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相同布局日本大淀级航空轻巡洋舰不同,大淀级的设计使用思路更加明确,2座三联装155毫米主炮全部前向,在同样载机6架情况下,大淀级还拥有舰载机的机库,比起利根级带着载机海上“裸奔”,在海洋情况多变的远洋海战中则显得“诚意十足”。利根级拥有8门203毫米主炮,在重巡洋舰中属于正常火力配置,但是它舍弃了经典的炮塔前后布局方式,而是将四座主炮塔“挤一堆儿”全部前置,这就产生了一种奇怪布局:只有前两座的炮塔对着前方,第二座炮塔突出呈现背负式,而后两座则向后指向舰桥(这难道是留给自己“切腹”用么),另外还有8门127毫米副炮。

【话说军世】巡洋舰原本就是战列舰一个补充舰种,由于战列舰造价昂贵,且出航费用高,因此战列舰一般待在港口中等待战斗任务,而巡洋舰则代替大哥巡航和保护海上交通线,也正是因此战巡的作用就是针对于巡洋舰和海上交通线的,在二战中,旧日本海军的“脑洞”打开,创造出许多有新奇设计,比如说“航空重巡洋舰”,但是与二战德国“黑科技”不同的是,缺少前瞻性。

舰炮“挤一堆儿”:布局奇怪的航空重巡洋舰

旧日本海军利根级重巡洋舰看似攻守兼备的“多面手”属性,却因为奇葩的设计和使用,显的十分“弱鸡”,本级舰有两艘利根号、筑摩号,分别于1937年和1938年下水。

利根级拥有8门203毫米主炮,在重巡洋舰中属于正常火力配置,但是它舍弃了经典的炮塔前后布局方式,而是将四座主炮塔“挤一堆儿”全部前置,这就产生了一种奇怪布局:只有前两座的炮塔对着前方,第二座炮塔突出呈现背负式,而后两座则向后指向舰桥(这难道是留给自己“切腹”用么),另外还有8门127毫米副炮。

而利根级另一大特点就是舰体后部的变成了水上飞机甲板,拥有5架水上侦察机(可搭载6架,但会比较拥挤),这是设计之初就强调的海上侦查能力,所以利根级的载机量比常见重巡洋舰多一倍,这样在舰队中,利根级可以提供更好的航空侦查,也常作为侦查舰使用,但是因为吨位已经被利用的很满,导致利根级并没有机库。

相似布局战舰对比:“弱鸡”的多面手

1、同样火力前置,却缺少火力优势:

与法国战列舰火炮前置布局不同,法国黎塞留级战列舰也是主炮前置,不过使用思路却天差地别,黎塞留级8门主炮全部向前,可以保持舰首方向的全部火力输出。

黎塞留号战列舰

而利根级因为主炮塔的指向问题,导致前向火力不足(后两座向后指向舰桥方向),相当于完全浪费了主炮全部前置的布局。

2、同样的使用思路,却缺少配套优势:

与相同布局日本大淀级航空轻巡洋舰不同,大淀级的设计使用思路更加明确,2座三联装155毫米主炮全部前向,在同样载机6架情况下,大淀级还拥有舰载机的机库,比起利根级带着载机海上“裸奔”,在海洋情况多变的远洋海战中则显得“诚意十足”。

而利根级虽然账面上开起来“攻防具备”,但是设计配合舰队使用的它,在航母编队中却显得防空火力一般;而标准排水量只有8000多吨的大淀级,因为放弃了鱼雷使用能力,除了机库还拥有8门100毫米高射炮以及其他大量防空火力,而大淀级实际上只是当做潜水战队旗舰使用的。

“掉链子”:一次失误帮“倒忙”,毁掉整个舰队

在1942年美日之间关键的中途岛海战中,大家都记得由于旧日本海军没能及时发现美军航母,从而错失战机,而那架延迟了半个小时起飞的侦察机,就是利根号的水上侦察机,随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这一战旧日本海军4艘航母被美军击沉,损失了320架飞机和宝贵的110名高素质飞行员,海上航空力量被大幅削弱。

而作为重要的侦查舰,利根号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掉链子”,不论原因如何,都只能倒霉的被认作“背锅侠”之一。

而最终,在1944年的萨马岛海战中,“以大打小”的日本战列舰巡洋舰编队损失不小,筑摩号被鱼雷击中后自沉,利根号则在1945年盟军空袭时被击沉。

来自俊赫君的“话说”

利根级重巡洋舰的建成的时代相对较早,而旧日本海军虽然较早认识到航空母舰的威力,但是在大型水面舰艇的设计和使用上,仍然存在着非常明显的舰炮决战思维。

而美国海军则早早的将海军航空兵的任务细化,并发展出了专用的廉价护航航母,节约了建造时间和成本的同时,创造性的发展了辅助型的海军航空力量,这也是旧日本海军与美国海军在思维上的明显不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