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留給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多爲它那無與倫比的自然風光,西藏的西藏,人間的天堂。來到這裏,你可以抱怨艱苦的生活條件,吐槽令人窒息的高原反應,但唯一不容質疑的就是這裏的壯闊景象。行駛在阿里地區,體驗着"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的奇妙感受。一路高原湖泊接連不斷,一個接着一個的措讓人目不暇接,遇見真正的"一措再措"。沿途戈壁、草甸、山丘等景色輪番變換,令人眼前一亮!如此美景,萬萬不能錯過,只要你在阿里,每一天都會感受到這裏不斷髮生的新變化,這種經歷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感受到的哦~

不用一一介紹,相信喜愛西藏的你一定不會對阿里地區那些著名的景區感到陌生的。不過今天的重點可不是那些神山聖湖,要知道,不只是自然風景引人入勝,阿里地區的人文歷史文化底蘊同樣深厚,而說起人文,很多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一個地方,它和大多數擁有過高度文明的朝代一樣,曾在歷史長河中留下過輝煌的故事,也同樣在朝代的不斷更迭下黯然消退,我想不用多說你心裏也能猜到個大概了,就是位於阿里地區的古格王朝遺址。

佔地約18萬平方米的古格王朝遺址坐落在阿里地區札達縣託林鎮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這處規模宏偉、面積浩大的高原古城爲研究西藏曆史和古代建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圍繞古格都城札不讓的重要遺址還有東嘎、皮央等地均有大量文物遺存。這些散佈在荒原大漠之中的斷壁殘垣、坍毀洞穴、傾塌的佛塔多到難以計數,雖然現有的遺址可以讓後人們知道這裏曾經存在過輝煌的文明,但它卻因過於破敗而使科考難度大大增加。如今的古格故地只有十幾戶人家生活,默默地守着一座空蕩蕩的城市廢墟。

據歷史記載,古格王國曆史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吐蕃王朝的晚期。古格王國是在公元十世紀前後,由吐蕃王朝末代贊普朗達瑪的重孫吉德尼瑪袞在王朝崩潰後,率領親隨逃往阿里建立起來的。到了十世紀中葉至十七世紀初,古格王國雄踞西藏西部,弘揚佛教,抵禦外敵,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後的歷史舞臺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座神祕的高原古城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而曾有過七百多年燦爛文明史,人員多達十餘萬人的古格王朝究竟是如何消逝的,至今仍是迷霧重重。

有關它的消失之謎,比較可信的一種說法是因爲外敵的入侵而導致了王朝的覆滅。從歷史的記載上看,在楊公素《中國反對外國侵略干涉西藏地方鬥爭史》,及伍昆明《早期傳教士進藏活動史》的記載中都有表述,古格王朝的最後一個國王及其家人是被同宗的拉達克王室關進了都城的監獄,從而導致整個王朝走向滅亡。至於拉達克王室爲什麼要這麼做,是因爲當時的古格國王爲了鞏固自己本身的勢力,選擇藉助西方傳教士的力量削弱佛教的影響。然而與其不和的古格王弟弟則趁着僧 侶們發動叛亂的空檔,開始勾結與古格同宗的拉達克王室,並利用拉達克的軍隊攻打了古格都城,企圖推翻古格王朝。

從如今留存下來的遺址可以看到圍繞在古格半山腰還未完工的石樓,有人推測這是在修建的時候,王宮中的古格王起了變故,面對易守難攻的王宮,外敵們強徵百姓前去夜以繼日的修築石樓,而爲了挽救百姓,古格王只得投降。儘管國王已主動投降,但古格老百姓的結局卻依舊很慘,因爲古格王宮下面的無頭藏屍洞就是證明。不過,藏屍洞裏的屍體遠沒有十萬之多,至於那麼多百姓何去何從,輝煌一時的文明如何毀滅這類疑問,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古格王朝雖然早已消失,但它卻爲後人留下了值得研究的寶貴歷史文物。1985年以後,古格王朝被考古發掘後,遺址周圍也被不斷的發掘出了造像、雕刻和壁畫等文物。古格雕塑多爲金銀佛教造像,其中被稱爲"古格銀眼"的雕像則代表了其最高的成就。遺存最爲完整,數量最多的是它的壁畫。這些壁畫風格獨特、氣墊宏大,較全面地記錄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層面。

時至今日,古格王朝遺址的修繕保護工程已經完成,來到西藏阿里的人們依然可以近距離的對它進行參觀與研究,回顧它以往的輝煌與如今的落寞。如此有故事性的地方,我想很多人都不會錯過它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