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县扶贫好干部王新华:用平凡的脚步丈量伟大的历程

文/倪莉

题记:奉献是一种精神,如细雨滋润土地,如微风抚过人间,如平凡生命的每一点奉献、每一丝付出。此刻,一百多万淮阳人民在用哀思掀起一阵阵追记的浪潮,为您丈量广度意义上的生命。——致淮阳扶贫好干部王新华

(王新华生前照片)

“新华,春天到了,你挂念的扶贫户都很好,可是你却走了。离开了我们,不再回来了。”—王新华妻子张育文

2019年4月15日,我们走访了淮阳扶贫干部王新华同志的家。这一天,距他因积劳成疾而突发疾病去世,不到半年时间。这位53岁的基层干部,身后留给妻子张育文和两个尚未成家儿子的是一摞扶贫笔记、仅有的2000多元积蓄,还有无尽的哀思。面对采访镜头,回忆起丈夫生前的点滴往事,张育文,这位在教育领域工作多年的教师,几度哽咽失语。

(王新华的爱人张育文)

对她来说,2018年12月19日是个无比黑暗寒冷的日子。当她回到家,看到丈夫歪倒在床前,再也喊不起。这一幕,让这位柔弱的女子肝肠寸断,撕心裂肺,几乎昏厥过去:“新华,天塌了,地陷了。不,你不能走啊。这样对我们娘仨太不公平,太残酷。你不是说再年轻二十岁多好,你还有很多很多要干的工作、想做的事……

(王新华和大儿子王亮、外甥雷从俊在广州)

(王新华和爱人张育文小儿子王若翔)

可是,无论怎么不甘不舍,流干了眼泪的张育文母子三人,还是没能让王新华再睁开眼看看这个世界。王新华走了,走的那么匆匆,带着无数的牵挂和未尽的心愿。出殡的那天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像似老天在为他哭泣。

(忙碌是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常态,左二为王新华)

“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巴尔德斯这句名言足以诠释王新华执着的追求。谈到丈夫平时的工作状态,张育文说:“我不记得我们最后一起吃饭是啥时候了。他总说忙,没有休息日,没有了星期天,两头不见太阳,白天忙,晚上也忙。一到家,就躺在沙发上不想动。我劝他休息,问他为什么那么忙?他总说,你不懂,这就是扶贫干部的工作。”

(王新华生前到贫困户耿翠华家里开展帮扶工作)

失去了相伴接近三十年的家人,张育文终日郁郁寡欢,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时常以泪洗面中,她一次次抚摸着王新华留下的“扶贫笔记”,揣摩着丈夫生前的种种状态和心情:“咋能不埋怨他呢,晕倒几次都不说,一点都不想想自己,也不想我们这个家……”

(王新华生前的“扶贫笔记”)

终于,在2019年4月18日,张育文怀着对丈夫无尽的思念,随着我们临时组成的采访组,带着大儿子王亮,重新走了一遍丈夫生前工作的地方。她一直有个强烈的心愿,就是亲眼看看王新华一直说的“忙”,到底有多忙。

(张育文带着大儿子王亮走过丈夫生前工作的地方)

王新华虽然走了,但是刘振屯的扶贫工作还在继续……他生前的几个同事,义无反顾的接过了扶贫担子,就着王新华生前工作过的办公桌、睡铺,在刘振屯村继续安营扎寨,开始一段新的工作历程,大家说:“我们要把王新华同志想干却没干完的事情继续干下去!”

(王新华生前参加扶贫攻坚工作小组会议)

眼下正是刘振屯乡最忙碌的季节,小麦拔节需要施肥,地里的蒜苔正在收获,每一个扶贫干部都吃住在一线。“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心;只要群众的心愿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王新华扶贫笔记

(刘振屯行政村党支部书记范亮回忆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王新华)

刘振屯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范亮感慨地说:“王书记真像拼命三郎一样,工作起来不要命。谁要是劝他注意点身体,检查一下,他总敷衍着说忙了这段,有空就去。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说不他心里去,也劝不动他。唉,要知道出这事,我们硬拉着他也要治疗啊。他太累了,为了不辜负党和政府的信任,他付出了全部……”说完这些,这位看起来很刚强的中年男子沉默了,久久不语。

(王新华生前参加扶贫攻坚工作会议)

“我是和王书记相处最多的。我有一辆七座车,每天都是我拉着他一起上班回家。他真是把全部心思投入到扶贫第一线,投入到每家每户田间地头。从深夜到天亮,从家长里短、到街道卫生,再到村民的地边纠纷,他似乎没有不能解决的事。他是刘振屯中片6个行政村的党总支部书记,并负责刘振屯行政村的全面工作,同时也是乡里河长制办公室主任,由于办事效率高,能力强,加上人特别热心肠,很多不是他分包的扶贫对象,也喜欢找他帮扶。说他当了半辈子乡镇干部,只有2000多元存款,这事我信。他多次自掏腰包为村民办事,都是三十五十的,他也不当事,就连村民家里的灯泡坏了,线断了,都是他亲自动手修好的。这样好的一个人,说没咋就没了呢?”说起王新华,县信访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窦华杰眼圈红了。

(县信访办驻村扶贫队员窦华杰回忆王新华生前的事迹)

(扶贫工作队队员方飞谈到晕倒在会场上的王新华)

