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石學敏,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中醫鍼灸學專家

現代人壓力大,爲了房子、車子、孩子每日奔波,很多人都覺得身心疲憊,回到傢什麼都不想幹。原來大家都沒有意識到這種長期的疲勞是一種病,後來“亞健康”的概念流行,很多人才知道這其實是亞健康狀態的一種。

其實,中醫早就對這種慢性、反覆的全身倦怠有了認識,認爲這是“虛勞”之證,跟肝、脾、腎都關係密切。

疲勞並不是身上沒勁、感覺懶洋洋那麼簡單,身體的其他器官和部位也會有不適的表現,比如頭痛、咽喉痛、肌肉關節痛、失眠健忘、思維遲鈍、注意力不集中等。

由於這是長期疲勞帶來的一系列表現,所以也被稱爲“慢性疲勞綜合徵”,中醫認爲其基本病機是以虛爲主,病在五臟。

《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中指出:“肝者,罷(音同“疲”)極之本”,意思就是肝主管筋的活動,能夠耐受疲勞,是運動機能的根本。肝的功能不好,耐受疲勞的能力就差。

脾是“後天之本”,主四肢肌肉。如果脾傷了,人的中氣就不足,肢體不能得到充養,就會肌肉疲憊、四肢無力。

而腎是人體“先天之本”,腎藏精,主骨而生髓。一旦腎精不足,人就會感覺腰膝痠軟、頭暈頭痛、精神萎靡。

一般來說,疲勞的人多爲勞役過度、情志內傷,通俗一些講,就是工作超負荷和精神壓力大。

對於上班族來說,休息無疑是緩解疲勞最好的辦法。如果是長期疲勞,或者慢性疲勞綜合徵,一次兩次的休息可能並不能徹底消除身體積攢下的勞累,那就更應該給自己放個假,只要有兩週的休息,即使不依靠任何治療,也能徹底消除疲勞。

除此之外,多喫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果,做八段錦、五禽戲等比較溫和的運動,也能起到緩解疲勞的作用。常言道“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只有學會放鬆和休息的人,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當中。

文章內容選編自《經穴養生就是特效藥》 作者:石學敏

點擊下面的標題,閱讀更多養生文章:

一個傳承千年的補腎烏髮方,央視專題推薦,出自藥王孫思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