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朋友们都有这样的困惑:

明明不想吼孩子,不想把愤怒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但是孩子的一些调皮行为或者一些令自己不满的言行,总会让你忍不住对孩子发火。而且在我们发火过后,看到孩子满含眼泪、十分委屈的眼神又会感到十分愧疚。

你也觉得吼孩子不好,但就是不知道怎么去避免这样的情况,而且发怒过后还有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你越是发怒,孩子越是难教。直至最后的情况是,你越来越愤怒,孩子离你越来越远。

那么,面对家里的“熊孩子”,父母该如何走出发怒误区?如何才能不让我们的担心和爱转化成对孩子的无效发怒,而又如何做到有效发怒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疑问。问题孩子的背后,其实父母也有问题

在《当愤怒毁了你的孩子时》这本书中,加州伯克莱分校莱特学院的心理学家马修·麦凯博士写道:“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那些经常忍不住在孩子面前发火的家长,相比安静的家庭,他们的小孩往往会在与人相处时表现得更强势,也更容易情绪低落,学校表现也更差。愤怒,会毁坏小孩子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书中很明确地提到,家长的无效发怒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在所有问题小孩的背后,可能都存着问题父母。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家长一落座,就开始数落自己的孩子。家长对孩子过多的愤怒和焦虑的表达,往往会让孩子变得更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缺乏沟通的亲子关系,会在问题产生时造成家长更多的愤怒,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父母们更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问题,是不是真的了解孩子为什么令你生气,孩子让你生气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控制下自己感性层面的无效愤怒,从理性层面多去思考一下如何做到有效发怒。

父母对孩子发怒的“四大误区”

教育孩子,需要适当的表达“愤怒”,但不应该愤怒的表达。因为父母们发怒是一件需要成本的事情,具有破坏力,事后你必然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本来你发怒的目的在于想让孩子变得更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确错了,让孩子共情到你现在因为他的问题很生气、很难过。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发怒往往有很多误区,使得发怒失去了教育意义。

误区一:发牢骚、翻旧账

很多父母在对孩子发怒时,总是连带着孩子过去的“黑暗历史”一起数落,做错的事已经批评过了,就应该“结案”了。不要总提起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让孩子觉得在父母面前永远无法翻身。

孩子正处在学习做人的动态和发展过程中,父母要原谅孩子的过错。翻旧账,并不能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让孩子反感,所以,家长发怒时一定要就事论事,千万不要翻旧账。

误区二:辱骂或者羞辱孩子

有学校对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发现,不少家长对孩子表达功利心或者应付、侮辱性的语言特别多。48.14%的父母常常对孩子说:“辛苦赚钱,还不是为了你好?”有37%的父母会埋怨孩子:“你怎么这么笨?”。

当父母发怒时说出“你看看人家谁谁谁,他就不会像你这样”、“为什么总是这么不听话”、“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孩子”……这些话会刺伤孩子的内心,甚至会让孩子产生不可逆转的创伤,即便你怒气平息后你试图去修复关系,但是可能是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也很难达到完好如初的效果。

误区三:泛化错误,否定孩子

只是因为孩子当下的一个不良行为,比如说孩子的字没有写工整,不少家长在批评孩子这个问题的时候,还会连带着其他方面。例如“你看你字写不好,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你到底能做好什么呀?”

说到最后,孩子也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一无是处、什么都不好的人。所以家长发怒时千万不要因为一个问题否定孩子的全部,因为这很容易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孩子对自己的消极认同。所以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是要注意不要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误区四:“踢猫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踢猫效应”。即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

当下社会,父母工作压力比较大,有时难免在公司遇到一些事情很不爽,这种不良情绪在回家后就会不自觉的传染到了孩子身上。例如,一名员工有事要请示主管,主管极不耐烦地说:“这种事情还来找我解决?你们自己怎么不多动动脑子?自己想辙去!”

这名员工碰了钉子,感觉很沮丧。下班回到家刚坐下,儿子想问他数学题,他气呼呼地说:“就你事儿多,一边儿去!叫我清静会儿!”

儿子被爸爸的无名火搞得很郁闷,正要灰溜溜地走开,却被自己一向很宠爱的小猫绊了一下。儿子正窝着火气没处发,冲着小猫就是一脚,“讨厌,没见我心烦吗?叫什么叫?一边去!”

爸爸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孩子臭骂了一顿,结果就是,孩子最后也会把自己脾气,一样莫名其妙地发泄出去。

很显然这种发怒是无效的,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管理。那么在我们了解了父母发怒时常见的四大误区后,有没有一些通用的方法或原则来帮助父母做到有效发怒,不要把担心和爱转化成无效发怒呢?三点建议,帮助家长做到“有效发怒”

1、少指责孩子,多表达自我感受

当孩子由于在外贪玩很晚才回家时,家长那种着急等待的心情可想而知,由于迟迟不归,越等待越担心,越担心越愤怒时,孩子回来了,这时我们特别容易对孩子过多指责和谩骂,例如,“你还知道回来呀!你怎么不住外面呢?你干脆永远别回来了……”其实你的内心只是担心和爱孩子,这种愤怒表达只会伤了自己、伤了孩子。

换种方式,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你这么晚回家是不对的,妈妈爱你,所以非常非常担心你,在这里站了很久等你,就怕你出了什么意外,看见你安全回来,我总算放心了。但是我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你明白吗?”

这样孩子感受到的是:第一,我晚回来是不对的,妈妈很为我担心;第二,妈妈真的很爱我。而事后孩子可能并不执着于你的怒气,可能会更在意你的情绪。

2、描述事实,不要否定孩子

孩子做完作业后,又不知道收拾桌子,书本乱糟糟的放了一桌,这使你很生气,但不用特地绕到孩子的品质身上,说孩子就是一个邋遢的人,直接告诉他:“书桌太乱了,不收拾好书本学习时又会找不着东西”!

这样孩子就明白你在乎的是他的生活习惯,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而且会乖乖地去把书本收拾好,把桌子摆放整齐,慢慢的这种好的习惯就会被培养起来。

3、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

孩子有时丢三落四,做事随意,总让父母收拾残局,让父母积压了一股气,所以不妨在你忍不住发怒时,直接给他一些解决建议,让他知道父母生气是因为他不够认真解决事情。

假设孩子总是爱边看电视边吃饭,吃饭很慢,有时饭菜都凉了,发怒时可以说“我已经提醒过你好几次了,你这样吃饭对身体不好,让我们大家很生气,可以快速的吃完后再看电视吗?”这样,孩子从父母的愤怒中汲取了正确的做法,并会行动和铭记,减少以后这样的错误,这才是有效的发怒。

每个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时都会有愤怒情绪的产生,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只是父母需要学会的是正确的解决方法,在表达愤怒情绪的时候,一定要少一些指责、少一些否定、少一些破坏性。

父母的语言具有培养、激发孩子心灵的力量,同时也具有威胁、摧毁孩子自尊自信的力量。

父母有效的表达愤怒,是对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反过来也会让孩子学习到父母的情绪管理、自我控制、理性、客观、平和的品质,会让孩子更加地理解和尊重您。

这也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

您是否也经常忍不住吼孩子呢?

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

分享您的家庭困扰,让我们为您答疑解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