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溪鎮下徐村文化禮堂舉行落成儀式,該禮堂是今年金溪鎮8座集中開工的文化禮堂之一, 建設資金380萬元全部由鄉賢捐資 ,是下徐村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項民生工程,將真正用之於民,豐富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

吳南傑/攝

下徐村文化禮堂建設是我縣探索農村文化禮堂“民辦民建民享”新機制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我縣農村文化禮堂建設迎難而上、多措並舉,堅持整體聯動、龍頭帶動、功能驅動,截至10月份,全縣共籌集民間資金超1億元,建成文化禮堂220所,全省基層宣傳文化工作暨全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現場會在我縣設置4個觀摩點。

不斷提升“建”的力度

《我們的家園》文化禮堂專題紀實片

“組織拍攝《我們的家園》文化禮堂專題紀實片,開展‘一週一堂’禮堂深度專題報道和‘最美禮堂人’巡迴宣講等有效載體,大力宣傳文化禮堂的各種‘好’和各類‘美’,充分凝聚社會各界共識,不斷提高和擴大文化禮堂知曉率、美譽度,有效調動民間參與建設熱情。”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縣申報要求建設文化禮堂的行政村達到325個,較上年增長300%以上。

根據省市2018年文化禮堂建設精神,縣委宣傳部第一時間組織鎮街開展實地調研,排查摸底,考慮建設週期等問題,下達建設任務109家,指導建設124家,並將文化禮堂建設納入意識形態考覈和爭先創優重點項目,強化剛性要求和軟性引領,充分調動各地互學互比和奮力爭先的建設熱情。

陳勝豪/攝

“在保障原有獎補等政策不變的基礎上,針對村集體經濟薄弱等問題,探索農村文化禮堂‘民建民辦民享’新機制,解決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動力、資金來源和作用發揮問題。”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說,今年金溪鎮發動在外商人籌集資金1000萬元,爲文化禮堂建設掃除資金障礙,受到省政協主席葛慧君的表揚。

按照“省市補一點、縣鄉出一點、村民籌一點”工作方針,我縣設立文化發展1000萬和文化禮堂1000萬“雙千萬基金”,同時出臺獎補辦法和星級評定驗收標準,按照評定結果給予每所禮堂5-25萬元不等獎勵,切實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效應。

不斷提升“管”的強度

陳勝豪/攝

採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方式,組織農村文化禮堂管理員、文化志願者和基層文藝團隊業務培訓20餘期,開展經驗介紹與交流。利用督查組、文化禮堂發展促進會管理使用評估團、市民監督團三支巡查隊伍對全縣文化禮堂管理使用情況不定期巡查,並將巡查情況以手機短信方式通報給縣四套班子領導和各鎮街主要領導,結果納入年度考覈。

在原有文化禮堂實時預警的基礎上,我縣進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如日常巡查扣分,不得參與“流動紅旗”評比,問題嚴重則直接紅色預警。今年運行以來,各鎮街被紅色預警8次,約談鎮街分管領導2次。同時,我縣以文化禮堂實時監測預警體系,實行周督查、月通報等工作推進機制,強化過程控制,開展常態化督查推進,確保文化禮堂早開工、快建設、早見效。

爲打造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升級版”,在完善禮堂三級管理體系上,縣、鄉、村三級建立村民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農村文化禮堂管理運行機制。吸納村幹部、新鄉賢、文化骨幹、創業成功人士等參與農村文化禮堂日常運行管理,通過組織開展文化走親、禮堂文化研究、交流研討活動等,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提升。

不斷提升“用”的熱度

“鄉村文化大走親——‘文化火種’進南城活動”(陳勝豪/攝)

日前,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鄉村文化大走親——‘文化火種’進南城活動”在南城街道前二村文化禮堂舉行,激情的展演贏得羣衆的陣陣掌聲,通過文化禮堂這一平臺,文化走親點亮了“文化火種”,讓百姓實實在在享受到精神文化帶來的成果。依託文化禮堂,持之以恆推進農村文化體育建設深化年這一品牌活動,搭建了縣、片、鄉、村四級賽演平臺。

同時,我縣堅持從羣衆需求出發,因地制宜、量身定製培育十大文體活動品牌,組織舉辦“我們的民星”、“草根”達人秀、美廚娘等接地氣的活動,開展大楠溪、小楠溪等五個片區禮堂聯盟協作交流,使禮堂成爲農民羣衆舉辦文體比賽的大舞臺。積極助力鄉村振興行動,以文化禮堂爲主陣地,開展“百堂千村萬人”移風易俗承諾大行動、百村傳立家規家訓、我們的村歌、禮儀推廣等系列活動,提升鄉風文明,推動鄉村振興。

值得一提的是,我縣將供需對接平臺納入對部門年度考覈,建立網上網下“大菜單”服務平臺,形成暢通的雙向溝通機制。進一步延伸供需對接平臺,針對農村羣衆生活習慣,實現ITV點播平臺重點禮堂全覆蓋,將供需平臺搬到電視上,打通文化惠民最後一公里。截至9月,共篩選推出87個文化服務項目,配送3083次(場)訂單。

不斷提升“育”的深度

近年來,我縣在農村文化禮堂舉行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最美人物評選和展示,設立“善行義舉榜”“民間道德獎”“最美鄉賢榜”等,引導廣大農民羣衆學習“最美”、爭當“最美”。開展好家庭、好鄰居、好婆婆、好媳婦等鄉風評議。以“弘揚紅船精神,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微型黨課比賽爲契機,組織發動全縣文化禮堂舉辦微型黨課比賽,挑選出一批草根講師,以紅船精神爲主題,用微黨課的形式深入各村文化禮堂開展宣講1000餘場。

通過紅色課堂、黨員志願服務等活動,增強羣衆愛國愛鄉情懷,培育愛國文化。創新開展“法治月講堂”、“新青年法律移動超市”、“1元微法律”、“移動法庭車進禮堂”等特色主題項目,增強羣衆法治意識,培育法治文化。開展便民服務、居家養老、技能培訓、家庭醫護指導、青少年課後興趣班、暑期“小候鳥”班等親情化服務,培育友善文化等。

陳勝豪/攝

積極響應羣衆心聲,在省“五有三型”“七個一”建設標準基礎上,開展“1+9”“十有文化禮堂”創建,即在文化禮堂配套建設門球場、燈光籃球場、百姓舞臺等9方面的文體設施,打造“1+9”文化禮堂“永嘉標準”,進一步豐富文化禮堂的文體功能,增強禮堂吸引力和禮堂人氣。目前,全縣已建成“十有”文化禮堂60個,發揮了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記者 範海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