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才说过,刺猬是自然界的机会主义者,它们代谢快、体型小,夜间需要持续行动寻找食物,找到什么就吃什么,背一颗或者几颗果子在身上,一是会增加负重消耗体力,二是会延迟能量的摄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刺猬不会把果子扎在刺上到处逛街。从刺猬的食性和尖刺的用途说完了,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扎果子这个行为的可操作性。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看过那种童话故事儿童绘本,就是翻开里面左边是画,右边是带拼音的文字,我小时候没少看这些东西,当年很喜欢森林里面发生的故事。

要说童话可真是美好啊,森林里面的小兔子、小鹿、小狐狸、小老虎都是好朋友,小蝌蚪在水里游着找妈妈,小老虎跟猫咪老师学本领,大灰狼暗搓搓寻找小白兔的踪迹,丑小鸭也终将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在众多活泼可爱的森林小动物形象中,有一个角色出镜率也很高,它拥有一身尖刺,刺上还经常扎着一颗果子。

没错儿,它的名字叫刺猬。

刺猬大家都很熟悉,相信有不少朋友小时候在老家看到过刺猬。而且刺猬也是众多能够适应人类城市的动物之一,很多中小型城市和大城市的郊外地区都能看到刺猬的身影,它们白天一般躲在灌木丛和绿化带里,夜晚出来活动和觅食。

从分类学上来说,刺猬的归属问题可谓是一波三折。

以前刺猬被划分到食虫目Insectivora下,直到现在国内很多科普网站上还把刺猬放在食虫目中,但是早在2005年食虫目这个分类单元就被废弃了,其下多种动物都单独成立了目,刺猬也不例外。

在食虫目被废弃后,广义上的刺猬分为了两支,一支被分到了劳亚兽总目的猬形目下,另一支被分到了非洲兽总目的非洲猬目(区别于猬科的非洲猬属)。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后来经过学术界技术更新,猬形目也被取消了,与原来的鼩形目等分类单元下的物种一起成立了新的目——真盲缺目Eulipotyphla,刺猬属于猬科,但是非洲猬目没有进行变动,仍然是目级的分类单元。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平时在野外看到的野生本土刺猬,和被当成宠物饲养的、著名的“非洲迷你刺猬(四趾刺猬)”,都是劳亚兽总目、真盲缺目、猬科的物种。

确实,听到非洲迷你刺猬这个名字总感觉它应该是非洲猬目的,但实际上并不是,非洲猬目无论是外观还是习性都与我们熟知的刺猬大相径庭,非洲猬目又叫非洲鼩目。

言归正传,今天我们来讲一下童话故事中刺猬把果子扎在后背上到处跑这件事,到底合不合理。

想写这么一篇文章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相信刺猬会把果子扎在刺上,可能是这个形象太经典、太深入人心了,才导致那么多人信以为真,认为现实中的刺猬也会把果子扎在刺上进行携带。

大家不要笑,因为这种事情其实也不算少见,很多我们平时听习惯了的东西其实是假的,涉及到动物类的更是如此,比如斑羚飞渡、旅鼠跳海、鹰的重生、鸵鸟埋头,这些都是文学或玄幻作品(鹰的重生属实很玄幻),并不是真的存在。

至于刺猬扎果子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分析。

1.刺猬的食性

从刺猬以前被分到食虫目这件事中大家就能得知,刺猬是以虫类为主食的。事实也是如此,但不仅限于此。

刺猬是标准的杂食动物,也是自然界的一名机会主义者,它们的嗅觉相当灵敏,可以嗅到潜藏于草丛间和浅层土壤中的虫类,并将其挖掘出来吃掉。刺猬的食谱包括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小型两栖和爬行动物、腐肉、鸟蛋、浆果、菌类等,具体食物因季节和地域不同而有所变动,生活在人类居住区的刺猬还会在垃圾堆中寻找食物。

值得一提的是,刺猬体内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经过了突变,可以阻止α-神经毒素的合成,这就导致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某些神经性毒蛇的攻击,并且可以进食这些种类的毒蛇。

刚才说过,刺猬是自然界的机会主义者,它们代谢快、体型小,夜间需要持续行动寻找食物,找到什么就吃什么,背一颗或者几颗果子在身上,一是会增加负重消耗体力,二是会延迟能量的摄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刺猬不会把果子扎在刺上到处逛街。

2.刺的用途

刺猬的刺,本质上是背部的被毛通过特化形成的,是极端角质化的空心毛发。

虽然豪猪也有一身棘刺,但是豪猪刺跟刺猬刺有很多区别,比如豪猪的刺末端具有倒钩微观结构,且容易脱落(但是不会发射出去);而刺猬的刺就只是单纯的尖刺,没有倒钩,也不会脱落下来。

至于刺猬这一身棘刺的用途,很简单,就是它们的防御手段,而且是带有攻击性的防御机制。遇到危险时,刺猬会把自己蜷缩起来成为形状不太规则的球体,用外部的尖刺来保护柔软的腹部。

刺猬的背部有两大块控制尖刺方向的肌肉群,所以它们在遇到非致命危险时也会只选择竖起尖刺,而不是整个蜷缩起来。这就是刺猬身上尖刺的作用,而不是当牙签用来扎果子,况且刺猬背上的刺很密集,不是绘本里简笔画那样只有稀疏几根刺而已。

3.扎果子的可操作性

从刺猬的食性和尖刺的用途说完了,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扎果子这个行为的可操作性。好,现在桌子上有一颗樱桃,假如你是刺猬,你将如何把面前的樱桃扎到自己的背上呢?

首先刺猬是四肢着地行走的,没有灵长动物那样极端的前肢特化,它想触碰自己的背部,只能扭头用舌头去舔。所以刺猬如果想把面前的樱桃扎在自己背上,理论上只有两个方法:

一,用嘴叼起来拼命扭头,把它扎到自己背上;

二,就地一滚,在不压烂樱桃的前提下把它扎在自己的背上。

第一种并不合理,刺猬的脑化指数没那么高,没什么利用工具的概念;第二种就更奇幻了,刺猬就算团起来也是个松散的不规则软球,翻滚的话腹部还会有一段时间朝上,这更是刺猬不可能去做的,毕竟蜷缩起来就是为了保护柔软的腹部。

而且,刺猬并不会爬树,它们能吃的浆果只有从树上掉下来的,或低矮灌木丛中靠近地面很近的果实。

果子熟透后从树上掉下来,有很多其实都已经是接近腐烂的状态了,完整而口味刚好的果子很难得,刺猬作为忙碌的觅食者,遇到这样的果子只有可能会就地吃掉。

大家回想一下,儿童绘本中刺猬身上扎的果子大都是苹果,这就更不现实了,苹果又重又大,无论是靠叼还靠滚都不可能做到把它们扎在自己的身上,大家在网上看到的现实中刺猬身上扎果子的画面,都是人为给它扎上去的,就这么简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