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宮坐落在青城山主峯老霄頂東北側,海拔1180米高的木魚山山坡上,距老霄頂上的老君閣約500米遠。上清宮始建於晉代,後廢,唐玄宗時又加修建,五代年間前蜀王王衍重建,明末毀於火。現存殿宇建於1862-1874年間(清代同治年間)。

上清宮山門外丙側石壁上刻有黃雲鵠所題"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峯"題字。宮門爲石砌券洞,上有門樓,匾額一的"上清宮"三字爲蔣介石1940年手書,兩側聯文爲于右任撰寫:"於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育聖人。"宮東不遠處有天師池、豹谷等古蹟,還有跑馬坪、旗杆石,傳爲明末張獻忠起義軍練兵遺址。宮左側玉皇坪有前蜀王衍行宮遺址。宮後有聖燈亭、沿宮後石級而上約百米即至青城極頂,

因我上從老君閣走的上清宮,所以照片的拍照順序也是從上至下、從後向前,順序顯的有些亂。

上清宮規模宏大,宮內現有老君殿、三清殿、道德經堂、文武殿和玉皇殿等建築,其中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純陽祖師和三豐祖師。三清殿供奉三清神像和三清弟子十二金仙。文武殿內祀文聖孔子和武聖關羽。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還有五代前蜀開鑿的鴛鴦井和麻姑池,鴛鴦井二井並列,一方一圓,泉流暗通,互爲深淺,傳說中爲蜀王妃所開鑿。池水清澈,不涸不溢,傳是仙女麻姑浴丹之處。此外還珍藏有楠木刻板《道德經》、《陰符經》全文及張大千所畫徐太妃、花蕊夫人與絳巾仙女石碑兩通。

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曾在此寓居四年多,作畫千餘幅,留下了麻姑、王母、三豐祖師、張天師、花蕊夫人等畫像石刻。夜宿上清宮,可夜睹神燈,朝看日出,雨後觀雲海,冬春賞瑞雪,奇趣無窮。

由上清宮繼續下山,不遠是慈雲閣。慈雲閣爲宮闕式山門,中間的拱券門四邊精刻道教八寶及和種人物圖案浮雕。左右分別供奉着土地爺和鎮山王,整個山門顯的很是有些華麗,與青城山上的其它道觀的簡樸山門形成了很鮮明的對比。慈雲閣供奉的是慈航真人,慈航真人也是慈悲爲懷,他佛道雙修,據說是觀音菩薩的化身。

人常說:“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我來青城山可不是要問道,而是尋幽。所以我的重點是爬 山看景,不是拜訪道觀。我沒在慈雲閣多停,只在門口拍了一張照片,又匆匆離去。

慈雲閣再下行幾步是四望觀,四望觀一旁是索道上站,青城山索道是單程30元/人,往返50元/人。我沒去四望觀,也沒坐索道,而是選擇了步行下山。

與天師洞那邊的上山路相比,青城山東路的山路要窄小的多。寬不足4尺,但這條路更爲古樸,相比下天師洞那邊的路不但寬大,也比較新,應該是近年加寬了的路。這條下山路也幽靜的多,從上索道站到下索道站間,我一共只遇上了不足十個遊人。

下山路上的小朋友 ,跑的飛快,把他爸爸拉下了很遠

用時35分鐘,我下到了索道下站。索道站前排着長長的隊伍,其中絕大多數還是年青力壯的人,雖說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我們不應強求別人都和我們一樣,但看着那些苦苦等待的人我還是感到有些不可理解,青城山一共不過500米爬升,用自己的雙腳爬一回山有那麼難麼?

繞過月城湖,我沿着湖邊的木棧道大步的向前走着,時間已經快3點了,我5點前必須坐上回成都火車,時間真的不富裕。

差兩分下午3點,我走出了青城山景區大門。從進門到出門,共用時4小時10分鐘。景區大門離公交車站還有約20分鐘路,有意坐景區交通車,可等車的人也排着長隊,上來一輛車只能拉走10來人,看情況不來個6、7輛車拉不完,看來和來時一樣,坐車比步行快不了多少,頂多三、五分鐘的事,多這幾分鐘也木意義,還是繼續步行吧。

青城山景區大門——“青城山”坊的背面,匾額上刻有“青城天下幽”五個大字

這兒耽誤一會兒,那兒耽誤一會兒,當在我都江堰景區門口走下公交車時,時間已經是下午4點10分了。

都江堰景區面積不大,據說有一個小時就能轉完,可現在距我坐火車回成都的時間滿打滿算只有1小時時間,這一個小時還要排隊買票,還要再去火車站,我就是一路小跑也轉不了都江堰了。我只能在都江堰景區門口來回的走上兩步,拍上兩張照片證明咱來過。

都江堰景區大門

南橋,都江堰景區外的箸名景點

廣場一側正在起降的旅遊觀光直升機

4點20分,我登上了發往都江堰火車站的公交車。公交車行駛在都江堰市 裏,小城幽靜(當然是相對於成都這樣的大都市而言)、街道整潔,很適於人居,讓人看着就喜歡。可惜我只是匆匆過客。不過我相信我還會再來的,一次出行可以有遺憾,人生不應該有遺憾。

4點55分,我來到了都江堰火車站,取票、進站、上車。車很快向成都飛馳而去,還是犀浦站下車,換地鐵,倒車,6點半,我回到了成都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