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Human Ancestors May Have Evolved the Physical Ability to Speak More Than 25 Million Years Ago)

作者 | 過客

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衆號:tech_163)

科學家最近發現,我們的祖先很可能在智人存在的數百萬年前就具備了語言能力。

可能要早2000萬年!人類語言起源並非智人進化而來

語言能力並非近期形成

一些科學家推測,在大約30萬年以前智人開始崛起的時候,人類的發音骨骼發生了改變,才讓人體有可能具備了發出一系列基本元音的能力。這一理論時間線表意味着語言是一種相對近期才具備的能力,是在我們人類能夠發出各種聲音的同時或者之後才形成的能力。

但是一項綜合研究分析了幾十年來關於靈長類動物的發聲以及聲道聲學模型等研究成果之後發現,“只有智人才會說話”的觀點,可能與我們祖先首次具備語言能力的時間,相差2700萬年甚至更久。

阿拉巴馬大學的語言學家表示,人類的功能性語言就源於元音的多樣化。新研究得出結論稱,早在人類進化之前很久,早期人類祖先就已經具備發出這種聲音的解剖學結構。

這項研究着眼於靈長類動物發聲的生理過程,以此探索了語言的起源和能力。阿拉巴馬大學的語言學家稱:“語言涉及到使用聲道和嘴脣,你可以把它當作一種肌肉運作的產物。由此產生的聲音可以傳到別人的耳朵裏,從而使人識別出聲音的含義,這就是所謂的語言。”

可能要早2000萬年!人類語言起源並非智人進化而來

並不合理的流行理論

在20世紀60年代研究人員首次提出了一個關於咽喉進化的流行理論,認爲喉結構的進化轉變讓現代人類開始說話。人類的咽喉比我們的祖先和其它靈長類動物的要低,咽喉位置的下降延長了我們的聲道,使現代人類能夠開始發出對比元音,這是早期語言的基石。

但是,研究該團隊回顧了靈長類動物發聲和交流的幾項研究後,得出了相同的結論:人類並不是唯一有能力發出這些聲音的物種,因此這一流行理論聽起來似乎並不合理。

可能要早2000萬年!人類語言起源並非智人進化而來

發音結構的進化並非唯一

認知科學家Tecumseh Fitch及其同事在2016年利用x射線研究了活體獼猴的聲道,發現它們的聲道已經具備了說話的能力。Fitch 稱:“我們的發現表明,人類語言能力的進化需要的是神經系統的變化,而不是聲音結構的改變。獼猴有一個會說話的聲道,但缺乏一個會說話的大腦來控制它。”

雖然喉部和聲道的解剖結構有助於語言的物理表達,但它們並不是全部。事實上,最近的研究表明,雖然現存的靈長類動物可以有一個寬廣的聲音範圍,但它們不具備形成語言的智力。雖然它們的聲道可以產生類似於人類的語言,但這並不意味着它們可以做到。

在對黑猩猩等人類的靈長類親戚進行研究之後,一些科學家甚至懷疑,語言最初是通過手勢發展起來的,後來通過講話變得更加有效。還有研究表明,在200萬年前最早的石器出現時,它們的製造者可能已經有了相互交談的能力。人類史前史上的某種認知進步可能啓動了新技能的出現。

但是,在過去的數百萬年裏,人類祖先究竟在何時、何地、何地進化出了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認知能力,這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期待未來科學家們能夠真正揭開其中的真相。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