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春池

編輯|李春暉

德雲社的水逆,也是輪迴式的。

2006年2月,相聲界著名的“反三俗”運動爆發。以姜昆、劉蘭芳爲代表的數十名相聲演員,展開了相聲界的大討論,提出要抵制相聲中的庸俗、低俗、媚俗,矛頭直指郭德綱。

500

這些反對言論被郭德綱拿來當了相聲包袱,創作了自己的代表作之一《我要反三俗》。“三俗”也超出相聲專業圈範圍,成爲了至今被大衆廣泛沿用的調侃。

“反三俗”事件再次驗證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舊勢力團結一致的激烈反對,是新勢力加冕的最後一步。“反三俗”後德雲社進一步鞏固地位,開啓了長達十多年的相聲統治生涯。

2019年,在華山之巔穩坐已久的德雲社,又一次遭遇了“反三俗”。只不過,這一次德雲社不再是被同行攻擊被羣衆同情的新銳,而是被拿放大鏡觀察並需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巨頭。

這次的目標,集中到了德雲頂流張雲雷的身上。

短短几個月,張雲雷和楊九郎因爲調侃地震災民、京劇藝術家兩次被官媒、黨媒通報批評。12月3日,張雲雷通過個人微博公開道歉。評論之中,支持者佔了大多數。

500

這不奇怪。玩過微博的人都懂,粉絲控評嘛。

如果說當年的反三俗是前輩壓制新人,不符合江湖道義,激起了普通觀衆的俠義心腸。那麼這一次,則是流量和粉絲的“勝利”。

從“實績”看,輿論風暴中的德雲社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封箱演出的票仍然秒沒;郭德綱微博發佈專場已經開到了迪拜;少班主郭麒麟的《慶餘年》連天掛在熱搜;孟鶴堂、周九良封面的雜誌賣到斷貨;即使是沒了演出的張雲雷,也有不少代言傍身,依然活躍在年底各大粉絲投票排行榜上。

500

現在的德雲社已經越來越“去相聲”化了。說相聲的未必好好說,聽相聲的也未必好好聽。

今年的鋼絲節,除了岳雲鵬,其他演員的相聲幾乎都說得稀碎。可這並不影響粉絲一邊吐槽一邊買票。今天的德雲粉絲,更多是沉迷在演員的個人魅力裏無法自拔。

在接受採訪時,郭德綱自己也說,“如今的相聲跟創作關係不大,它賣的是個人魅力”。

逐夢演藝圈

單一當相聲演員已經滿足不了德雲社的年輕藝人,他們都在多棲發展。

郭麒麟一年只說四場相聲,正發力影視;張雲雷的微博認證加上了歌手;岳雲鵬立志當影帝;燒餅在向時尚圈發展……

打開他們的微博超話,粉絲精修照片、私服街拍、上下班路透、精美手繪圖一應俱全,時時刻刻有粉絲就他們的一張生圖、一件新大褂吹上幾百字的彩虹屁。

500

郭麒麟和岳雲鵬在向影視圈發展。今年一部《慶餘年》爲少班主賺了不少熱度,賀歲檔的《寵愛》是全明星陣容,參演的話劇《牛天賜》更是正劇的代表;岳雲鵬參與的作品雖然譭譽參半,但不得不說,國民度是他這一批相聲演員裏無人能及的。

500

明星化最成功的非張雲雷莫屬。上《國風美少年》《快樂大本營》這樣的綜藝已經是小場面,還擁有讓不少明星都望塵莫及的帶貨能力。

代言稚優泉、百雀羚短短几天時間裏,幾款產品就有了10w+的月銷量。一線雜誌時尚芭莎,張雲雷封面的電子刊銷量也排在top4。前三名則分別是2018、2019年現象級的夏日限定CP肖戰王一博,朱一龍白宇,和今年爆紅的國民“現男友”李現。

500

張雲雷出的兩首單曲《毓貞》和《藍色天空》也多次打破QQ音樂紀錄,甚至超過易烊千璽、張藝興等流量歌手登上過榜首。

500

除了張雲雷,其他不少德雲社演員也都在明星化,並展示出不俗的帶貨能力。

德雲五隊的演員張九齡、王九龍,燒餅、曹鶴陽就爲北京三里屯一家叫做“華人青年”的服裝潮牌店進行開幕站臺。因爲當天買滿1500元就能邀請在座的五隊成員簽名,整間店鋪被“德雲女孩”搶購一空。在品牌的網店裏,售價分別爲399和799的兩件聯名款,也在上架兩小時後賣出了12萬件。

