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公司的裝瓶合作伙伴Coca-Cola Hellenic Bottling Company(可口可樂希臘瓶裝公司)於近日發佈2018年第三季度交易數據,稱其氣泡飲料業務取得了“一個成功的季度”,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7%,除意大利、尼日利亞和瑞士以外的所有市場都表現良好。該公司淨銷貨收入在中性貨幣基礎上同比增長4.5%,實報銷貨收入同比增長2.6%。第三季度成交量增長4.2%,發展中市場和新興市場表現強勁。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的無/低熱量氣泡飲料產品在上個季度銷售額增長了25.9%,而全糖產品僅增長2.1%,反映出消費者偏好向低熱量飲料轉移的趨勢。

氣泡飲料的轉變

隨着越來越多的人視糖爲不必要熱量和體重增加的主要來源,消費者正開始積極地控制自身的糖攝入,很多消費者開始減少包裝食品飲料的購買。

在消費者的低/無熱量需求以及一些國家政府推出“糖稅”的作用下,製造商不得不正視這種轉變,希望推出原料、配方更健康的產品以重新贏回消費者。

這輪新風向下首當其衝的就是碳酸飲料,碳酸飲料的含糖量一直爲人所詬病,一瓶的含糖量就超過常人一天所需的糖分,容易導致肥胖甚至誘發糖尿病。在消費者開始關注含糖量這一問題後,這幾年碳酸飲料的銷售量表現明顯不盡如人意。

可口可樂等公司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可口可樂宣稱,支持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遊離糖攝入量控制在每日所攝入卡路里的10%以下的指導方針,並一直在改良產品的配方以減少飲料中的糖。

事實上,可口可樂公司一直在積極求變,在2005年就推出了無糖可樂,但市場反響平平。

進入2018年,由於控糖飲料已經漸趨流行,市場開始成熟,於是可口可樂最近動作頻頻,持續加碼低糖低能量、零糖零能量產品。

可口可樂希臘瓶裝公司觀察到,“消費者對低熱量產品的偏好在奧地利尤其明顯,在零度可樂、零度芬達和新推出的零度雪碧的推動下,氣泡類產品的增長尤爲明顯。”甚至在意大利整體氣泡飲料減少的情況下,零熱量的飲料如零度可樂、添加甜葉菊的無熱量可口可樂和零度芬達的銷量都有所增長。在希臘,氣泡飲料的“積極表現”來自無糖的零度可樂、零熱量的芬達和幾種雪碧,以及乳香脂薄荷和檸檬怡泉等風味創新的推動。

健康成爲飲品創新出發點

糖對於人有着原始的吸引力,因此多年來飲料中添加糖成爲吸引消費者購買和提高銷量的有效動力。隨便拿起一瓶飲料看一看配料表,白砂糖總是出現在添加劑的前幾位。而配料表的配料先後順序是嚴格按照添加量的多少來決定的。

日本是在無糖飲料領域走得較遠的國家。同樣的7-11便利店,日本的飲料牆上,無糖和健康類飲料佔據了6成以上的位置。有各式無糖的茶類飲料可選,同時也會有其他類型的無糖碳酸飲料,或者是豆奶類無糖飲料。

目前,國內也逐漸開始重視飲料的含糖量,隨着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加,消費者也漸漸開始對飲料的含糖量進行有選擇性的挑選,所以目前一些涉及中國市場的飲料企業,也紛紛開始佈局無糖飲料市場,頻頻推新。

可口可樂近月推出新品,不添加糖,使用真正茶葉泡製,無糖也能自帶甘甜回味。目前有玉露綠茶、玉暮紅茶、鐵觀音烏龍三種口味。新品在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地區已率先上市。

雪碧在今年3月就已經推出新品,主要賣點是“纖維”以及零糖零卡路里,每瓶含有相當於2個蘋果(7.5g)的膳食纖維,可滿足成人每日約30%的膳食纖維量。這款全新產品是可口可樂公司全力打造新型飲品的重要探索,也是對雪碧自身品牌資產的再深化。

怡泉+C檸檬味的上市,不僅帶來全新包裝,更減糖33%。

此後,可口可樂又將膳食纖維加入飲用水,推出水類新品,能滿足成人日需約28%膳食纖維,零糖、零能量,飲品共有原味和青檸黃瓜兩種口味。

目前我國飲料中加入膳食纖維的已多達上百種,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蒙牛乳業推出的慢燃纖維奶昔,中糧悅活推出的非斷食塑形果汁飲品;泰國SINGHA(勝獅)集團的膳食纖維果汁飲品等。此外,膳食纖維應用固體飲料的範圍更加廣泛,市場中80%的膳食纖維補充劑都是固體飲料形式。

隨着飲料市場消費升級和產品創新,消費者正尋找更健康的飲品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全球市場調研數據顯示,55%的中國消費者希望自己購買的食品中添加有膳食纖維。如今飲品成爲人們生活的必要部分。飲品中加入膳食纖維也成爲飲料發展趨勢之一。

就在上月,維他無糖茶在內地上市,從包裝來看,無糖茶字樣非常明顯,並且還特別強調了“0蔗糖、0熱量、低溫冷泡萃取”的賣點。

另外達能也推出了少糖茶飲料,有南美馬黛玫瑰柚子味綠茶、南非路易博士繽紛莓果味紅茶兩種口味,其100毫升的含糖量小於5克,但效果如何還需市場檢驗。

儘管國內許多企業對純茶市場都寄予厚望,但業內人士表示,“市場教育成本很高,僅就無糖型產品而言,目前,企業都還在交學費”。

縱然產品更符合當下“健康”的消費趨勢,但如何讓消費者接受這個品類,企業還需在口感、研發、營銷概念等方面再下功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