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一開始可能並不容易,因爲我們身體裏似乎有一股力量,好像總必須要做點什麼,所以,在正式的正念練習裏,很多時候會向初學者介紹一種穩定而莊嚴的姿勢坐着,比如身體挺拔而放鬆,保持頭腦清醒,或者盤腿而坐,這種略帶有儀式感的坐姿,其實是在向固有的習氣發出挑戰,是在重新樹立起內在的權威感和存在感。心靈的忙碌會製造內在的混亂感,就好像內心失去了秩序一樣,它潛藏在身體裏,像一個信號不穩定的電臺,不停發出刺耳的雜音,不斷在無覺知、無意識地影響我們的行爲,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甚至給生命製造一些痛苦。

大家好,我是賈坤,歡迎你來跟我一起學習正念。

在上一節課中,我們談到了忙碌,談到了生命中的自動導航狀態,也在課上有意識地重新打開感官,花了很長一段時間來觀察和品嚐一粒葡萄乾。剛纔我說到“重新打開感官”,爲什麼要“重新”打開感官呢?難道我們的感官平時是關閉的嗎?我們一直有眼睛,有耳朵,有鼻子,有嘴巴,它們一直都在,可是,爲什麼還要重新打開它們呢?

如果仔細體會的話,我們就不難發現,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雖然擁有這些感官,可是,又好像在某些時刻,把它丟了一樣,雖然有時候我們在用耳朵聽,可是又好像沒有聽到,有時候在用眼睛看,卻好像又沒有看到,我們有時會進入到一種“有,卻好像沒有”,“在,卻好像不在”的狀態中,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爲什麼感官會關閉呢?那個時候我們的內在又發生了什麼呢?如果你用心覺察的話,通常會發現,那些時刻,我們的內心很忙碌,大腦可能無意識地在思考問題,或者沉浸到對一些瑣碎的分心事件,或一些聯想、情緒當中,進入到“自動導航”狀態,也就是所謂的“心不在焉”,而這樣一種心不在焉,我們可以稱之爲“心靈的忙碌”。

我們現在來看“忙”這個字,左邊是心,右邊是亡,合在一起是“心靈的死亡”,這個漢字好像在告訴我們,太忙了,每天像個機器一樣,匆匆忙忙的,對生活都沒有感受了,就好像心靈死亡了一樣。

“忙碌”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身體的忙碌,另一個是心靈的忙碌。身體上的忙碌,其實是好的,是有效率的,是有益健康的,可以創造很多實際的價值。而身體的忙碌也是可以控制,如果單純是因爲身體忙碌感到疲憊,你只需要將身體停下來,歇一歇,睡一覺,疲憊感就很快過去。

然而,真正帶來問題的是心靈上的忙碌感。想歇一下,心裏卻還惦記着;想睡一覺,卻又無法安心的睡着;想讓自己放手,可是心裏卻怎麼也放不下。最後,雖然身體沒有忙碌,可是心裏卻忙個不停,演變成了“無事忙”。就像有些人白天上班,似乎也沒有做什麼事,但就是覺得疲憊不堪,這就是因爲心靈沒有安歇,不停忙碌。

心靈的忙碌會製造內在的混亂感,就好像內心失去了秩序一樣,它潛藏在身體裏,像一個信號不穩定的電臺,不停發出刺耳的雜音,不斷在無覺知、無意識地影響我們的行爲,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甚至給生命製造一些痛苦。

面對這樣心靈忙碌的時代,我們並非束手無策,很多人採取了一些措施,去抵抗忙碌,緩解焦慮,希望能找回一些內心的平靜。比如有意識放慢生活節奏,喝喝咖啡、讀讀書、畫個畫、聽聽音樂會,做個瑜伽,尋找更多的運動時間;或者,不再那麼追逐物質和消費,把慾望限定在一定的範圍內,甚至,追求極簡的生活方式。所有這些,不管怎樣,其實都是旨在抵抗這個“忙”字,讓自己慢下來,讓自己的心靈在忙碌中有暫停的可能,有安歇的可能。

