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拿買短乘長來說,允許上車補票,這是很讓人性化的規定,當別有用心之人,把這當成是相關部門的漏洞,故意買短車程"巧坐"長途車,一旦被發現,後果不是鬧着玩的,有人爲此被列入了失信黑名單。近日,甘肅蘭州鐵路公安發現一名張姓女子,多次以"買短乘長"的方式,惡意逃票乘車。

允許買短乘長,原本是爲了方便旅客,可總會有那麼一些人耍小聰明,在出行時故意買短,企圖鑽空子。

近日,甘肅蘭州鐵路公安發現一名張姓女子,多次以"買短乘長"的方式,惡意逃票乘車。據瞭解,張某在1個半月內頻繁往返於甘谷和定西之間,總共逃票82次,所逃票區段涉及金額爲1107元。

之所以會這樣做,張某坦言是因爲家裏面窮,就想着節約錢。被抓獲後,她表示很後悔,再也不想幹這種事情了。雖然張某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但是依然免不了要受處罰,最終被依法行拘7天。

聰明反被聰明誤,張某就是典型的例子,爲滿足自己的貪便宜心理,簡直是把警方當傻瓜了。算下來,她每次乘車可以節省13.5元,就爲了省下這麼點錢,值得以身試法嗎?你窮你就有理嗎?

再窮,也不能去幹違法的事。社會上那麼多窮人,有的人甚至連溫飽都是問題,若允許他們以窮爲藉口去偷去搶的話,那整個社會的和諧安穩,豈不是要被打亂了。當然,我們畢竟不是當事人,也不知道張某是法律意識不強,還是明知故犯,如果是後者,被抓獲可以說是自作自受了。

在實際生活中,買車票時動歪腦筋的人不在數。有故意買短乘長的,還有變造車票、僞造購票短信的,等等。江西男子孫某,憑藉自己的雕刻手藝,把舊車票處理得很是逼真,肉眼沒被識別,但在電子驗證環節,還是被查出來了。還有一度沸沸揚揚的"博士攜女友逃40次火車票"的事件,醫學博士霍某夥同女友,利用"買短乘長"等漏洞,多次僞造購票短信。

我們的周圍,不乏辦假證,售賣假冒僞劣商品等現象,弄虛作假的人,僥倖心作祟,以爲不會被發現,殊不知自己是在冒着犯法的危險,被揭露後,輕則失去生意,重則影響信譽,甚至還要受到法律的懲處。

拿買短乘長來說,允許上車補票,這是很讓人性化的規定,當別有用心之人,把這當成是相關部門的漏洞,故意買短車程"巧坐"長途車,一旦被發現,後果不是鬧着玩的,有人爲此被列入了失信黑名單。今年5月份,湖北一男子鮮某,多次買短乘長,惡意逃票。在出站時被逮個正着,按照法律規定,鮮某不僅要補繳票款,還被行拘5日,同時被列入限乘火車失信人"黑名單"。

坐車買票是天經地儀,耍手段作假的,免不了被查處的結局,如果還心存僥倖,那就要承擔拿信用來爲逃票買單的後果。此外,逃票的人比買全票的乘客少掏錢,卻享受着同樣的服務,也有失公允。此類事件之所以屢禁不止,主要原因就是"犯罪成本"太低,現有的法律制度,威懾力不夠。

然而即便再嚴苛的處罰措施,總會有人爲了私慾,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對於這類人來說,真正需要改變的是他們的素質,只有個人素質提高了,意識到自己的行爲是不道德的,纔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因此,希望大家都能夠自覺遵從法律制度,出門在外,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用道德約束好自己,才能安心、舒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