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縣扶貧好乾部王新華:用平凡的腳步丈量偉大的歷程

文/倪莉

題記:奉獻是一種精神,如細雨滋潤土地,如微風撫過人間,如平凡生命的每一點奉獻、每一絲付出。此刻,一百多萬淮陽人民在用哀思掀起一陣陣追記的浪潮,爲您丈量廣度意義上的生命。——致淮陽扶貧好乾部王新華

(王新華生前照片)

“新華,春天到了,你掛念的扶貧戶都很好,可是你卻走了。離開了我們,不再回來了。”—王新華妻子張育文

2019年4月15日,我們走訪了淮陽扶貧幹部王新華同志的家。這一天,距他因積勞成疾而突發疾病去世,不到半年時間。這位53歲的基層幹部,身後留給妻子張育文和兩個尚未成家兒子的是一摞扶貧筆記、僅有的2000多元積蓄,還有無盡的哀思。面對採訪鏡頭,回憶起丈夫生前的點滴往事,張育文,這位在教育領域工作多年的教師,幾度哽咽失語。

(王新華的愛人張育文)

對她來說,2018年12月19日是個無比黑暗寒冷的日子。當她回到家,看到丈夫歪倒在牀前,再也喊不起。這一幕,讓這位柔弱的女子肝腸寸斷,撕心裂肺,幾乎昏厥過去:“新華,天塌了,地陷了。不,你不能走啊。這樣對我們娘仨太不公平,太殘酷。你不是說再年輕二十歲多好,你還有很多很多要乾的工作、想做的事……

(王新華和大兒子王亮、外甥雷從俊在廣州)

(王新華和愛人張育文小兒子王若翔)

可是,無論怎麼不甘不捨,流乾了眼淚的張育文母子三人,還是沒能讓王新華再睜開眼看看這個世界。王新華走了,走的那麼匆匆,帶着無數的牽掛和未盡的心願。出殯的那天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像似老天在爲他哭泣。

(忙碌是基層扶貧幹部的工作常態,左二爲王新華)

“把別人的幸福當做自己的幸福,把鮮花奉獻給他人,把棘刺留給自己。”巴爾德斯這句名言足以詮釋王新華執着的追求。談到丈夫平時的工作狀態,張育文說:“我不記得我們最後一起喫飯是啥時候了。他總說忙,沒有休息日,沒有了星期天,兩頭不見太陽,白天忙,晚上也忙。一到家,就躺在沙發上不想動。我勸他休息,問他爲什麼那麼忙?他總說,你不懂,這就是扶貧幹部的工作。”

(王新華生前到貧困戶耿翠華家裏開展幫扶工作)

失去了相伴接近三十年的家人,張育文終日鬱鬱寡歡,陷入無盡的痛苦之中,時常以淚洗面中,她一次次撫摸着王新華留下的“扶貧筆記”,揣摩着丈夫生前的種種狀態和心情:“咋能不埋怨他呢,暈倒幾次都不說,一點都不想想自己,也不想我們這個家……”

(王新華生前的“扶貧筆記”)

終於,在2019年4月18日,張育文懷着對丈夫無盡的思念,隨着我們臨時組成的採訪組,帶着大兒子王亮,重新走了一遍丈夫生前工作的地方。她一直有個強烈的心願,就是親眼看看王新華一直說的“忙”,到底有多忙。

(張育文帶着大兒子王亮走過丈夫生前工作的地方)

王新華雖然走了,但是劉振屯的扶貧工作還在繼續……他生前的幾個同事,義無反顧的接過了扶貧擔子,就着王新華生前工作過的辦公桌、睡鋪,在劉振屯村繼續安營紮寨,開始一段新的工作歷程,大家說:“我們要把王新華同志想幹卻沒幹完的事情繼續幹下去!”

