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心爲足少陰腎經湧泉穴的所在地。祖國醫學認爲,腎藏精,主人的生殖發育;主水,爲水之下源,與肺、脾共同調節五臟六腑的水液平衡;主納氣,可協調全身氣機的升降。因此,古人稱腎爲“先天之本,生命之根”。現代研究發現,經常刺激腳心的湧泉穴,可益腎助陽,改善神經、生殖、泌尿、循環、消化等系統的功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與抗病能力,達到防治疾病之目的。

  腳心敷藥療法亦稱填足療法,是指將治療的外用藥物研末調糊或鮮藥搗爛後,敷於足心湧泉穴,再外蓋消毒敷料或塑料薄膜,或油紙、白布等,然後再用膠布固定或用繃帶包紮,使藥物通過皮膚滲透入機體,達到對多種疾病治療之目的。腳心敷藥療法源遠流長,簡便經濟,療效快捷,是祖國醫學中常用的外治法之一,是上病下取的一種治療法則。無副作用、無痛苦,尤其適用於不愛打針喫藥的兒童。

  高血壓取桃仁、杏仁各12 克,梔子3克,胡椒7粒,糯米14粒。上藥共搗爛,加雞蛋清一個調糊狀,分3次用。於每晚睡前敷湧泉穴、固定,晨起除去不用。每夜1次,每次敷1足,兩足交替,6 次爲1療程。2 天測1 次血壓。若敷藥處皮膚出現青紫不妨事。

  咳嗽 大蒜10瓣,搗泥狀,取豆瓣大一團,放傷溼止痛膏中心,每晚洗腳後敷於腳心,晨起去掉,連用3~5日即顯效,對成人咳嗽與小兒百日咳均有效。

  口腔炎 取吳茱萸10克(或加肉桂10克),研細末,用好醋調糊狀敷於雙足湧泉穴,範圍可大至整個足心,外用紗布固定,48小時除去。若無效7天后重複1次。

  鼻衄 將生蒜數瓣(獨頭蒜1~2枚)搗爛如泥,做成小餅,左側出血敷右足心,右側出血敷左足心,左右均出血敷雙足心。或用吳茱萸研末醋調敷於足心。一般敷半小時至1小時出血可止,血止將藥除去。小兒成人均有良效。

  腹瀉 對溼熱泄的患兒,取苦蔘、蒼朮各9克,分別研成細末。患兒熱重者,二藥之比爲3∶1;溼重者二藥之比爲1∶3。用醋調敷雙足心,10小時左右換藥1 次,瀉勢較緩者換藥時間可延長一些。

  急慢性鼻炎 生附子30克研細末,用蔥汁適量調成糊狀,外敷雙足湧泉穴,以玻璃紙或油紙蓋好,外用紗布或膠布固定,24小時換藥1次。治療鼻流濁涕、鼻塞不通之急慢性鼻炎功效顯著。

  急慢性腎炎 紫皮獨頭大蒜一頭,蓖麻籽60粒除去外殼,共搗成糊狀,敷於雙足腳心湧泉穴,以玻璃紙或油紙蓋好並固定,1周換藥1次,成人小兒均可應用。

  小兒遺尿 取白芍、白芨各10克,白朮12克,白礬3克,共研成細末,用蔥汁調成糊狀,外敷湧泉與關元穴,用塑料薄膜覆蓋並固定。每晚1 次,連用10次爲1療程。

  口角流涎 取天南星1個研細末,用好醋調成糊狀,睡前敷雙足心;或用吳茱萸30克、膽南星10克,共研細末,分3次用醋調成糊狀,於睡前敷雙足心,蓋好固定,敷12小時險去,連用 3~4次。

  感冒 取天南星、雄黃各12克,共研細末,加少量麪粉與水調合做成小餅,敷於足心,蓋好並固定,24小時去掉。或用明礬12克研細末,加少量麪粉用酒調糊做成小餅,外敷足心;或洗腳擦乾後,用一小塊傷溼止痛膏或麝香虎骨膏敷貼雙足心,24小時更換1 次。

  扁桃體炎 黃連6克,吳茱萸4克,共研細末,用香醋調成糊狀,於睡前外敷雙足心,每日1次,10小時除去。連用爲3次1療程。

  (文/孫清廉 主任醫師)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