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军世】辛亥革命作为推翻拥有2132年帝制的标志,是一个时代开始的标志,而在历史洪流中,原本作为清代“旧朝新军”代表人物之一的黎元洪成为了当时的重要人物,那么当时人称“黎协统”的他是多大级别的军官呢?

辛亥革命:由“黎协统”变“黎大都督”

宣统三年,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黎元洪已经是湖北军界的领袖人物之一,是湖北新军第21混成协协统,当时湖北新军有第8镇和暂编第21混成协两支力量。10月11日,黎元洪被革命党人强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成立后,先后推选黎为中央军政府大都督、假定副元帅、大元帅。

根据1909年10月的清朝《陆军军官军佐官职品目比照文官补官等差表》,协都统是当时清朝军队上等三级的军官,就我们比较了解的清代官阶品级上,相当于巡抚、布政使,从二品官阶。

当时经过现代化改革的清朝军队,基本构成为:镇、协、标等,相当于师、旅、团;混成协与现代意义的混成旅,在编成思路上有相似的地方,当时的陆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在1907年时有4612人,军官288人,拥有独立的炮营、马营、工兵队、辎重队。

历史交替的洪流中,黎元洪的名望很高

对于历史的选择,让黎元洪成为辛亥革命中第一位成为军政府都督,后来两次成为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其实也有必然性,生于1864年的黎元洪此时已经年近50,早年曾参加过著名的甲午海战中的黄海战役,拥有12年的海军生涯。

后来,被张之洞调入南京自强军,张之洞也是黎元洪早期崛起的贵人,多次委以重任,并十分重视他的建议,黎元洪曾多次出国考察,是一位思想很开明,见识广阔的军事政治人物。

虽然,黎元洪当时是清政府湖北地方的高级军官,但是他对于进步思想和同盟会、革命党人却也有欣赏和同情,在他所统领的第二十一混成协中,就有许多的进步人士,在平时黎元洪对于革命党人也尽力维护,因此在封建官僚体制和进步革命党人中,他同样有很高的威望。

立于权力核心:只是没了兵权

有得必有失,在南北议和时期,黎元洪对于民国政府的走向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虽然最终他倾向于袁世凯,并成为了民国副总统,不过,虽然黎元洪对于革命党人有争权夺利的行为,有着很大的争议,却在结束封建帝制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始终坚持民主共和的历史趋势,1924年黎元洪还曾招代过孙中山先生,甚至在孙中山去世时,也曾在设灵堂供奉。

但是他南北议和后受袁世凯邀请到了北京,脱离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湖北,虽然身在权力核心,身居高位,但是没了兵权的他,失去了左右大局的能力。

在袁世凯复辟称帝时,黎元洪有心反对,却无力抗争,与蔡锷不同,他没有再回到湖北,只能无声的反对,在在袁世凯死后的历史洪流中,因为之前很高的名望,导致自己深陷当时的政治漩涡中难以自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