我們談到了“暫停”,而正念練習似乎真的要從這個“暫停”入手。我們先看一下這個漢字:“停”,左邊是一個人,右邊是一個建築物,亭子,這個字是很有意境的,像一幅畫一樣,也像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人走路走累了,就靠在亭子旁邊休息,看看遠處的風景,或曬下太陽,發發呆,讓心情放鬆一下,於是,就稱爲“停”。

開始正念練習前,首先就是向忙碌的自己發出一個邀請,不管你現在多麼忙,你可以拿出一點點的時間給自己,讓自己停下來,什麼都不做,就只是安靜地待一會。這樣溫柔的邀請充滿了很多善意,裏面也有很多對自我的關懷。

然而有時候,忙碌的慣性太強大了,我們需要對自己的身體有一些更明確的指令,比如,停止躁動,停止任何身體上的忙碌與造作,甚至有意識地讓身體不動,在不動的一瞬間,去體驗一種從現實中抽離的感覺,那種感覺好像是說,“你暫時地從這個世界消失了”,讓這個世界自己運轉,你不需要參與其中,也不需要去承擔任何東西。

這一開始可能並不容易,因爲我們身體裏似乎有一股力量,好像總必須要做點什麼,所以,在正式的正念練習裏,很多時候會向初學者介紹一種穩定而莊嚴的姿勢坐着,比如身體挺拔而放鬆,保持頭腦清醒,或者盤腿而坐,這種略帶有儀式感的坐姿,其實是在向固有的習氣發出挑戰,是在重新樹立起內在的權威感和存在感。另外,從神經生理學角度來講,保持挺拔的坐姿,可以向腦幹網狀結構發送一個內部信號,它可以維持大腦的清醒、敏捷和良好的覺知狀態。

當然,這樣的坐姿並非是必須的。因爲,這種身體的忙碌背後,其實是內心的很多衝動,很多思想和感覺的湧動,因此,“停”的重點,不在身體,而是怎麼能讓內心的忙碌感停下來,或者說從內心的躁動中靜下來。

我們不妨來體驗一下,讓身體停下來以後,好像身體首先會面臨一種空洞感,面臨一種缺失的感覺,因爲,本來要做的事情,先不做了,身體會感受到一種明顯的缺失,甚至伴有一些失落。另一方面,這種缺失有時候會讓人冷靜,這就像一個正在不停喫薯片的人,如果突然停止向嘴裏塞薯片,他會感到這個世界一下子安靜下來,緊接着會有一種缺失的體驗。然而,如果他的目光不是繼續盯着薯片,而是轉向內在,他或許會看到一個非常豐富的內在世界:身體裏的衝動、“想繼續喫的”感覺,不斷瞬間湧現消失的念頭,如果能夠靜靜觀察,這一切原來是那麼豐富。也就在這個時候,我們看到了內在的自己。

從這一刻開始,我們也就開啓了一個領域,一個覺知自己的領域,而這也正念練習的重點。當身體停止躁動以後,我們就要開始面對一個完全不確定的內在世界。因爲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腦海中會冒出什麼想法,過去或未來的哪段故事,會再次進入我們的內心,我們會面臨一開始談到的那種“心不在焉”的狀態,經歷一種內心“無所適從”的體驗。慢慢地,在某些時刻,你可能會感到有些失控,也可能會覺得沮喪,因爲你開始意識到了,自己的內心是那樣忙亂,那樣喋喋不休,沒有秩序。

因此,如果想要獲得內心的平靜,你必須要學着讓自己耐心一點,因爲,沒有一個平靜的到來,是不需要時間積累的。這就像一杯清澈的水,需要時間來慢慢沉澱。這一個無爲等待的過程,你可能會經歷很多內心的躁動,但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在開始階段,就提醒自己要有耐心,並且儘可能放下所有期待,相反,如果你變得很着急,很急功近利,恐怕只能會事與願違,平靜可能永遠不回來。

這裏有一個禪宗的故事。弟子問師父:師父,我多久才能達到內心的平靜啊?師父說:三十年吧。徒弟很着急,說那麼久啊,我等不了那麼久,如果我勤修苦練,晝夜不息地練習,是不是就可以快一點。師父搖搖頭說,如果這樣的話,恐怕你需要五十年了。

