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朋友圈被一位候选道德模范的事迹给刷屏了,人们纷纷传颂着“王新华”这个温暖的名字和他鞠躬尽瘁致力扶贫的感人故事。王新华走后,张育文精心整理丈夫留下的厚厚6本“扶贫日记”,把他生前获得的一摞“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乡干部”荣誉证书轻轻收好。

原标题:她发的这条朋友圈,真相有点心酸有点暖

世上会有寒霜,但总有微光将之融化。近日,朋友圈被一位候选道德模范的事迹给刷屏了,人们纷纷传颂着“王新华”这个温暖的名字和他鞠躬尽瘁致力扶贫的感人故事。

他的妻子张育文老师也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消息链接和一段深情的文字:“无比痛心的一年,我们母子,亲朋一起度过,一年里的心痛几乎难已支撑:什么叫揪心,什么伤心至死……所有这样的感受,你的妻儿都已彻底体会。愿天堂的你永无身心的病痛和工作的劳累,照顾好自己,照顾好爹娘,远远佑护自己的妻儿和亲朋,远离所有的不开心,阳光健康地沿着你走过的路,为自己,为世人多做一些善事,随你所愿!好在你的为人善良,做事的任劳任怨,为民的责无旁贷,工作的爱岗敬业……,领导亲朋,都记在心里,你被评为周口好人,这是领导,百姓和你扶贫的贫困户对你最好的评价和安慰!新华,天堂里好好歇息吧!”

这段话让多少人瞬间泪奔,只可惜王新华这位让家人朝思暮想、无限怀念的好丈夫、好父亲,再也无法给他们以温暖的微笑了。365个白天黑夜,对张育文老师一家来说,有多少思念就有多少悲伤。面对亲人的英年早逝、猝然长辞,她的痛惜令人同情而感慨,她化悲痛为力量在三尺讲台加倍工作的精神,更是令人动容。

有人说,生命由无数个偶然和巧合组成。12月19日,是王新华身份证上清晰记载的生日,一年前的12月19日,如果意外没有发生,该是个双喜临门的日子,这一天不仅是王新华53岁生日,也是他与爱人结婚30周年纪念日,无论如何也应当高高兴兴地庆祝一下。

而就在这天早晨,就在祝福和喜庆还没到来的时候,不幸先来了一步。王新华,这个“拼命三郎”式的基层扶贫干部,因积劳成疾突发急病离开了这个世界。其实,猝然去世之际他已经穿戴整齐,准备去乡里参加脱贫攻坚推进会。几分钟后,同事接他一路同行的车,已到楼下。

王新华匆匆走了!这一天,离国家级贫困县淮阳正式脱贫摘帽仅有140天。但是,一直梦想自己再年轻20岁能有更多精力去工作的他,却再也看不到乡亲们脱贫之后灿烂的笑容了。

王新华走后,张育文精心整理丈夫留下的厚厚6本“扶贫日记”,把他生前获得的一摞“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乡干部”荣誉证书轻轻收好。每当《中国扶贫》《中国水利报》《周口日报》《龙胡》等媒体报道丈夫的事迹,她都会找一份深情地收藏起来,似乎要作为一种可触可感的“念想”。

在最为悲伤的时候,她还想到了丈夫未竟的事业,多次带着儿子王亮亮、王晶晶走访丈夫生前工作过的扶贫点,看望他曾帮扶过的贫困户。尽管她心里在流泪,却总是目光充满温情地鼓励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好日子,处处体现着一个扶贫干部家属、一个普通女人对亲人遗愿的襄助,对孩子道德品质的言传身教,以及灵魂深处最质朴的善良 。

她说,新华虽然走了,虽然留给我们这个家庭的只有痛苦和无助,但他的担当精神和对这个世界的爱就是我和两个孩子最好的财富。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周口道德模范,是周口人民精神的脊梁;周口好人好事和良好风尚,是周口精神文明的新标高。重温了这些暖心的故事,聆听榜样的声音,感悟道德的力量,用心灵诠释道德之美,用行动倡导文明之韵。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正是有了一个又一个王新华式的时代楷模,这片土地才充满无限希望。正是有了深植于内心的良好道德和家风传承,父老乡亲才有了深沉持久、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

(文/亦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