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在书中给出的就是这样一个预言:在科技飞速发展下,会出现一个没有爱情和婚姻的美丽新世界。《美丽新世界》中,作者预言了一个没有爱情、婚姻、家庭的现代社会,时间是2532年。

原标题:再过多久,人类可以不再需要婚姻和爱情?

01

新生人口数量下降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就在前几天,有媒体报道,预计2019年的新生儿数量为1100万,预测数据比2018年出生人口数量少了400多万。

这也意味着,我们身边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单身贵族或者丁克家庭。作为法律板块的一个重要课题,婚姻制度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如果没有专业人士解读,我们其实并不知道基因婴儿是什么。当这种仿佛只在科幻小说和电影中才出现的桥段实实在在地发生时,我们也不由得会设想,还有哪些文学作品中的预言会“成真”。

如果新生婴儿不再需要父母,那爱情和婚姻是不是也变得多余了呢?

有一本书给出过答案。

西方文学史留下了著名的反乌托邦三部曲: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以及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今天要说的这本,就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小说的作者赫胥黎是英国近代作家,小说写于1932年,也正是这部小说让他名留青史。

《美丽新世界》中,作者预言了一个没有爱情、婚姻、家庭的现代社会,时间是2532年。小说中的人类不再是从娘胎自然出生,而是在实验室中由试管培育。

这里像是天堂。人类的欲望可以随时随地得到满足,也不用担心生老病死,任何性爱都可以毫无顾忌地去做,而不需要负任何责任。

听起来还真像是一个“美丽新世界”。

但这里同时也像是一个地狱,虽然人人安居乐业,但在人工培训的过程中,性格已经被磨灭,成为严密科学控制下的一颗螺丝钉。这个社会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阿尔法(α)”“贝塔(β)”“伽玛(γ)”“德尔塔(δ)”“厄普西隆(ε)”,每个人在出生前都被选定,阿尔法是统治阶层,而伽马以下都是体力劳动者,最低等级的德尔塔甚至连智慧都不需要,直接被培育成“没有智慧的人类”,干的是最简单的活儿,比如电梯管理员,只需要帮别人按以下电梯楼层就行。

最美妙的是,由于被过度洗脑,下层人民几乎意识不到自己的处境其实很糟糕,他们大多热爱自己的生活。

虽然没有了家庭这个社会纽带,但科学技术带来的严密精准控制为这个社会提供了稳定的保障。作者在书中给出的就是这样一个预言:在科技飞速发展下,会出现一个没有爱情和婚姻的美丽新世界。

02

这样的新世界会出现吗?

前段时间,有篇文章非常火爆,标题是《女儿,我宁愿你不结婚》,文章以一个父亲的口吻讲述了当代女性的情感危机,在种种乱象中,这位父亲反而希望自己的女儿不要结婚。

而对爱情和婚姻的悲观更多地反映在社会现状上。早些年,日本的“御宅一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御宅族多为男性,他们喜欢游戏,宅文化,生活中没有爱情,也几乎没有异性。有一位40岁的御宅族甚至在家里看了20多年的电视,一年都出不了一次门。

西方社会在这方面更是步子快过了脑袋,“不婚主义”“不爱主义”“契约婚姻”早已经在西方泛滥,尽管婚姻和家庭仍然是主流,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开始质疑它的重要性,并试图证明“美丽新世界”是可以存在的。

再转到中国来,报告显示,我国适龄单身人口近2亿,结婚率不断下降的同时,离婚率还在不断攀升,这些现象,似乎也有点“美丽新世界”的意思。

那么,是不是我们以后就真的可能不再需要婚姻和爱情了?赫胥黎的那个美丽新世界难道会提前出现?

03

我们无需从法律角度解析,只说人性,就能窥见答案。

婚姻制度在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但只要人性中追求爱和温暖的种子存在,那爱情和婚姻就一定不会消失。从另一方面来说,靠科技来统治人类,本身是人们对技术大发展的一种担忧,就算它会发生,也会与人类的本性相违最终会被限制和淘汰。例如曾经如火如荼的克隆技术,在人类的伦理道德面前,也已经被限制,基因婴儿的肇始者也受到了舆论的强烈质疑和谴责,项目也已关停。

爱情并不会因为人类科技的发展而消失,相反,科技已经在造福人类的爱情。我们社会中遇到的种种婚姻、情感问题并没有大过以前的任何一个时期。比如在封建社会中,包办式婚姻、三妻四妾都很正常,对那时的女性来说,她们奢望的爱情自由和专一在今天或多或少都已经实现。

其实,小说《美丽新世界》也给出了答案。尽管作者在书中虚构了这样一个社会,但他本身并不看好这样一个“美丽新世界”。小说的主人公约翰和母亲琳达是游离于新世界之外的“蛮族”,和今天的人类没有区别。在他们被人带入新世界后,他们都欣喜若狂,以为自己来到了天堂。

但约翰的母亲琳达很快因为吸食过量毒品死亡,约翰自己也无法完全这种没有人性、没有情感的美丽新世界,他对这个世界由热爱变成了憎恨,并最终自缢身亡。

所谓的美丽新世界,似乎并没有那么漂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