(王新華生前參加扶貧攻堅工作小組會議)

眼下正是劉振屯鄉最忙碌的季節,小麥拔節需要施肥,地裏的蒜薹正在收穫,每一個扶貧幹部都喫住在一線。“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心;只要羣衆的心願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羣衆一起奮鬥。”—王新華扶貧筆記

(劉振屯行政村黨支部書記範亮回憶一心撲在工作上的王新華)

劉振屯行政村的黨支部書記範亮感慨地說:“王書記真像拼命三郎一樣,工作起來不要命。誰要是勸他注意點身體,檢查一下,他總敷衍着說忙了這段,有空就去。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說不他心裏去,也勸不動他。唉,要知道出這事,我們硬拉着他也要治療啊。他太累了,爲了不辜負黨和政府的信任,他付出了全部……”說完這些,這位看起來很剛強的中年男子沉默了,久久不語。

(王新華生前參加扶貧攻堅工作會議)

“我是和王書記相處最多的。我有一輛七座車,每天都是我拉着他一起上班回家。他真是把全部心思投入到扶貧第一線,投入到每家每戶田間地頭。從深夜到天亮,從家長裏短、到街道衛生,再到村民的地邊糾紛,他似乎沒有不能解決的事。他是劉振屯中片6個行政村的黨總支部書記,並負責劉振屯行政村的全面工作,同時也是鄉里河長制辦公室主任,由於辦事效率高,能力強,加上人特別熱心腸,很多不是他分包的扶貧對象,也喜歡找他幫扶。說他當了半輩子鄉鎮幹部,只有2000多元存款,這事我信。他多次自掏腰包爲村民辦事,都是三十五十的,他也不當事,就連村民家裏的燈泡壞了,線斷了,都是他親自動手修好的。這樣好的一個人,說沒咋就沒了呢?”說起王新華,縣信訪局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竇華傑眼圈紅了。

(縣信訪辦駐村扶貧隊員竇華傑回憶王新華生前的事蹟)

(扶貧工作隊隊員方飛談到暈倒在會場上的王新華)

(扶貧工作隊隊員王存法回憶王新華對工作的認真態度)

“致富不致富,關鍵看幹部”。在王新華的帶領下,劉振屯鄉中片扶貧工作推進得紮實有力。衆所周知,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基層幹部在宣講扶貧政策、整合扶貧資源、分配扶貧資金、推動扶貧項目落實等方面具有關鍵作用。扶貧戶王玉萍不會忘記,沒有2017年3月份,王新華書記給申請辦理的2萬元扶貧貸款,家裏這一百多株杏樹的果園,可能到現在還是一片空地。如今,已經種下兩年多的優質杏樹,已是枝葉拙壯,一片生機。自從杏樹裁下那天,王玉萍就有一個心願,等杏樹結了果,一定要讓王書記嚐嚐。而如今,可那個一心一意爲扶貧戶辦實事的王書記,卻無法品嚐到甜蜜的果實了。

(貧困戶王玉萍在自家果園回憶王新華扶貧事蹟)

王新華的“扶貧筆記”裏有這樣一段話:“堅持精準方略,提高脫貧時效。脫貧攻堅,精準是要義。必須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這六個精準,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需要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等問題。他經常在會議上講,貧有百種,困有千樣。扶貧不是搞大水漫灌,不是搞手榴彈炸跳蚤,必須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扶貧要扶到點上根上。

(貧困戶方金山深情回憶王新華帶給自家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點,貧困戶方金山深有體會。這位遭遇不幸,腦袋頂着半邊人工腦殼的男人,提起王書記,滿心的感動和痛惜:“王書記真是扶貧的好乾部,一心一意爲大家做事,他真的把我們的事當成了自家的事。不,比自家的事還當緊!”自從他在外地被歹徒砸壞腦殼後,幾十萬的醫藥費讓這個本來條件不錯的家庭舉債累累。

(王新華生前陪同鄉領導巡查轄區河流)

後來,他又落下了偏癱的後遺症,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是王新華鼓勵他克服挫折,走出困境。不僅爲他們一家送錢送糧,送化肥、種子,送衣櫃、送被褥,農忙時候還幫他們拉糞到田裏,就連院子裏硬化水泥地面,也是王新華帶領扶貧工作隊親自動手鋪的。這些最及時最有效的幫扶,讓這家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在提起王新華時,方金山語無倫次、情難自禁。如今他曾經破舊不堪的小院乾淨整潔,角落裏還種上了花花草草,可是那個熱心腸的王書記再也不能來他的小院裏看一看了。

