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語言信號能夠創造出親子有效溝通的渠道和方式,父母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進行不斷地拓展,最重要的是倡導"愛""和善"的教育方式,不需要總是有過多的嘮叨和大聲呵斥,那樣只會增加孩子心靈的負擔。非語言信號讓父母和孩子能夠建立簡單明瞭的約定,例如簡單的小手勢或是表情等,藉此來提示或是提醒孩子遵守彼此之間的約定和規則,這些相比較於說教、大聲呵斥反而更加緩和,更加能夠發揮孩子的主動性和主觀性,讓孩子能夠自己明白過來,避免出現強勢的爭吵行爲。

原標題:家長說太多孩子反而會不聽,用“非語言信號”,會比語言更響亮

很多家長應該都有這樣的體驗,我們管得越多、說得越多,孩子反而更加容易出現叛逆或逆反行爲,不會輕易地接受作爲父母的建議,儘管父母的經驗是對的、儘管他們可能碰到麻煩,但孩子就是不願意輕易地"低頭認輸"。

因此,有人認爲在教育孩子方面,非言語信號有時比語言更加有效果。非語言信號是正面管教的第41張工具卡,由"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創作,讓家長能夠用和善而堅定的態度來養育孩子,培養更加優秀出色的孩子。

在非語言信號工具卡中,我們可以看到三點:

這些教育方式都是充滿愛、輕鬆,沒有我們家長容易出現的說教或是打罵,讓孩子能夠在輕鬆的氛圍之下接收父母發出的信號,及時地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爲。

那麼,究竟什麼是"非語言信號"?爲什麼"非語言信號"會有這樣大的效果和威力呢?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又該怎麼去使用"非語言",怎麼判斷"非語言"的效果呢?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地學習瞭解一下。

非語言信號的定義

非語言信號,顧名思義,就是指除了語言信號之外的溝通方式,例如我們的肢體語言、表情,這些都是可以作爲語言的"代言人"。

我們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家裏來了客人,但是孩子還總是在大吵大鬧,父母可以用簡單的話語:"不要吵啦,家裏有客人在呢!"來提醒孩子,也可以用簡單的手勢"噓",用手指放在自己或是孩子嘴巴上,用這樣簡單的手勢讓孩子明白自己要小聲一點了。

除了肢體語言,另外的非語言信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副語言",那麼什麼是副語言呢?其實就是我們在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不自主地發出沒有具體含義的聲響,例如簡單的咳嗽、輕笑等,心理學家就把這類行爲歸結爲"副語言",也就是除了語言之外的各種聲音特徵。相信很多父母或老一輩的都會有所感受,我們和孩子說話故意出現的"娃娃腔",這個就是典型的副語言。

非語言信號強大的原因

這個時候家長就會很好奇了,爲什麼無聲的表達對於孩子反而更有效果呢?事實上,我們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總是能夠真實地反映我們的情緒和情感狀態,例如皺眉頭、怒目等,這些表情都能清楚地傳達父母的情緒,讓孩子明白父母對於自己行爲的反應。

最重要的是,父母應該意識到,對於孩子來說,大聲的呵斥或是講大道理反而是"對牛彈琴",孩子不能明白父母所講的東西,而是被父母粗暴的行爲和聲音給嚇到。

雖然等到孩子長大,他們能夠明白父母的苦口婆心,但是總是出現"一邊耳朵進一邊耳朵出"的問題,也就是孩子本身可能出現逆反心理,導致孩子不會輕易地接受父母所講的"大道理",這樣看來,語言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非語言信號讓父母和孩子能夠建立簡單明瞭的約定,例如簡單的小手勢或是表情等,藉此來提示或是提醒孩子遵守彼此之間的約定和規則,這些相比較於說教、大聲呵斥反而更加緩和,更加能夠發揮孩子的主動性和主觀性,讓孩子能夠自己明白過來,避免出現強勢的爭吵行爲。

非語言信號雖然不是明確地表達我們的想法,但卻很有用,能夠暴露我們內心的想法和真實感受,例如父母可以依靠孩子不安或焦慮的身體信號來判斷出孩子的不適。因此,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可以嘗試多一些的非語言,而不是總是粗暴的呵斥或說教。

非語言信號的適用場景和情形

雖然非語言信號很強大,但也不是說幾乎所有的場合都適用,畢竟非語言信號也是有着自己的不足,語言溝通在親子關係之中也是很有必要的。那麼家長就會問了,那麼究竟什麼時候非語言信號能夠更有效果呢?不用着急,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說說"非語言信號"的適用場景。

(1)當父母或是孩子情緒不穩定的時候。

也就是說,父母處於發脾氣或是孩子現在正在發脾氣的時候,說教或是講道理反而是火上澆油,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和孩子約定好手勢,提醒自己和孩子,不要發脾氣,雙方要冷靜下來好好地解決問題,避免雙方出現更加強烈的衝突或是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2)當父母或是孩子忘記自己說好的事情或約定的時候。

有時候,家長和孩子做好約定,但因爲某些事情耽擱,或是孩子總是顧着玩耍,忘記自己立下的規則或是制定的計劃表的時候,父母就可以指着約定書或是計劃表來提醒孩子,或是讓孩子來提醒自己立下的約定,這樣也能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守信。

(3)當父母或是孩子想要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時候。

有些時候,語言沒法表達我們的內心想法或是無法說出口,那麼父母可以和孩子約定好固定的手勢或表情,例如比心,表達自己對於對方的喜愛;作出哭的表情,表達自己的難受等,確保我們的真實感受都能夠傳達到孩子。非語言信號能夠爲親子關係的表達創造更加有效的途徑。

(4)當父母想和孩子創建共同"語言"的時候。

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多和自己分享,那麼就可以藉助非語言信號來創造親子共同語言,例如相互擊掌來表達我們的喜悅和勝利,或是簡單的眯眼睛來提示對方"媽媽或是爸爸心情不好了"等等。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非語言信號也可以和其他正面管教的方式一起使用,例如"擁抱""修復錯誤三部曲"等,結合其他卡片能夠更加有效地發揮非語言信號的作用。家庭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引導孩子更好地學習、生活,只是父母也要注意好自己的行爲,因爲最終都是想要解決問題,我們可以嘗試採用更加和諧的方法來進行。

非語言信號能夠創造出親子有效溝通的渠道和方式,父母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進行不斷地拓展,最重要的是倡導"愛""和善"的教育方式,不需要總是有過多的嘮叨和大聲呵斥,那樣只會增加孩子心靈的負擔。

最後需要提醒各位父母的一點就是,照搬工具卡可能會出現"無效"的行爲,有時父母會在無意中把這些工具卡變成"控制"孩子的行爲,那麼它的效果自然就不回答,也就是無效。父母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什麼教育方式,都不是強制教育孩子的手段,而是需要父母的愛和關懷,這樣的養育方式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雖然強勢也能培養優秀的孩子,但愛和關懷能夠培養孩子更多的主動性,更加懂得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