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点20分,天已经开始灰起来,骑车穿过数片金黄的银杏林,我们到达了一座老旧的宿舍楼下,宿舍后的巷子里一片热闹。

光秃秃的梧桐树下,红薯摊、煎饼摊儿、小面馆、关东煮........一条热气腾腾的街,一下抓住了冬日下午那颗郁郁寡欢的胃。

顺着巷子往里走,左手边的台阶上已经排满了人,10分钟前队伍从店面的左边排开,不一会儿又变到了右边,队伍不停变换,长度一直没有缩减。

在排啥?馕。

站到10米开外时你只会被它热闹的气氛感染,排到5米时那甜甜的焦焦的麦香,简直把你死死抓住不放。这里就是以馕和烤鸡腿著称的川大某食堂。

食堂外卖的馕,十年如一日,每天都排满了人:

2012年

图/@四川大学川大人报社

2015年

图/潘俊文 @四川大学

2019年

排队的大多是学生,前面女同学见我们急不可耐的样子,主动拿出了饭卡。

“拿我的卡去刷吧”她在台阶上递给我们。

“哪个味道好吃啊?”我问。

“你直接掰我的尝吧,我买的原味的”她把馕递到我面前。

这突如其来的热情,让人简直招架不住,掰了一块儿,真香啊。

据大榜Hin好吃群里的人透露,她也遇见过同样热情的学生妹子。

我们拿着饭卡,买了葱油、原味、羊肉,三种加上一个口袋一共9.1元。(随后微信转给了妹子)

大冬天的,抱着三个温热的馕在手里,那种幸福感就像馕一样扎实。

香味最为夺人的就是肉馕,忍不住先把它掰开,能看到大颗的肉馅儿,表皮焦脆,内里绵软,那面的劲道让人能感受到咀嚼的愉悦。

原味的有点冷,但依然不逊色,有微微的回甜。葱香更为蓬松。据说这里最为经典的是巧克力馕,在同学们心里有个还有个排行:巧克力>葱油>白糖。

除了馕,据说包子也很诱人,早上有牛肉包子!中午有烤包子,牛肉包子连续几年被选为望江校区食堂最好吃的包子。

可惜我们下午去的,包子都没吃上。

毛毛好奇的问师傅“为什么晚上没有烤包子?”

师傅答“晚上都有肉馕了怎么还会有烤包子。”

毛毛“??????”

带着馕,我们钻进了旁边更加热闹的食堂。

进去就快速锁定了大家安利过的烤鸡腿。再配上标配的手抓饭、丁丁面,又来了一份大盘鸡和土豆泥。

5块一个的烤鸡腿,味道可以评为优+了。腌制后再烤的鸡腿很入味,皮微焦,有少许辣椒,想必刚烤出来时更加诱人。

5元一份的丁丁面也很美味,同样可以被评为优秀,有浓郁的汤汁,红椒丁青椒丁肉丁面丁,4种丁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手抓饭和大盘鸡的话就只能被评为良了,味道就是适当标准,有自己该有的平凡。

据2008年在川大上学的敏敏说,在她心里江安校区的手抓饭要比望江校区更为美味,手抓饭都很早卖完,要早去排队才有得吃。

敏敏一般在上午最后一节没课的时候,十一点半从寝室拿上自己的玻璃大碗,去打一份,5元一份,加个鸡腿,然后带回寝室,看午间新闻下饭。很享受。

手抓饭米粒粒晶莹,加点胡萝卜颜色也好看,鸡腿瘦和上动物油正好,香味浓郁。

总的吃的下来,这个传说中的食堂,馕还是王者。

带回办公室后,已经冷了,隔壁的徐姐,把葱油和原味的几乎啃完,掰了一块儿又一块儿,连连说好吃。

借饭卡给我们的川大人娟姐,说到馕,就想起她的同学。

同学读博时候有一位认识的台湾老师来大陆交流,就爱上了川大的馕。回台湾的时候,特地拜托同学去帮忙带做伴手礼。这位同学一大早就去买了,具体买了多少个不记得了,但买了几百块的,带了一个大箱子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