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楚二姑娘

本文由知子花家庭教育原创首发

前段时间,综艺《遇见天坛》中,冯绍峰首次谈到自己六个月大的儿子时,说起有次他戴上头盔正准备外出骑车,老婆赵丽颖问他:“你那么喜欢骑车,如果以后儿子也想骑车你让不让?”

冯绍峰愣了一下,然后说了一句:“不让”。

但反思之后,又改口说,如果这是孩子的梦想,应该尽兴的让他们去做。

冯绍峰尊重孩子选择的做法,获得了网友们的称赞。不过,冯绍峰做出选择的心路历程显而易见,既担心孩子将来太苦太累,又希望他有自由广阔的人生,这才是为人父母真实的样子。

之前杨幂在节目《密室大逃脱》中谈及育儿观念,也曾表示: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他们是独立的个体,要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己做选择的权利。

而现实中总有些父母,面对孩子从来不会选择困难,因为他们永远不考虑孩子的真实想法,替孩子安排人生,觉得自己有大把的人生经验,可以帮助孩子少吃苦不走弯路。

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培养孩子正确的选择能力,让他们拥有自由的“选择权”,对孩子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有“选择权”的孩子,更自信

《小欢喜》中的乔英子,从小都按着妈妈的安排学习生活,很多爱好和梦想也都因为妈妈的反对而妥协放弃。

喜欢吃包子油条火锅,妈妈反对;

喜欢天文,想去天文馆做志愿讲解员,妈妈反对;

想考梦想已久的南京大学,妈妈还是反对......

妈妈总有无数个“为你好”的理由来坚持自己的原则,让英子想反抗都无能为力。

自己的梦想和未来总是掌握在别人手中,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再多的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呢?

没有自主选择权的英子,慢慢开始失去对自己的信心,陷入自我怀疑不能自拔,甚至一度想要自杀。

同是高三生的方一凡则相反,平时父母都非常尊重他的想法和选择,方一凡想通过自己的特长参加艺考,在了解到儿子的情况之后,方圆和童文杰不仅尊重他的选择,还帮主动帮他找老师做考前指导。

面对自己喜欢的选择,方一凡更加积极努力地参加考前培训,最终拿到了三所艺术类大学的通行证。

曾看过一句话:自信很重要的一部分来源于掌控感,感觉事情可以自己决定和选择。

正是因为这种对自己生活掌控感,让方一凡无论面对何事都自信满满,无所畏惧。

有时候孩子比父母更明白,对自己来说怎样选择才是最好的,当被赋予选择的自由时,他们就会信心十足的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拼尽全力。

有“选择权”的孩子,更自律

朋友小爱是做儿童早教工作的,一直提倡尊重孩子的教育理念。有段时间女儿圆圆迷上一个动画片,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视频,掏出作业,一边写作业,一边看动画,有几次还因此影响了吃饭睡觉。

面对这种情况,小爱给了女儿两个选择:

一个选择是,每天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按时吃饭睡觉,看一个小时动画片,这样既做了喜欢的事情,又不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

另一个选择是,继续像之前一样,边看动画片边写作业,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把生活弄得一团糟,很有可能导致期末考试成绩下降。

认真考虑之后,圆圆选择了第一个,并在妈妈的帮助下规划了做每件事的时间,每天严格执行。

不单方面的帮孩子做决定,而是给出选择的余地,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制定计划,并严格按计划行事。

能够自由选择的孩子,才有机会变得自觉自律。

在心理学上,“自律”又叫“自我控制”,是一种平衡人们的冲动和欲望,做出正确和有效选择的能力。

给予孩子“选择权”,可以引导他们自觉地权衡利弊,做出最有益的选择,自己的选择自然没有理由不自觉遵守,这种良性的亲子互动,会让孩子自然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有“选择权”的孩子,更能明白责任的意义

综艺《妈妈是超人》中,黄圣依带儿子安迪单独旅行,安迪想带着小乌龟一起,黄圣依表示:如果要带那就要负责养它,不要带过去就不管他。

安迪点头同意,但在旅行的过程中,安迪经常忘记喂小乌龟,有次甚至不小心把它倒进了地板缝里,黄圣依花了很长时间才把乌龟从地板下面救了出来。

事后她问安迪:知道妈妈为什么一定要救出小乌龟吗?安迪摇头。

黄圣依说:妈妈之前同意你带小乌龟时,是不是告诉过你,既然带了就要照顾好它,你也答应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小乌龟原封不动的带回去。

黄圣依告诉安迪遵守承诺的同时,也是在教会他对自己说的话负责。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首先要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在问题出现的时候,父母给予正确引导时,他们才会更加深刻的明白责任的意义。

在知乎上看过这样一句话:责任感是孩子主导一个任务,并为之负责,他知道“这件事必须被完成”,而不是“我被要求完成这件事”。

想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就给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只有按自己意愿决定的事,他们才更容易自觉地负起责任。

培养孩子正确的选择能力

是父母做过最棒的事

有些父母可能已经意识到“选择权”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却因为总怕孩子选错而不敢放开手脚。所以,在尊重孩子选择之前,培养他们正确选择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提前建立规则,避免孩子做出错误选择

华裔音乐教育学家郑又慧,从来不会干涉孩子出去玩耍交友,但她会提前建立规则,跟孩子讲好,出门不能交奇怪的朋友和去一些奇怪的地方,确保孩子有自我保护意识,就会放任他们。

作为家长,在尊重孩子选择之前,一定要告诉他们哪些事是一定不能做的,比如,那些违反法律的,会伤害自己的事就绝对不能做,要让孩子知道,不管是在家里还是走入社会,只有遵守规则,才能拥有选择的自由。

让孩子最大程度上不会做出对自己有伤害的选择,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和保护。 允许孩子试错,引导他们做有益选择

演员孙茜曾谈到,自己儿子2岁时,她就已经有尊重孩子选择的意识。

一次,儿子拒绝穿纸尿裤,要光着屁屁,孙茜同意了,随后儿子打了个喷嚏,她马上告诉儿子病了可能要打针,儿子表示拒绝,她就趁机对儿子说,穿上衣服才不会受凉,就不用打针了,儿子理解后,选择乖乖配合穿衣服。

尊重孩子的选择,也包括允许孩子做出错误的选择,父母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意识到自己选择的错误,并教会他怎么选择才是相对有益的。尝试过错误的孩子,才会在面对以后人生的重大选择时更加慎重。提早灌输孩子正确价值观,培养他们自主选择的能力

从心理学上来讲,2岁开始,孩子就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自主意识,所以培养孩子正确的选择能力一定要趁早。

综艺《拜托了妈妈》里,专家曾表示,在孩子学会选择之前,要让他们知道有什么,才能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所以孩子0-3岁之前,家长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爱上某一样东西,在良好的亲子互动中,引导他们自由探索世界的无限可能。

在探索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自主选择的能力,更有利于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很多家长在跟孩子的交流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选择,总是说你必须怎么样。

这样做是在剥夺孩子的“选择权”,非常不利于孩子选择能力的养成。作为父母必须明白,失去选择能力的孩子,走入社会往往无法真正独立,一辈子都只能被别人选择。

真正优秀的孩子,不一定都是父母心中最乖的宝贝,但他们一定渴望成为心中最好的自己。

就像王菲唱给女儿窦靖童的歌词所说:你不可以学坏,但可以不乖。

这才是最高级的教育,给孩子自由,但也告诉他界限在哪里。

相信那些拥有“选择权”的孩子,也更容易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灿烂人生。

“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点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