500

這樣的頻繁的副業讓他們很難專注於相聲創作。而稍有一點名氣就迅速脫離小劇場,業務能力自然也難得到打磨。所以今年的鋼絲節,德雲社整體的業務能力都遭到了吐槽。

除此之外,明星化的德雲社演員們也有了不少“藝人”的煩惱。私生活被頻頻爆出,牽扯出不少跟粉絲之間真真假假的黑料。被私生、被圍堵,作爲相聲演員的他們,越來越像真“演員”了。

從衣食父母到親媽粉

整天把“觀衆就是我的衣食父母”掛在嘴邊的老郭可能不會想到,有一天相聲劇場裏坐着的都是年輕小姑娘。而她們不僅是演員們的衣食父母,甚至成了“親媽”。

“他們拍了幾本雜誌,要是銷量不好,以後還有人找他們拍嗎?”粉絲們抱着這樣的心理,不僅要買張雲雷的《時尚芭莎》、孟鶴堂和周九良封面的《昕薇》,還得買他們的聯名同款。

500

在粉絲羣裏,會有人實時報銷量,還差多少就五萬了,還差多少就十萬了;充V+會員也有人在羣裏帶節奏,說誰誰家人數都過萬了,咱家還沒過千,咱們角兒多抬不起頭,公司得多不滿意。

這是流量明星大粉催銷量的黃金話術,漏洞百出卻最蠱惑人心。作爲“親媽”的粉絲,自然要迎難而上。

張雲雷的新EP《藍色專輯》上線,銷售額突破500萬。樂壇業內對於張雲雷的唱腔和新歌並沒有很高評價,網友也發出不少嘲諷聲,但這並不妨礙粉絲們去追捧、買單。

500

衣食父母們變成了粉絲原則模糊的“愛的供養”,相聲現場自然也就變成了大型追星活動。

粉絲當然和傳統的相聲觀衆不同,他們不太在乎演員的相聲是否包袱密集,節目是否推陳出新。他們更在意的是,今天的飯拍好不好看,能不能get同款。

聽相聲只是追星的一個手段,相聲演員成爲她們的雪花、老公和兒子。而粉絲們不僅供養雪花,還在塑造他們。

早先如果演員在臺上忘詞、說錯話、嗓子劈了,都會引來觀衆的不滿。但現在粉絲覺得這是我兒子、男朋友、爸爸,說錯就說錯了唄,甚至覺得演員在臺上不好意思的樣子非常戳中萌點。

500

爲此,還有不少粉絲在現場逗樂演員,像張雲雷、秦霄賢都被逗笑過。但這樣過度善意的應援,會打亂整個節目和包袱的節奏,並不利於演員的成長。

也正是因爲粉絲的放縱,之前德雲社的孫九香纔敢明目張膽的“懟觀衆”,倒應了曲藝界的四字箴言“戲比天大”。可是,但凡有一位觀衆出戏、冷場、覺得無聊,都是相聲的最大忌諱。更別提,直接和觀衆“硬剛”了。

500

然而,懟的是觀衆,寵的卻是粉絲。懟完之後粉絲一句“九香好帥”,也算是皆大歡喜?

相聲復興還是行業怪狀?

2006年,處於風暴中的郭德綱創作了著名的《我要反三俗》,看似自嘲,實則嘲弄了對手。這與諷刺“歌頌型相聲”的《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揶揄春晚的《我要上春晚》一道,被視爲相聲“江湖與廟堂之爭”的標誌性事件。由此,郭德綱愈發成爲人們心目中的草根代言人。

郭德綱對相聲界最大的貢獻有二:第一,他讓相聲這個行當重新走進了大衆視野;第二,爲相聲演員們展示了另一種可能性:原來路可以這麼寬。

500

德雲社確實走出了一條前無古人的流量之路。在德雲社舞臺變身“德雲101”後,老郭也感受到了偶像經濟的誘惑,於是他也決定走上一條“男團”之路。騰訊視頻推出德雲社團綜《德雲供笑社》,連背景牆上的廣告都是“新的流量繼承者is coming”。

可路太寬了,問題也就來了。沒有人規定相聲演員就只能說相聲,不能拍電影,不能唱歌。作爲創新者,郭德綱和德雲社沒有問題。可這一切都要在相聲的業務能力的基礎之上,如果連根本都做不好,就本末倒置了。

500

可惜的是,演員們一邊享受粉絲的擁護,一邊忘了對業務能力的追求。名角兒本該用專業態度回饋每一位買了票的“衣食父母”,很多人卻忘了這回事。

其實硬糖君一直沒鬧明白,若沒了相聲,相聲演員們的歌喉、顏值放在娛樂圈真的能打嗎?只能說各有一好吧!

500

是在大衆層面繼續說好相聲,還是牢抓商業價值更大的粉絲,在德雲社大衆風評有所動搖的今天,更值得深思。硬糖君只提一個醒:《小時代》電影被輿論批評時哭着喊着擁護郭敬明的粉絲,如今又跑到哪去了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