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40,天過午”。人過了40歲,就像快下山的太陽,漸漸發覺機體功能下降,精力大不如前,經不起熬夜,受不了腰痠背痛,甚至被疾病纏身……這一切變化,很可能跟腎虛有關。

  “腎是先天之本”。西醫認爲,腎臟是排泄器官,負責排毒、排尿,但在中醫的概念裏,腎包含了人體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和泌尿系統,和我們生長、發育、衰老、智力、生育都有很密切的關係。

  一、腎虛的5種表現

  一旦腎虛,人就會出現各種問題,比如呼吸功能減退、水液代謝異常,骨骼、腦髓、耳鼻等都會出現問題,就像一輛汽車,當發動機動力不足時,其他功能也無法繼續使用。

  1 腰膝痠軟

  “腎主骨”,腎能生髓,髓能養骨。腎精虧虛時,骨髓也就“化生無源”,從而導致骨骼失去了滋養。

  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現免疫力降低、腰膝痠軟、精神不足的症狀,甚至牙齒過早脫落。

  ▲腎虛腰疼與勞損腰疼的區別

  2 泌尿系統疾病

  腎臟與膀胱互爲表裏,腎虛會導致膀胱氣化不利,出現前列腺腫大、尿頻、尿失禁、尿量過多或過少、夜尿次數增多、排尿困難等疾病。

  3 腦功能降低

  “腦爲髓之海”,腦髓也依賴腎精的滋養。腎氣不足會造成腦髓的營養不足,從而導致大腦記憶減退、反應減慢、頭痛等症狀,增加失眠、老年癡呆的風險。

  4 耳鳴與失明

  “腎氣通於耳”,腎氣不足時會導致身體虛弱、髓海空虛,就會造成耳鳴、聽力下降;視力與肝臟有關,而肝腎同源,腎虛也會導致視力下降等眼疾。

  5 性功能障礙

  腎精虧虛,生殖能力減弱。隨着年齡的增長,男性睾丸精母細胞會衰退、損傷、老化,逐漸出現少精子症,甚至無精症。

  如果睾丸、前列腺、精囊腺等腎系統的內分泌失調,精子不能正常養育、輸送、儲存,則會導致精子質量下降、畸形精子增多等,造成陽痿、早泄、不育等生殖功能障礙。

  二、保護腎臟做好5件事

  一般的女性到了35歲,男性到40歲,人體機能由盛轉衰,開始出現自然衰老。腎是首當其衝的臟腑,逐漸表現出腎虛的症狀,但具體症狀表現因人而異。

  1、不亂喫藥

  許多止痛藥、感冒藥和中草藥都有腎毒性,如:磺胺類、卡那黴素、鏈黴素、慶大黴素等;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草藥,如: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等。

  若病情需要用藥物時,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對腎臟損害較小的藥物。同時,在用藥期間還應多飲水,以促進藥物的排泄。

  2、飲食清淡少鹽

  鹽攝入太多,鹽中的鈉會導致人體水分不易排出,會加重腎臟的負擔。

  3、不憋尿

  尿液瀦留在膀胱,容易繁殖細菌,間接感染腎臟。

  4、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壓

  血壓、血糖控制不好造成血管硬化,導致腎臟病變。

  5、定期檢查

  最好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尿液和腎功能檢查,尤其女性懷孕時,應該監測尿常規、腎功能等。

  三、防治腎虛,多做這5件事

  當然,防治腎虛,不是靠單一的藥物或者食療就可以做到的。與其每天發愁喫什麼,以下5種補腎法更簡單易行,男女都適合!

  1

  外勞宮補腎法

  每晚臨睡前將兩手背緊靠腰部,仰臥於牀上,5-10分鐘後,其熱感會逐漸傳遍全身。

  2

  搓腰眼

  “腰爲腎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脈,增強腎臟功能。每次便後,用搓熱反雙手搓腰眼36次,你會感到腰部發熱。

  3

  熱水泡腳,按揉湧泉穴、腎俞穴

  每晚用熱水泡腳,並反覆揉擦兩腳心的“湧泉”穴30-50次,反覆拍打、叩擊、推揉、按摩腰部雙側的“腎俞”穴30-50次,則效果更佳。

  4

  按摩太溪穴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按摩30-50次。

  5

  按摩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四橫指處,將兩手搓熱,在腹關元穴處按摩30~50次,可強腎固本,有利於延年益壽。

  四、一碗食療粥,平補腎氣

  小健再給大家推薦一款可以日常飲用的食療粥,調理腎氣、溫補腎精,事半功倍。

  三仁養腎粥

  腰果10克、芡實10克、花生5克、粳米250克、核桃10克。

  像平時煮粥一樣即可。最好不要丟掉花生衣和核桃的分心木,這樣補益腎精的效果更好,也可以加入少許肉蓯蓉一起煮粥。

  這道粥有平補陰陽的作用,寒性或熱性體質的人都可以喫。

  冬季寒涼,我們容易出現陽氣不足、腎精虛弱等情況。除了通過日常飲食和運動調理以外,如果症狀明顯,可以諮詢醫生後用中藥調節哦。

  文章已同步至網易新聞、騰訊新聞、天天快報、QQ瀏覽器、QQ看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