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最常见的类型,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男性发病早于女性。

根据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的不同,将冠心病分为以下5种临床表型:1、隐匿性或无症状型冠心病;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当冠脉的供血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就可以引起心肌的缺血缺氧,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可引起心绞痛,而持续的、严重的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坏死,即心肌梗死。

下面将一一介绍各型冠心病

一、 稳定型心绞痛:也称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的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或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疼痛消失。疼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月或数周内不变。

二、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远端血管栓塞所致的一组临床症状。

三、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所致。常因为冠脉存在不稳定的斑块破裂、糜烂所致的血栓形成而形成的冠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

小结:今天主要讲冠心病定义及分型,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主要可以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下一篇主要讲冠心病的主要症状、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未完待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