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雙十一”快遞還沒收完,黑五又雙叒叕到了!

Yee君說——

譯言鵝們,“雙十一”剁的手還痛不痛?快遞還剩幾個沒收?Yee君溫馨提示:“黑五”要到啦!!!驚不驚喜?興不興奮?畢竟,“黑五”在我們的印象裏,既沒有永遠湊不齊的滿減訂單,也沒有永遠趕不上的滿送名額,實打實的便宜,沒有一絲技術套路(畢竟歪果仁的數學沒有我們好(傲嬌臉))。然而,圖樣圖森破,是我們想的太簡單。

(似乎找到了國內某二手車平臺廣告的靈感來源)

黑色星期五是傳統意義上假日購物季的開始,你可以看到成羣結隊“飢渴”的消費者在凌晨就站在商店門外排隊,以確保他們不會錯過那些打折到手軟的電視、略微褪色但便宜的要死的牛仔褲和智能手機。

但是,隨着越來越多的零售商開始淡化“黑色星期五”在聖誕節購物中重要性,“黑色星期五”是否開始失去了它以往的吸引力?隨着消費者各大折扣的預知能力變強,這對零售商的利潤率會有一些影響?

黑色星期五的真正含義

曾幾何時,聖誕節的燈光、馬術、音樂和商品熱賣都是在我們開心的過完感恩節之後才相繼開始的,這大概算是黑色星期五的出生時刻吧。

我們對於“黑色星期五”的起源並不清楚,歷史上1869年人們第一次有記錄地使用“黑色星期五”來指代導致股市暴跌的黃金市場崩盤事件。一篇很火熱的報道曾經解釋說,黑五指的是零售商實現全年盈利的那一天。

一年中最後兩個月通常佔零售商整年收入的20%,佔到總利潤的三分之一。儘管如此,上面報道中的解釋也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說服力,更多的是製造出了一個營銷神話。

根據一些歷史頻道網站的說法,黑色星期五“真實的故事”是,費城警方當年是用這個詞來描述感恩節過後,郊區居民湧入費城觀看海軍與陸軍足球賽時發生的一場騷亂。

無論如何,隨着“聖誕節的變化”,黑色星期五越來越像是企業在一些節日之前就利用這種熱鬧的氣氛所做的一種營銷策略,黑色星期五的時間一年比一年早,這一天的重要性也正在日益減弱。

如果你“報名”參加了一年一度的“黑色星期五”,你就會在那天感受到寒冷的力量會大於你的激情。對於每一個摩拳擦掌的討價還價者來說,他們把這一天當成了一場馬拉松比賽,只爲得到這個季節最划算和火熱商品。而另一些人則呆在家裏,他們生怕自己在搶購的路上被人踩到、推到,所以與其爲了黑五爭破頭皮,不如自己在家遠離鬧市,悠然自得。

造成大家黑色星期五”態度截然不同的原因不僅僅是有些人對廉價商品並不感冒,心理學研究表明,有幾個因素將會決定着你喜歡商場中的哪些區域衣服區,電子等)。有些人只是單純的不喜歡購物中的社交層面

你在商場裏最喜歡去哪裏呢?

心理學學者將人分成兩類:一類人更注重完成自己事情(目標型),另一類人則更注重與他人建立聯繫(社交型)這個想法包裝在所謂的目標理論中。

以達成目標爲任務的購物者通常更關注怎麼儘快找到他們需要的東西,而且可以花費最少的精力。另一方面,以社交爲導向的購物者在購物時喜歡別人陪着她們,一邊聊天一邊逛街

有實驗證據表明,前者更有可能跟隨大多數人的選擇,即有很強的從衆心理,這反而會導致他們在一次購物當中什麼都沒買到。同樣的研究表明,社交型購物者會被其他消費者的存在所激勵。當週圍有其他人的時候,這些社交型購物者會更加享受這種體驗,即使他們之間並沒有直接的互動。

這種購物者之間的差異也可以歸結爲不同羣體對個人空間的期望值的不同。心理學學者在他們所謂的“場地理論”中談到了這種偏好。如果你曾經有這樣感覺:當一些自來熟的陌生人拉着你給你講故事,或太過靠近你的這些行爲讓你感到厭惡。那麼你很可能是一個對個人空間需求更多的人。

商店裏其他購物者的存在,也在心理上激發着對個人空間需求不同的人羣。那些不需要太多私人空間的人在周圍有許多人的時候會感到非常興奮。對於那些需要更多個人空間的人來說,上面同樣的情景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一種壓力。壓力是每個人都最不希望擁有的東西,作爲消費者,我們在商場做的幾乎每件事都是爲了減輕壓力——從尋找商場裏的美食,到購買你一眼相中的大屏電視。

綜上所述,這兩個理論解釋了人們對黑色星期五不同看法和態度的源泉

爲不喜歡的購物者提供“一絲生機

從感恩節開始到剁手星期一之間的五天時間裏,全美將近三分之二的人們都會外出購物。然而黑色星期五仍然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購物日,大約有一半的美國人會在那天從家中全副武裝的出發去參加這一狂歡的節日。

如果你看到這些數據的第一反應是:刺激那麼你很可能是一個社交購物者,喜歡狩獵的刺激,發現自己適合的羣體並充滿活力。

相反,如果你對這些數字的反應就是你要在網上買根治療牙痛的根管,那麼恭喜你,你與實體店可能無緣,你更有可能是一個目標的購物者,這羣人更喜歡在商場中直奔目的地並在半小時內結束戰鬥。你也可能會因爲商場裏大家擠來擠去而感到煩惱,但這就是競爭性購物的標誌,你沒法避免。所以你最好不要提前打電話給牙醫——牙痛也許是你自願的參與到黑色星期五狂歡中的唯一原因(網上購物

接下來,我們要知道大多數“黑色星期五”的忠實信徒都是衝着大減價去的,這意味着他們會首選那些大賣場和百貨公司。反其道而行之,如果你不想擁擠,你的第一站應該是當地的精品店和小商店,因爲這些地方在一天的早些時候不會那麼繁忙。

當大多數買完黑五清單上的這些物品後,大一點的商店就會開始清倉,這時候你就可以殺入商場裏了。儘量避開大的購物中心,去那些方便你停車的商圈。這樣可以讓你有某種程度上的控制感,以防你像個沒頭蒼蠅一樣不知去

在一天將要結束的時候,你可以查看你購物清單上的戰果,對你買到的便宜貨感到開心和滿足,同時保持頭腦的清醒(要花光了)

如果你讀到現在只是爲了更好地理解你的另一半爲什麼不想和你一起度過這個最特別的消費節日,那就大方承認你們之間的心理差異吧。你只需要天生的社交型購物者的熱情來對待黑色星期五,我保證你可以獲得足夠的快樂。不要擔心那些對黑五抵制的人——他們最後也會在舒適的家中享受剁手星期一帶來的便利和實惠

END

作者:Michael Breazeale

原文標題:

The psych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ose who love and those who loathe Black Friday shopping

譯者:Sara Yang

編輯:楊柿子

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在譯言整合發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