所以在正念練習中,你越着急,就會越遠離;越功利,也會越遠離。最好的是,你放下心中的期待,讓一切自然地來去。當然,除了耐心之外,我們也會一些技巧,今天就會大家分享一個具體的方法,就是:如果你要訓練心,你就要給心一個工作做。

這樣講你可能不懂,打個比方,我們這顆心就像猴子一樣,總是胡思亂想,無法安定,這個時候,你要給心一點事情做,就像如果你想讓猴子很聽話地待着,你要給他一些好喫的或好玩的,比如給他香蕉喫,這樣猴子就會聽話,就會安靜下來。

我們內心世界也是這樣的,如果你想讓心安定下來,你就要給心一個事情做,給它一個香蕉,這樣,心就有可能安頓下來,不再亂跑,進而有機會獲得平靜。而這個香蕉是什麼呢?在這裏,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就是,呼吸。你曾經注意過自己的呼吸嗎?有呼吸纔有生命,而呼吸就像一條河流一樣,連接着我們的出生和死亡。每個人都有呼吸,在這個體驗中,就是去感受自然的呼吸,持續地去感受它,別的什麼也不用做,也不用去思考或分析,就只是感受,感受自然的呼吸。這中間會有各種念頭來打擾你,你不用去管它們,念頭會來,也會走,你唯一的工作就是,持續地感受呼吸。在每一個當下,與呼吸建立親密的聯繫,一刻接一刻的,一個呼吸接着下一個呼吸。就是這個練習,我們稱之爲呼吸覺知練習,英文簡稱爲AOB(aware of breath)。

好了,今天就把這個簡單的呼吸覺知方法介紹給大家了。下一節我們會發布錄音指導語,請你在未來幾天,跟隨着指導語來練習,或者如果你願意,也可以自己來做練習。無論如何,記得要投入時間,唯有持之以恆,纔能有所收穫。

最後,我們做個小結,今天我們談到了忙碌,也談到了暫停,談到了如何藉由“忙”和“停”來理解正念,並給大家分享了呼吸的覺知練習,並開始作爲一項每日功課來完成。

今天的主題是有意識地爲此刻停留,你當然可以做每日功課,在呼吸上學會停留,慢慢讓自己在呼吸上安定下來,感受到內在的平靜。也或許,你可以在現實生活的某些瞬間,稍作停留。有一個生活經驗我想分享給大家,就是,現在正是北方秋冬季節交替的時候,也是一個落葉的季節,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曾經留意過一個現象,就是去聽一聽,葉子落地時接觸地面的聲音。這個聲音往往很微小,如果不仔細聽,是聽不到的,它經常會淹沒在汽車和人羣的喧囂之中,淹沒在自己匆匆忙忙的腳步之中。其實,如果你有意識用心去聽的話,往往是可以聽的到的。而且,去聽這個聲音,似乎要抱着一種珍惜的心態,因爲,不知道你是否意識到,一片葉子每年只有一次機會,以這種方式與大地接觸,而這個“觸碰”的聲音,每年也只會發生一次。

我想,如果你覺得好奇,不妨去聽一聽這個聲音吧,或許是在某一天繁忙的工作結束後,你帶着可能有些疲憊的身體,走在回家的街道上,當一陣風吹起,路旁樹上的葉子被吹落了,不妨你停下腳步,去看一看吧,看看那片葉子是如何悠閒地從空中滑落,而在它落地的一瞬間,去聽一聽那片葉子接觸大地的聲音。或許,就在那一瞬間,你內心深處某些溫柔的部分,彷彿又被喚醒,而那片落葉的聲音,好像也可以穿越喧囂,進入到你心裏,讓你的心變得柔軟,也給你的忙碌的心靈帶來一絲安慰和平靜,而這些,或許就是爲此刻停留的全部意義吧。

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幾句詩,它們是來自於顧城的《門前》:

草在結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站着,不說話,

就十分美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