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都有着五花八门的梦想:

有的说:“我要当警察,把所有的坏人都抓起来。”

有的说:“我要当医生,每天给病人打针。”

有的说:“我要当太空人,去太空里找黑洞。”

还有的说我要当超人,我要当公主,我要当骑士······

近日,青岛的一名小学生就把自己的梦想写信告诉了外交部,说自己想要当一名外交官。

收到这封信后,外交部的几位知名发言人亲自给回了信:“这个志向很棒!”

网友看到这样的回复,纷纷化身柠檬精表示羡慕,酸味儿都溢出了屏幕。

不得不说,外交的回信,的确让人羡慕,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封信一定能鼓舞小朋友向梦想迈进。

虽然前路迷茫,不知未来能否成为一名外交官实现梦想,但是,只这一份肯定与鼓励,也足以助她勇敢地迈过以后的荆棘之路。

可见,大人对待孩子梦想的态度,对孩子尤其重要。

但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有父母会充分尊重、支持孩子的梦想。

否定孩子的“梦”,只会适得其反

《当幸福来敲门》影片中的爸爸告诉孩子:

“别让任何人告诉你,你不能做什么,就算是我也一样,别人办不到,就会说你也办不到,只要有梦想,就要去追求,你想要什么就要努力去追求。”

可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孩子不愿去追求,不够努力,而是连他们最亲近的父母,都否认他们的追求方向。

《寻梦环游记》中的米格喜欢音乐,但他的家人希望他能继承祖传的制鞋手艺,于是严令禁止他玩音乐。

米格因此不敢在家中高唱、弹吉他,想去参加亡灵节才艺展示,被要求不准出门。

连心爱的吉他也被奶奶毫不留情地摔碎。

于是他开始挣脱家人的怀抱、逃离那个名义上的“家”。

父母对孩子梦想的否定,不仅是孩子成长道路的绊脚石,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叛逆。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曾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周国平说:“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

即使他们的梦想不切实际,至少孩子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深以为然。

但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梦想嗤之以鼻,告诉他们现实有多残酷,你需要听我的,才不会走弯路,但这样做,往往会使孩子迷失个人方向。

所以,就算你没有足够看好孩子的梦想,也不要轻易去打击,给孩子留一份空间和自由,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梦”是孩子努力的动力

心理学认为,梦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和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很多创造性的想法源于个人的梦想。

也就是说,梦想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性,能使孩子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儿童心理学家还认为,梦想是孩子自我形象的理想化。

为了趋近理想化形象,孩子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排除万难,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因此,尊重且鼓励孩子追求个人梦想,是推动孩子走向人生巅峰的绝佳手段。

即使孩子最终没有达到目标,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颇多。

科比退役时写的诗《亲爱的篮球》,后被制作成动画,催泪无数。

诗中对他最爱的篮球,有这样的心里独白:“你要我付出努力,我却献上我的心。”

少时的一个梦想,让他倾尽所有热爱,为了打好篮球,他孜孜不倦,从不气馁。

因为篮球,让他感受到了自身的存在。

他的梦想,从来不是说说而已,哪怕一身伤病苦痛,也要活出自己。

年少的理想啊,从不是清晨醒来就忘记的梦。

如果梦想还得到了父母的理解,父母的鼓励,父母的支持,那么孩子们的梦想,真的有可能变成现实。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守梦人”

有梦想的孩子,眼里是有光的。

每个父母,都应做孩子的守梦人,为孩子的追梦之路保驾护航。

1、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

《中餐厅》中,张亮曾聊到自己的育儿观:才艺培养是需要重视的,但不需要给孩子报太多的班,家长的梦想,不是孩子的梦想,不要强迫他们做任何事。

有的父母常常强迫孩子继承所谓的“祖传”,说那是精神的延续,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用来传承精神的工具,他们需要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梦想。

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所说:“中国父母们常是苟且地活着,梦想不在,但他们却将实现自己梦想的希望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既会成为孩子生命的重担,也导致孩子自己的梦想被压抑被扼杀,不得不带着巨大不情愿去被迫追逐父母的梦想,或自毁与此作对。”

所以,不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到下一代的身上,是每位家长都要有的思想。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我们不该成为他们追梦路上的绊脚石。

2、肯定孩子的梦想,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

记得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小侄女谈到自己想要当英语老师的梦想时,很是兴奋。

但是小侄女的英语成绩并不好,有次英语考试只考了60分,回家饭也没吃,心情低落得很。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很排斥英语。

于是,我们就想着鼓励一下孩子,我们告诉小侄女当一名英语老师是很伟大的事,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一样,你能有这样的梦想,家人们都感到很骄傲。

此后,我们时不时地和孩子一起谈论彼此的梦想,对孩子的想法给予肯定。

被肯定的小侄女重新拾起了信心,学习英语的热情逐日升高,升初中后,不仅英语成绩提升了很多,还当上了班级的英语课代表。

其实,对于小孩子来说,梦想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努力的方向,实现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梦想才会有动力,从而朝着更完美更强大的自己奔跑。

3、给孩子创造实现梦想的条件,做孩子最强大的后盾

达尔文7岁那年,喜欢研究动植物,搜集了许多风干的植物和死了的昆虫,并在家里做几种简单的化学实验。

上学后,他常常利用课间采集植物,为此,还被校长当众训斥:如果还玩这些玩意儿,就把你赶出学校。

他的父亲知道此事后,不但没有责骂他,还支持他做自己喜欢的事,只要不会影响功课就行。

后来,父亲看见儿子的兴趣很足,便把院子里的一间小棚腾出来,让他做化学实验,并对他说:“你要善于并敢于想象,只有大胆想象,你才能有所发现。”

因为父亲的言语鼓励和行为支持,让达尔文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一直为自己的梦想坚持和努力,以至于后来写出了《进化论》,影响了整个人类。

睿智的家长不仅懂得鼓励孩子进行创造,还会在孩子创造过程中,给予创造条件,为孩子的梦想添砖加瓦,使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天马行空,游刃有余。

作家毕淑敏说:“尊重孩子的梦想,让孩子一生幸福,就是最大的成功!”

童年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时代,童年的梦想是孩子一生的光。

所以,当孩子对你说出他们看似幼稚的梦想时,请告诉他们:

“亲爱的孩子,我尊重你的梦想,不管世俗的眼光,无惧道路的曲折,只要你下定决心,就请用心坚守,用力追寻吧!爸爸妈妈会永远支持你的,做你最强大的后盾!”

每个父母都应是孩子的守梦人,呵护孩子的梦想,点亮的就是孩子成长路上最亮的一盏灯。

共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