(扶贫工作队队员王存法回忆王新华对工作的认真态度)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在王新华的带领下,刘振屯乡中片扶贫工作推进得扎实有力。众所周知,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基层干部在宣讲扶贫政策、整合扶贫资源、分配扶贫资金、推动扶贫项目落实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扶贫户王玉萍不会忘记,没有2017年3月份,王新华书记给申请办理的2万元扶贫贷款,家里这一百多株杏树的果园,可能到现在还是一片空地。如今,已经种下两年多的优质杏树,已是枝叶拙壮,一片生机。自从杏树裁下那天,王玉萍就有一个心愿,等杏树结了果,一定要让王书记尝尝。而如今,可那个一心一意为扶贫户办实事的王书记,却无法品尝到甜蜜的果实了。

(贫困户王玉萍在自家果园回忆王新华扶贫事迹)

王新华的“扶贫笔记”里有这样一段话:“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时效。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六个精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需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问题。他经常在会议上讲,贫有百种,困有千样。扶贫不是搞大水漫灌,不是搞手榴弹炸跳蚤,必须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要扶到点上根上。

(贫困户方金山深情回忆王新华带给自家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点,贫困户方金山深有体会。这位遭遇不幸,脑袋顶着半边人工脑壳的男人,提起王书记,满心的感动和痛惜:“王书记真是扶贫的好干部,一心一意为大家做事,他真的把我们的事当成了自家的事。不,比自家的事还当紧!”自从他在外地被歹徒砸坏脑壳后,几十万的医药费让这个本来条件不错的家庭举债累累。

(王新华生前陪同乡领导巡查辖区河流)

后来,他又落下了偏瘫的后遗症,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是王新华鼓励他克服挫折,走出困境。不仅为他们一家送钱送粮,送化肥、种子,送衣柜、送被褥,农忙时候还帮他们拉粪到田里,就连院子里硬化水泥地面,也是王新华带领扶贫工作队亲自动手铺的。这些最及时最有效的帮扶,让这家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在提起王新华时,方金山语无伦次、情难自禁。如今他曾经破旧不堪的小院干净整洁,角落里还种上了花花草草,可是那个热心肠的王书记再也不能来他的小院里看一看了。

(贫困户苏艳梅回忆王新华对自己家的扶持,潸然泪下)

(贫困户杨贵荣回忆着王新华,拉着张育文的手舍不得放开)

(张育文看望丈夫生前分包的贫困户张万营一家)

王新华生前曾在会上讲, 脱贫攻坚到了该认真“算账”的时候。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要踏踏实实做好每项工作。就这样寒来暑往,几度春秋,王新华整天忙忙碌碌,拖着疲惫的身体工作在最基层的扶贫一线费尽了心、劳尽了神,操着千家的心、想着百家的事,唯独没有顾及自己的身体。在会议中,在和同事相处中,他经常脸色蜡黄,还晕倒过几次,却怕影响到扶贫工作,不让告诉家人,说自己没事,有时间歇歇就好了。直到突发疾病的前一天,他还在为两户“争地边”的村民调解纠纷。

(王新华(左一)和同事们加班加点地工作)

“王书记真是一个扶贫好干部!”不管是王新华生前的同事,还是他分包的扶贫户田金华、王玉萍、方金山、方振挺、方万营等人,见到王新华的爱人张育文时,每一位干部群众都反反复复说着这句话。每个人提到王新华时,都会情不自禁的落泪,都会以不同方式表达遗憾、感激、感恩等复杂的情感。

(贫困户耿翠华夫妻深情回忆王新华带给他们家的巨大改变)

张育文说,看到大家过上好日子,我明白了新华“忙”的有价值。从他们深情地讲述中,张育文看到了自己的丈夫如何用爱和责任,赢得了老百姓的怀念和褒奖;看到了有担当有作为的他,怎样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看到了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的他,是如何在老百姓心中竖起一座丰碑。张育文说,这里的每片土地、每条道路、每条河流、每户人家,都有新华的脚印和身影,在这里,我感到他并没有离开。是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的生命已经融入这片土地,已经成了春天的希望、夏天的繁荣、秋天的收获和冬天的安宁。

(王新华生前工作战斗的地方:刘振屯行政村村委会)

“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牺牲者流芳”。今天,我们陪同扶贫干部家属张育文重走了一次她的丈夫生前的道路,深切感受了扶贫干部艰巨而繁琐的工作生活。翻阅王新华53年的人生履历,从1981年走上工作岗位到2018年牺牲在扶贫一线,他平凡的一生没有宏大叙事,没有波澜壮阔的经历,有的只是平凡中的坚守、苦干实干中的奉献。他在计生队长、城建所长、林业站长、环保站长、扶贫队长、河长制办公室主任等多个岗位上,做的都是最基层、最繁琐的工作。他坚持当天的工作当天完成,紧要的事情马上解决,用一名党员干部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抒写了平凡的岗位中不平凡的人生。

(王新华生前照片)

正如无数春蚕吐丝,成就了伟大的丝绸之路。平凡的脚步,也可以丈量伟大的行程。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到2020年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淮阳大地的每时每刻,都有一批像王新华这样的扶贫干部工作着、行动着、奋斗着,更有许多攻坚克难的关头他们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脱贫攻坚战斗的新胜利。就是因为有无数个前仆后继为扶贫工作呕心沥血、忘我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干部,才构成了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的主旋律,汇集成滚滚洪流,推动着时代的进步。只有同心同力、才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里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前行路上,让我们怀念王新华同志,记住像他那样的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携手并进、戳力同心,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