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點20分,天已經開始灰起來,騎車穿過數片金黃的銀杏林,我們到達了一座老舊的宿舍樓下,宿舍後的巷子裏一片熱鬧。

光禿禿的梧桐樹下,紅薯攤、煎餅攤兒、小麪館、關東煮........一條熱氣騰騰的街,一下抓住了冬日下午那顆鬱鬱寡歡的胃。

順着巷子往裏走,左手邊的臺階上已經排滿了人,10分鐘前隊伍從店面的左邊排開,不一會兒又變到了右邊,隊伍不停變換,長度一直沒有縮減。

在排啥?饢。

站到10米開外時你只會被它熱鬧的氣氛感染,排到5米時那甜甜的焦焦的麥香,簡直把你死死抓住不放。這裏就是以饢和烤雞腿著稱的川大某食堂。

食堂外賣的饢,十年如一日,每天都排滿了人:

2012年

圖/@四川大學川大人報社

2015年

圖/潘俊文 @四川大學

2019年

排隊的大多是學生,前面女同學見我們急不可耐的樣子,主動拿出了飯卡。

“拿我的卡去刷吧”她在臺階上遞給我們。

“哪個味道好喫啊?”我問。

“你直接掰我的嘗吧,我買的原味的”她把饢遞到我面前。

這突如其來的熱情,讓人簡直招架不住,掰了一塊兒,真香啊。

據大榜Hin好喫羣裏的人透露,她也遇見過同樣熱情的學生妹子。

我們拿着飯卡,買了蔥油、原味、羊肉,三種加上一個口袋一共9.1元。(隨後微信轉給了妹子)

大冬天的,抱着三個溫熱的饢在手裏,那種幸福感就像饢一樣紮實。

香味最爲奪人的就是肉饢,忍不住先把它掰開,能看到大顆的肉餡兒,表皮焦脆,內裏綿軟,那面的勁道讓人能感受到咀嚼的愉悅。

原味的有點冷,但依然不遜色,有微微的回甜。蔥香更爲蓬鬆。據說這裏最爲經典的是巧克力饢,在同學們心裏有個還有個排行:巧克力>蔥油>白糖。

除了饢,據說包子也很誘人,早上有牛肉包子!中午有烤包子,牛肉包子連續幾年被選爲望江校區食堂最好喫的包子。

可惜我們下午去的,包子都沒喫上。

毛毛好奇的問師傅“爲什麼晚上沒有烤包子?”

師傅答“晚上都有肉饢了怎麼還會有烤包子。”

毛毛“??????”

帶着饢,我們鑽進了旁邊更加熱鬧的食堂。

進去就快速鎖定了大家安利過的烤雞腿。再配上標配的手抓飯、丁丁面,又來了一份大盤雞和土豆泥。

5塊一個的烤雞腿,味道可以評爲優+了。醃製後再烤的雞腿很入味,皮微焦,有少許辣椒,想必剛烤出來時更加誘人。

5元一份的丁丁面也很美味,同樣可以被評爲優秀,有濃郁的湯汁,紅椒丁青椒丁肉丁面丁,4種丁讓人根本停不下來。

手抓飯和大盤雞的話就只能被評爲良了,味道就是適當標準,有自己該有的平凡。

據2008年在川大上學的敏敏說,在她心裏江安校區的手抓飯要比望江校區更爲美味,手抓飯都很早賣完,要早去排隊纔有得喫。

敏敏一般在上午最後一節沒課的時候,十一點半從寢室拿上自己的玻璃大碗,去打一份,5元一份,加個雞腿,然後帶回寢室,看午間新聞下飯。很享受。

手抓飯米粒粒晶瑩,加點胡蘿蔔顏色也好看,雞腿瘦和上動物油正好,香味濃郁。

總的喫的下來,這個傳說中的食堂,饢還是王者。

帶回辦公室後,已經冷了,隔壁的徐姐,把蔥油和原味的幾乎啃完,掰了一塊兒又一塊兒,連連說好喫。

借飯卡給我們的川大人娟姐,說到饢,就想起她的同學。

同學讀博時候有一位認識的臺灣老師來大陸交流,就愛上了川大的饢。回臺灣的時候,特地拜託同學去幫忙帶做伴手禮。這位同學一大早就去買了,具體買了多少個不記得了,但買了幾百塊的,帶了一個大箱子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