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朝的悬案、疑案,除了明末三大悬案外,还有一起失踪案——明熹宗朱由校的妻子张皇后失踪案。这位张皇后原本是河南样符县张国纪的女儿,因为长得倾国倾城,人宫后很快受到朱由校的宠爱,并被封为皇后。

然而,朱由校是一位奇葩皇帝,他不爱江山爱木工。

如果朱由校不是天子,那么他一定是一位能够被载入史册的木匠,因为他在木工上非常有造诣,甚至可以说是“鲁班再世”。

根据史料记载,在明朝天启年间,朝廷中出现了床,但是这种床比较笨重,搬动起来比较费劲。这时朱由校就匠心独运,将这种笨重的大床,改造成为一种可折叠的床。不但便携,床架上还雕镂了精致的花纹,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一时间令众多木匠叹为观止。

除此之外,朱由校还会雕刻木制人偶。他将只能用来生火的木头雕刻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偶。这些木制人偶,不仅可用来装饰,还可以作为当时宫中流行的傀儡戏道具。

据说,朱由校为了检验自己的手艺,还经常将这些雕刻的木制小东西,拿到集市上去卖,结果销量甚好,这让朱由校极为开心。

也正是因为朱由校只爱木工,不喜欢当皇帝,朝中大权被魏忠贤和客氏掌握,结果他们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而深明大义的张皇后却力劝昏庸的朱由校好好治国,不要让魏忠贤和客氏等人胡作非,为并极力保全被魏忠贤迫害的大臣,因此,在民间很有威望。这让魏忠贤和客氏将她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发誓要将其除掉。可是因为朱由校对张皇后甚是喜欢,所有他们也没办法下手。

后来,因为朱由校落水之后服用“仙丹”导致病情加重,再加上朱由校没有子嗣,在这紧要时刻,为了防止魏忠贤等人篡权,张皇后向朱由校提议让他同父异母的兄弟朱由检来继承皇位。

朱由校听众并采纳了张皇后,立朱由检为太子,后来,朱由检登基并成为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此后,朱由检将这位皇嫂封为懿安皇后,并尊养于宫中。

然而,朱由检在支撑了几年后,大明王朝还是走向了灭亡。就在李自成率军攻人北京城后,朱由检杀死其妻子后自己上吊而死,但是懿安皇后张皇后的去向却成了一个谜团。世人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投降说。

根据《甲申纪事》一书记载,张皇后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无路可逃,最终投降了李自成。鉴于张皇后的良好人品和良好口碑,李自成接受了张皇后的投降,还称其为后宫贤主。

但是这种观点很快遭到了质疑,因为《甲申纪事》的作者赵土锦所写张皇后投降一事并非有人亲眼所见,而是推测出来的。再加上张皇后为人相当忠贞,所以她不可能向李自成投降。

第二种说法:被杀说。

这种说法是说张皇后被李自成的起义军杀害了。其依据是王源所著的《居业堂文集》记载:“河南尉氏人王大本为义军将领,攻克北京后王与其他四人共同俘获了懿安皇后,有人对皇后不逊,王大本大怒:这是一代国母,怎能胡来?当即抽刀将皇后杀死,使其虽死却未受辱。”由此可见,李自成的起义军杀张皇后也是为了保护她的名声。

第三种说法:出逃说。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张皇后既没有投降,也没有被杀,而是乔装逃出了北京城。这种说法在《明史纪事本末》《明季北略》和《国榷》等书中都能找到依据。说当时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崇祯帝劝皇嫂自尽,可是张皇后最后并没有自尽,而是趁宫内大乱之际,乔装逃出了北京,之后的去向就不得而知了。

第四种说法:自杀说。

还有人认为,以张皇后的忠贞性格,她多半是同崇祯帝一样选择了自杀,并且这种描测也是正史中的说法。《明史》和《清史稿》两书中都认为张皇后是在城破之际自盤身亡,并且记载了清军人城之后,将其合葬于熹宗德陵的经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