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少林寺的历史,很多人都会认为近代少林寺之所以被烧毁,过错主要在于晚清政府。然而这却是一大误解。清廷素来笃信佛教,因而对禅宗、藏传佛教等寺庙多有优待,其中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更是多次获赐皇帝御笔题写的匾额,而且也有一些皇帝亲临少林寺巡游。

▲少林寺山门

比如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就亲临少林寺,并夜宿于方丈室,在寺中亲笔题诗立碑。从清朝白衣殿壁画和文献记载中的描述来看,少林功夫在清朝时依然保持了极高的水平,文化传承也没有断层。那么,究竟是谁毁了少林寺呢?

▲民国军阀冯玉祥旧照

此人便是民国大军阀冯玉祥。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在军阀混战之时,冯玉祥的部下石友三火烧少林寺,将这座千年古刹多年的积淀,在一夜之间焚烧干净,那些珍贵的藏经、寺志、拳谱等都成了灰烬。那么,冯玉祥为什么要屠灭少林寺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少林寺僧兵首领、当家和尚释妙兴为了保护少林寺,选择投靠军阀吴佩孚,而冯玉祥和吴佩孚恰恰又死对头。

▲北伐战争形势图

两年之前的七月,广州革命军发起“北伐战争”。时年九月,冯玉祥宣布脱离北洋军阀,参加国民革命。于是吴佩孚联合张作霖,一同攻打冯玉祥,不幸却被北伐军击败。第二年春天,冯玉祥占领西安,配合北伐军联合攻打河南。当时,妙兴所率第一团奉命开往郑州,后又调往舞阳,与北伐军进行抗战。三月六日,在与任应岐部交战时不幸身亡。释妙兴去世时年仅三十七岁,遗体后来被弟子体信运回了少林寺,葬于山上。

民国十七(公元1928年)年三月,建国军司令樊钟秀乘冯玉祥的国民军后方空虚,夺占了巩县及偃师,但不久就被冯玉祥部下石友三重新夺回。樊钟秀南撤之时,把司令部设在了少林寺。而石友三奉命追击至辗辕关时,遭到了少林僧人的阻击。不过两百多僧人终究无法抵挡石友三麾下大军,一干僧人几乎被杀尽。

▲火烧少林寺剧照

当石友三追到少林寺时,他让旅长苏启明派人抬来数桶煤油,将大雄殿、六祖殿、天王殿、紧那罗殿、阎王殿、龙王殿、东西禅堂、御座房、钟鼓楼、香积厨、库房等处,尽付一炬,以发泄心中的愤怒。就这样,千年古刹被大火彻底吞噬,扬起的烟气甚至弥漫了好几公里。

事实上,这场大祸的根源在于释妙兴违反佛寺清规,擅自干涉世俗战争,投靠北洋军阀,由此引来了少林寺的空前大劫难。毕竟当年当家和尚恒林迫于形势担任“团总”,是为了保护寺院及周边村庄的安全,而释妙兴投靠北洋军阀出任“团长”,还四处参与征战,就显然违背了清规戒律,并最终引发如此劫难。

▲开封大相国寺

除了毁坏少林寺,冯玉祥还在河南进行了大规模的“废寺逐僧”活动,比如把著名的开封大相国寺改造成市场,驱逐所有比丘、比丘尼,大批寺院被改成学校、救济院、图书馆、娱乐场所等。如此诸多恶行酿成的巨大祸害,时至今日也难以弥补,让人扼腕叹息不已。

参考资料:

《北洋军阀史料》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