(貧困戶蘇豔梅回憶王新華對自己家的扶持,潸然淚下)

(貧困戶楊貴榮回憶着王新華,拉着張育文的手捨不得放開)

(張育文看望丈夫生前分包的貧困戶張萬營一家)

王新華生前曾在會上講, 脫貧攻堅到了該認真“算賬”的時候。越到最後時刻越要響鼓重錘,要踏踏實實做好每項工作。就這樣寒來暑往,幾度春秋,王新華整天忙忙碌碌,拖着疲憊的身體工作在最基層的扶貧一線費盡了心、勞盡了神,操着千家的心、想着百家的事,唯獨沒有顧及自己的身體。在會議中,在和同事相處中,他經常臉色蠟黃,還暈倒過幾次,卻怕影響到扶貧工作,不讓告訴家人,說自己沒事,有時間歇歇就好了。直到突發疾病的前一天,他還在爲兩戶“爭地邊”的村民調解糾紛。

(王新華(左一)和同事們加班加點地工作)

“王書記真是一個扶貧好乾部!”不管是王新華生前的同事,還是他分包的扶貧戶田金華、王玉萍、方金山、方振挺、方萬營等人,見到王新華的愛人張育文時,每一位幹部羣衆都反反覆覆說着這句話。每個人提到王新華時,都會情不自禁的落淚,都會以不同方式表達遺憾、感激、感恩等複雜的情感。

(貧困戶耿翠華夫妻深情回憶王新華帶給他們家的巨大改變)

張育文說,看到大家過上好日子,我明白了新華“忙”的有價值。從他們深情地講述中,張育文看到了自己的丈夫如何用愛和責任,贏得了老百姓的懷念和褒獎;看到了有擔當有作爲的他,怎樣影響着身邊的每一個人;看到了真心實意爲羣衆着想的他,是如何在老百姓心中豎起一座豐碑。張育文說,這裏的每片土地、每條道路、每條河流、每戶人家,都有新華的腳印和身影,在這裏,我感到他並沒有離開。是的,“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他的生命已經融入這片土地,已經成了春天的希望、夏天的繁榮、秋天的收穫和冬天的安寧。

(王新華生前工作戰鬥的地方:劉振屯行政村村委會)

“讓有爲者有位、喫苦者喫香、流汗流血犧牲者流芳”。今天,我們陪同扶貧幹部家屬張育文重走了一次她的丈夫生前的道路,深切感受了扶貧幹部艱鉅而繁瑣的工作生活。翻閱王新華53年的人生履歷,從1981年走上工作崗位到2018年犧牲在扶貧一線,他平凡的一生沒有宏大敘事,沒有波瀾壯闊的經歷,有的只是平凡中的堅守、苦幹實幹中的奉獻。他在計生隊長、城建所長、林業站長、環保站長、扶貧隊長、河長制辦公室主任等多個崗位上,做的都是最基層、最繁瑣的工作。他堅持當天的工作當天完成,緊要的事情馬上解決,用一名黨員幹部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抒寫了平凡的崗位中不平凡的人生。

(王新華生前照片)

正如無數春蠶吐絲,成就了偉大的絲綢之路。平凡的腳步,也可以丈量偉大的行程。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黨和政府的莊嚴承諾。一諾千金。到2020年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淮陽大地的每時每刻,都有一批像王新華這樣的扶貧幹部工作着、行動着、奮鬥着,更有許多攻堅克難的關頭他們盡銳出戰,精準施策,不斷奪取脫貧攻堅戰鬥的新勝利。就是因爲有無數個前仆後繼爲扶貧工作嘔心瀝血、忘我奮鬥在一線的基層幹部,才構成了這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的主旋律,彙集成滾滾洪流,推動着時代的進步。只有同心同力、才能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將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裏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現象。脫貧攻堅,任重道遠!前行路上,讓我們懷念王新華同志,記住像他那樣的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名字,攜手並進、戳力同心,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整個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