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只好运

个人解读,可能有些地方并不严谨,欢迎了解文件的同志指正或补充。

第一,关于工资构成。

文职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各种津贴补贴,这里只说基本工资。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级别工资和工龄工资。其中工龄工资等于bd服务年限*20;岗位工资和级别工资比较复杂,总体来讲,岗位工资由岗位等级及档决定,级别工资由另一个叫“级别”的级及档决定,而这个“级别”又由岗位等级及时间(也就是已经调到本岗位等级几年了)决定,所以下面主要说岗位等级。

岗位等级包括十三个级,每级又包括很多档,基本上,岗位等级上调一级,反映到工资上差不多上调一千元左右;档次上调一档,工资基本上调一百元左右。

第二, 初聘文职人员如何定级定档?

由于去年文职人员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关于初聘文职如何定级的文件我至今没有见过,有很多同事说按学历定级,所以有很多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同学觉得现行政策委屈,我来说说我们老文职以前的情况。我们在最开始定级的时候,的确是按照学历定级的。如果政策不变,放到今天,若甲乙两人都是硕士研究生,同一年进入单位,那么甲乙两人同时定十二级(还是十一级来着?记性不好数字记不准勿怪哈!)但是甲是应届毕业生,那么定级十二级八档(档可能不准确),乙有五年工作经验,那么就会定级十二级十三档,两人工资差距在五百左右。

工资

第三,如何调级调档?

首先如何调整岗位等级。很多同学纠结职称和级别的关系。改革以后,现行的文职人员政策调整级别的办法是参考xy,也就是级别和职称不挂钩啦!改革以前参考地方,职称可以带动级别,不管前面你是几级,只要评了中级职称并聘了中级岗就可以立刻跳到十级,但是现在职称跟级别没有大关系了,要想调整岗位等级及档次,基本上就一个办法,那就是靠年头!所以初聘定级以后,我们基本上就能预见到往后漫长的职业生涯,哪一年到了哪一级。当然,还有些特别优秀的同事能多次立功授奖什么的能跳级(具体政策不记得了,反正有点难,我觉得我没那么优秀,没太关心)

关于岗位等级调整的时间,我记不太准确,大概就是三、四(或五)年一调。不过并不是所有等级调整都是到了年头就能调,需要每年考核称职等条件(并不难,基本没有不称职的)。另外,十一进十,八进七(还有几进几我忘了)还需要相应职称通过,这也是下面要说的,职称到底有什么用。

从七级开始之后都是选升不存在顺调。所以可能8晋7花个十年,7晋6再花个十年。

另外,现有老文职人员最高级别基本就是七级,更高的可能还没有或极少,级别很高以后再调级(比如五进四等)什么情况还没有先例,不过按照xy调级的情况,五进四名额有限,哪怕所有的条件都具备(到年头了,职称也过了,岗位也聘了),也需要选升。好比有4个四级名额,但有5个人满足条件,那么会有1个人不能调四级,需要述职,投票,专家评议或者其他方法决议。

其次如何调档,这个很简单,工作一年就增加一档,学历提升也增加一档。这一条同样适用于初聘的时候,这就是为什么前面说的甲乙两人一个应届,一个工作五年,那么工作五年的会比应届的高五档。

如果晋级后的最低档位比晋级前档位高,按晋级后最低岗位执行。如果晋级后最低档位比现档位低,执行现档位。也就是说,除非你受处分,否则文职人员的档位只升不降。

第四,职称,岗位和级别有关系吗?

职称,岗位和级别关系不大。首先,职称是自己的,岗位是单位的。甲评上了中级职称,单位有中级岗位编制空缺,那么甲才能聘到中级岗位。

其次,职称和岗位在岗位等级调整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十一进十时,需要具备中级职称并被单位聘到中级岗位,如果这两个条件不满足,即使十一级已经四年了,也不能顺调到十级。八进七同样的道理,需要首先具备副高级职称并被聘到副高级岗位。

举个例子,如果甲今年评上了中级职称并聘到中级岗位,并且他现在是十级的第一年。甲足够优秀,五年后一年都不耽误的评上了副高级职称并聘到副高级岗位(中级职称五年才有资格参评副高级职称), 但是他五年后也只是九级的第二年,要调到七级还需要八年,因为十到七至少需要4+4+5年。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贴吧里有些同学希望初聘到中级岗位就从十级开始,这种希望不太现实的原因。同单位同年聘上中级岗的老文职们可能也还在前面级别里靠年头呢!

最后,貌似看起来职称在现行的政策下变得不重要了,个人觉得也不是。工资只是生活的一方面,职称除了是种荣誉以外,还跟其他待遇,隐形福利之类挂钩。比如院校里的课时费标准是按职称不同,标准不同;出差过程中交通差旅补助也是按职称不同待遇不同;单位里课题申请等一系列问题,都跟职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总之,希望各位同学们不可以放弃培养自己,加油努力!

(请作者通过留言或者发后台消息联系公众号领取稿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