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濁雨

來源|博望財經

12月2日,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發微博透露:幾輛理想ONE車型正在從常州的製造工廠開始裝車運輸準備交付,而特殊的Baby Blue顏色的車型也將於12月13日正式下線。

預約車主們終於陸續盼來了自己翹首許久的愛車。但完成了首次交付任務的理想汽車,那根緊繃的弦還沒來得及放鬆,就再一次被拉緊,隨時都有崩斷的可能。

氣色不佳的“理想ONE”

今年下半年,造車新勢力的動態頗受業界關注。在蔚來汽車經歷了多輪裁員、融資停滯、資金鍊收緊、CFO謝東螢等高管接連離職等連續打擊之後,“難兄難弟”理想汽車也站在了風口浪尖上。

10月15日,理想汽車自稱做了一個“正確但並不容易”的選擇:推遲交付日期。公告中稱,理想ONE將直接交付2020款車型,由於產品升級部件較多,交付時間將從2019年11月調整爲2019年12月。

從年中就開始造勢宣傳要交付的“理想ONE 2019”還沒來得及出場,就被內部消化換成了“理想ONE 2020”。爲了安撫預定車主,理想汽車不得不作出新增配置帶來的成本自掏腰包的賠本買賣,還承諾交付時間延期不會超過一個月,並將免費辦理牌照指標延期。

可到了一個月後交付階段,車主們剛剛被撫平的心再次變得不安起來。

12月11日,一位車主表示剛剛到手的理想ONE亮起了“排放控制系統故障”的故障碼。理想汽車立刻派出售後人員對車主的車輛檢查。經過排查後,最終確認故障燈亮是因爲空調系統三通閥自身診斷機制導致的誤報警。

但這卻並不是首車交付後的個例,部分車主爆料,理想ONE的儀表屏出現多種故障燈,包括排放系統故障、駐車系統故障、車身穩定系統故障等。次日,官方做出回應,承認確實存問題並表達了歉意,表示將在下週通過OTA進行軟件升級,解決誤報警的問題。還稱此類問題不會對車輛的駕駛和安全產生影響。

儘管理想汽車處理問題的速度與態度都誠意滿滿,但這些小瑕疵還是給理想汽車的品牌帶來了刮痕。“如果三天兩頭出現小問題,雖然都能解決。那我們第一批小白鼠也會打退堂鼓。”一位理想ONE的車主在網上這樣寫道。

拉響的信用警報

如果說“儀表盤事件”只是交付之夜的一個小插曲,那麼真正讓車主和李想難以入眠的是交付前夕響起的信用警報。

“這次購車體驗真是糟心!”一位理想汽車預定車主在內部羣鬱悶不已,原因是自己通過銀行貸款買了輛理想ONE,銀行卻突然不給放款了。盼了幾個月的新車終於到了,面籤也過了,但突然沒辦法提車,擱誰身上誰糟心。12月11日晚間,理想官方證實,被中信銀行等合作金融機構告知不放款一事的用戶不止一位。

理想官方很快就提供了兩套緊急解決方案。一套針對付了首付的中信銀行貸款車主,理想汽車將提供自有金融渠道爲車主辦理放款。該方案與中信銀行審批的原方案一致,包括月還款額、期數及是否抵押等;一套針對未付首付的中信銀行貸款車主,理想汽車方面將安排交付專家協助車主修改其他合作金融渠道或更改爲全款購車。

而從理想給出的第一套方案可以看出,爲了儘快解決問題,理想汽車把合作銀行的貸款業務拉入自家渠道,如果找不到其他第三方金融機構接手,長久下去勢必會加劇理想汽車的資金鍊斷裂風險。事發不久後,李想在微博連發三個“抱歉”予以回應,稱自身實力不夠,害得用戶也跟着被銀行欺負,並稱要無條件用最快的速度幫用戶解決問題。

可即便如此,依然不能緩解車主們不安的情緒。一位預定車主表示,此前中信銀行提供15%首付、60期貸款期限的金融政策,而目前的三家銀行最多僅提供36期。看來用戶或許還要失眠一段時間。

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銀行對風險控制非常嚴格有幾條紅線,所以和風險企業做業務的時候會非常嚴謹。他認爲此次中信銀行放棄理想汽車的業務,主要是考慮到了力帆汽車的因素。

去年理想汽車爲獲乘用車生產資質以6.5億元收購力帆汽車,眼下的力帆汽車早已搖搖欲墜。今年以來力帆不僅被多達23家公司起訴,不久前還接連三次被法院列爲被執行人,執行標的累計金額達3600多萬元。儘管理想汽車一再想撇清力帆汽車的債務關係,但沒想到臨了還是被下墜的力帆砸破了頭。

截至12月17日消息,中信銀行終於又恢復給理想車主貸款了,但同時也發出了風險提示,提示中更加印證了此次“停貸”風波的源頭就是力帆汽車。

理想汽車還理想嗎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用這句詩來形容理想汽車最近的處境再適合不過。就在理想汽車忙着在外處理問題安撫用戶的時候,家裏的股東卻攜手離了席。

天眼查數據顯示,12月13日,理想汽車的運營主體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由原來約9.15億人民幣變更爲約6.83億人民幣,降幅約爲25%。同時,藍馳創投的投資實體之一天津藍馳新禾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梅花創投的投資實體之一寧波梅花明世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和湖北梅花晟世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多位投資人退出。此外,中金甲子投資總監殷曉斌、明勢資本合夥人黃明明卸任公司董事。

股東撤資退出通常都意味着投資人對於現有資本收益不滿,而在理想汽車被揣測明年或有上市計劃的前提下,理想的多位股東選擇離場,除了對首次交付的成績不滿外,是不是對其以後的發展也不看好?

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中,造車新勢力的日子普遍都不好過,行業經歷洗牌期命運未卜。目前蔚來、威馬、雲度、小鵬、新特、電咖、合衆新能源這7家企業已經實現小規模量產和交付,愛馳與理想汽車緊隨其後,進入量產車型亮相階段。

對於理想汽車而言,首次量產交付只是荊棘之路的開端,回頭看看已經做到交付的幾個前輩們,就能發現量產以後的路更加艱難。數據顯示,蔚來、威馬和小鵬,7月總共銷售僅2133輛,未有一家過千輛。蔚來不用多說,近三年累計虧損高達172.3億元。日前,小鵬汽車47位股東將全部股權出質,自稱是爲了優化企業股權結構,但是不是錢快燒沒了只有自己心裏清楚。

誠然,雖然新能源補貼退坡後,這個冬天確實有些難熬,但從12月3日工信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來看,國家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未變。

但前提是先要熬過這個寒冬,造車新勢力的首次交付問題頻出,也並非理想汽車這一家。接連的風波會不會造成新用戶的望而卻步,到最後企業邁過了量產交付門檻,卻發現沒人買單,纔是造車新勢力真正擔憂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