拉摇移跟下塑造人物的味道,本质上还是内容为先。

作为用画面讲故事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剧集还是电影,在镜头的动与不动的选择之下,所传递出来的画面味道都有所不同,纵观剧集市场,由于早前受到日剧、韩剧的影响,很多的剧集偏爱简单的美学风格,单纯的打光,用简单地镜头语言传递故事内容。

但张萌被英剧、美剧中那些有调子的画面,深深吸引。“我很喜欢电影质感的东西,一个光的运动都能够传递出不一样的气氛,我希望观众能够沉浸在画面中,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更偏重视觉。不会因为追求视觉冲击而偏重视觉语言,本质上还是内容为先,这次《大主宰》也是,虽然有很多的复杂镜头,但还是想把内容以更好的形式呈现出来。”

是难点,同样也是嗨点

在《大主宰》宏大的世界观下,美术与造型的打造颇具难度。相较于非奇幻题材可以就地取景,《大主宰》的“大千世界”,是完全意义上从零到1的搭建。平地起高楼,一个道具,乃至器皿上纹路都需要重新设计。洛璃手中那把小小的洛神剑,便修改了几十稿。

大千世界,位面交汇,万族林立,群英荟萃,这是天蚕土豆笔下的《大主宰》,但无人知晓真正的“大主宰”与“北灵境”,因此制作团队只能借助原著中一句句文字进行思考刻画,再辅以导演和团队的原创力和想象力进行补齐。没有“边界”但还要保证合情合理,《大主宰》的难度不言而喻。但也是因为这种“极大的不确定性”激发了张萌在创作上的嗨点。

“因为无经验可借鉴,可发挥性也就越强。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大家都并未把《大主宰》当做一项任务完成,它更像是大家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一起玩、一起做、一起摸索出来的作品,戴莹戴戴姐和白一骢白老师也经常鼓励我迈大步子去做,这都让我觉得冲劲十足儿。”张萌说。

原著中的“大千世界”是宏大的,剧中则要将少年感表现出来,如何寻找文本内容与世界观之间的连接点,进行恰如其分的表现,这让张萌和团队着实费了一番心思。

在几番权衡试验下,张萌和艺术总监刘世运发现,非一味追求宏大,而是讲究丰富,或许这个问题便可得以解决。于是将牧域、柳域、北苍灵院、洛神族......不同场景、不同族群进行差异化呈现,《大主宰》的视觉呈现基本上做到“和而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大主宰》中的建筑风格也做了一番考究,既不像传统的东方美学建筑,也非完全的西式群落。“我们想让整体的呈现上,既符合东方审美,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分歧。”张萌说。

在大的西式空间结构下寻找可能性,用东方美学做细节丰富,导演组一行人翻出上万张图,进行纸上“搭建”。洛璃所在的洛神族建筑,正是张萌在柬埔寨吴哥窟风格架构下,进行细节的修改填充而来,最终营造出了一种强自然感。

在大量的原创设计的任务量之下,《大主宰》整个拍摄周期非常紧凑。据了解,在开机半年前剧组便开始搭景,场景搭建伴随着整个拍摄周期,张萌觉得,虽然经历了一个漫长、磨人的过程,但再复杂的工作拆开之后都是一件事情,终究都会理清,解决之后的感觉让他很舒服。

在采访中,康德、黑格尔这些哲学家的名字也在张萌的言语中自然地流露了出来。他喜欢哲学,认为哲学和艺术创作有一种共通之处,对于看不见、不落地的美好有一种亲切感,虽然都是一种很虚幻的东西,但却给他带来了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初生牛犊不怕虎,适用于每一个年轻导演,这一点在张萌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对于工作,张萌胆子很大,“新人导演最大的优势便是犯错少,所以便意味着可以犯错。”他觉得,一部作品肯定不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只能保证自己拼尽全力去完成,确保这是一个在一定程度上还不错的东西,作品的使命便达到了,而那些由于主客观因素不完美的内容,会放到下一部作品里继续完善。

“我还是一个新人导演,不会瞻前顾后,我觉得在保证审美合格的基础上,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出来的作品基本上都不会出错。”

一直在做加法

“足够多的精力”,这六个字轻描淡写地被张萌说了出来,但足够多精力的背后是其在前期准备了充足的弹药。

和张萌合作过的人,喜欢把他称为一位“磨人”的导演。早前在拍摄《夺命剑》时,第一场戏张萌便拍摄了24个小时,因为希望“找劲儿”。在《水浒烈传之黄金七镖客》很简单的第一镜,也让张萌磨了六七个小时,《大主宰》同样如此。

在操刀《大主宰》项目的一年半时间内,张萌平均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从网络电影到网剧,张萌坦言,项目越大,压力越大,虽然全力以赴,但也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他同时享受“冒险带来的刺激感与做足充分准备的踏实感”。“我其实不太在乎快乐这件事,在这个过程之中,准备充分,不断的吸收东西,不断进行尝试,然后一步步做出来,我的心里就很踏实。”

在每一个项目开机前,从造型、场景、道具等各个部分,先做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案,这是张萌的一惯的工作方式。此次在《大主宰》中,颇为费力的美术与造型,张萌也都一一尝试。“不能简单地扔给美术部门两张图,让其自由发挥,也不能在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下就开始尝试,而是拿出具体的方案,甚至具体到细小的墙面结构”都涵盖在他前期的准备工作中。

身为一个导演,张萌秉持的原则为“自己不应该被问住”,因此他会把准备工作做到足够充分。“这是一种在沟通上的负责任,做一个戏,大家都希望把自己想到好的东西一一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可能因人而异,有人是3分,有人是10分,我希望自己能够尽可能的多。”

与此同时,他也会掌握一定的度,给一些能够在现场碰撞出火花的地方,留出增长空间。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文戏,他会让其“自由生长”,不故意设计分镜头,让光影、演员、空间自然碰撞出更多的可能性。

对于前期的准备工作与一些构想类的东西,张萌喜欢一个人去思考,但在执行时,他喜欢和大家一起合作,带领所有人一块碰撞完成。喜欢与团队合作,每天与摄影指导范超、艺术总监刘世运、视效总监金旭几位主创沟通,大家相互碰撞出来的火花,让他觉得很兴奋。

不少人都曾经问过张萌,有没有自己钟爱的作品类型,张萌表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题材类型,只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但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自己对于电影的喜爱,从十几岁接触到《影子武士》便一眼爱上,如今对于电影的热爱只增不减,平均每三天看一部电影,“我生命中有一半时间都是在想这个东西。”

张萌很感性,敢于做各种尝试与挑战接触一些新鲜的东西,喜欢和大家一起碰撞讨论,但落实到剧组内的每一处操作时,他十分理性,做事做全面,对剧组严格要求。“我不太不在乎别人对我怎么看,因为你拍戏的时候有要求,自然就会有反抗,所以只要知道你的要求是不是特别过分就好,这是职业的一个惯性。如果过于理性,你就不太适合做导演,但如果过于感性,你也缺乏导演需要的意志力跟判断力。”

在工作中保持理性和感性,有的放矢。对于生活,张萌似乎要求的很少,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看电影、看书、做总结,哲学、社会学、文艺评论、艺术史等均在他的涉猎范围之内,张萌的生活与工作已经融为了一体,不断给自己做加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