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導讀

一位幼兒園老師的心聲:請別再用氾濫的愛溺斃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信心……

「 一位幼師的心聲 」

我是一名幼兒園老師,有時候感覺現在的孩子讓我感到震驚,遇到困難只會哭着喊媽媽,甚至有的孩子5歲了,還不會自己喫飯、上廁所。如果犯了錯,家長竟然說:您批評我,別說孩子。看着這些孩子和家長,我真是極度震驚!

早期教育太重要了。往往孩子出了大問題,家長才會意識到,已經來不及了!這樣的情景常常讓我感到難過,也爲很多孩子的未來擔憂。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

十八世紀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曾提出:環境變化是物種變化的原因。

孩子是無辜的,他們的任性,是家長溺愛縱容的結果。因爲家長無視他們的獨立性,捨不得他們喫苦,事無鉅細,都要包辦代替,剝奪了他們獨立發展的機會,才使得他們手腳笨拙,離開父母寸步難行。

下面是美國教科書上羅列出來的,在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時,在各個年齡階段要求做到的事情:

用杯子喝東西:8-12個月

自己喫東西:8-14個月

穿夾克或毛衣:2-3歲

穿鞋襪:2-3歲

繫鞋帶:4-6歲

刷牙:2-3歲

洗手:2-3歲

梳頭:4-6歲

整理衣櫃的衣物:5-7歲

選擇次日的衣物:6-8歲

從頭到腳自己穿着:5-6歲

洗澡:6-7歲

洗頭:7-8歲

吹乾頭髮:12-14歲

到商店買衣服:10-14歲

家長們不妨仔細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具備與其年齡相應的生活自理能力,靠自己的力量打理好生活上的這些瑣事呢?

如果不能,是孩子太笨,根本就學不會?還是家長憑着一廂情願的溺愛剝奪了他們學習的機會和發展的可能。

「 中美孩子孩子成長對比 」

在中國,如果一個孩子積極的幫助父母做家務,那一定會被誇張爲孝順,不過,在外國朋友看來,孩子做家務並不是什麼稀奇事。

或許是文化的差異導致教育方式的不同,不過我們應該要認識到的是,相比如今許多家庭對孩子的過分寵溺,國外的家庭教育實在要比我們高明的多。

中國孩子與美國孩子有何不同:中國孩子抱大,美國孩子爬大。

我們每個人都處在親子關係之中,是處於與孩子的親密與融洽的關係,孩子是通過母親來到這個世界,但並不是爲你來的,在他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就註定了他是獨立的,父母的存在是幫助孩子成爲他所想要成爲的那樣一個人。

「 孩子3歲前必學的10項技能」

1、拿杯子喝水教給給孩子的杯子,讓孩子自己學習拿住杯子喝水並且能做到不灑出來。畢竟幼兒園都是用的統一的杯子喝水,如果孩子不會用水杯喝水,對孩子在幼兒園的飲水量很有影響哦~

2、走路:孩子學會走路後,每次出門儘量讓他自己走路,減少抱或是坐手推車。上下樓梯也儘量讓他自己爬。

3、自己喫飯:讓孩子學會自己喫飯,比桌椅、地面整齊清潔要來得重要。

4、自己洗手:你可以給孩子示範你洗手的過程,讓孩子學習並加以練習。

5、如廁訓練

6、獨立穿脫衣服和鞋襪

7、刷牙

8、摺疊衣服

9、收拾玩具

10、用語言表達:

孩子的成長必須靠自身的力量。你不能代替孩子生活一輩子,真愛孩子的話,一定要注重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在尊重信任的基礎上,該放手時就放手,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引導孩子形成自立的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從小就獨立的孩子才自信,自信而獨立的孩子更懂得自愛與愛人,走入社會後更從容不迫,應對自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