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日本,熱再生佔到回收利用的7成,但在歐美,認爲這種方式會排放二氧化碳,提高環境負荷,因此並未計入回收利用率。雖然將焚燒廢塑料之際的廢熱用於熱水供應和發電的“熱再生(Thermal Recycle)”正在普及,但二氧化碳(CO2)的排放被歐美視爲問題。

提示

《日本經濟新聞》4月15日報道稱,一直自認爲是環保“優等生”的日本的塑料回收利用正在動搖。雖然將焚燒廢塑料之際的廢熱用於熱水供應和發電的“熱再生(Thermal Recycle)”正在普及,但二氧化碳(CO2)的排放被歐美視爲問題。日本甚至有可能因此喪失環保發達國家的地位。

“(我們)領先於世界”,日本化學工業協會(簡稱日化協)的會長淡輪敏(三井化學社長)對日本國內的塑料再利用成績感覺驕傲。日本2017年的回收利用率達到86%,他表示“希望推廣日本模式”,考慮積極參與新興市場國家的回收利用框架的建立。

不過,也存在截然不同的評價。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簡稱:經合組織)的報告顯示,日本的回收利用率僅爲22%。出現不同評價的原因在於如何看待熱再生這一點上。在日本,熱再生佔到回收利用的7成,但在歐美,認爲這種方式會排放二氧化碳,提高環境負荷,因此並未計入回收利用率。

歐盟(EU)的話,不包括熱再生的回收利用率接近40%。日本將廢塑料的近5成進行掩埋,因此對海洋生物等的影響也令人擔憂,但不僅如此,按照歐美的標準來看的話,日本的回收利用本身就被認爲不夠充分。在廢塑料問題受到關注的背景下,如果歐美主導的規則制定取得進展,日本“可能陷入孤立”(日本國內大型化學企業)。日方的危機感正在擴大。

爲此,日化協等設立的“海洋塑料問題應對協議會”正在加快推進科學驗證熱再生方式的環境負荷的調查。最早在5月內發佈,希望強調熱再生的有效性。

被日本視爲依靠的東南亞也在加強進口限制。據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瞭解,馬來西亞和越南將加強進口限制,泰國計劃在2021年之前禁止進口。2018年的日本廢塑料出口量比上年減少3成,約40萬噸的廢塑料失去了去處。如果出口目的地這樣不斷消失,日本的回收利用率按單純計算將下滑至近10%。

在新興市場國家中,廢塑料的非法傾倒問題也很突出。因此有觀點指出,對於能以較低成本引進的熱再生方式“應作爲過渡期的方式進行重新評估”(瑞穗銀行產業調查部的金本兌基)。

另一方面,將廢塑料變爲“寶庫”的新技術也很重要。日本昭和電工在川崎事務所(川崎市)將從周邊自治體採購的塑料垃圾熱分解爲一氧化碳和氫。自2018年起將氫作爲燃料向酒店等供應。三得利集團和協榮產業在茨城縣起用了將廢舊PET瓶再生爲新品的工廠。

雖然引進紙製吸管的餐飲行業等“去塑料化”趨勢擴大,但塑料的便利性很高。同時還存在日本國內的特殊情況。日本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約1100個垃圾焚燒設施。而作爲針對二噁英問題的對策,日本一直在推進塑料垃圾的高溫焚燒和廢熱利用。因此,日本原材料行業需要以長期性的視角來描繪未來藍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