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中式手工傢俱,一般有以下幾道製作工序:畫線、刮、刺、鑿、雕、組裝、打磨、表面處理。傳統傢俱製作的質量優劣,最主要是取決於木匠的“刮、刺、鑿”等基本功是否過硬,而組裝和打磨,則影響了傢俱的使用壽命和外觀。

慢工才能出細活:傳統傢俱的這些老手藝,還有多少人會?

1、組裝:捱打木和剎活

傢俱的組裝又分爲試裝和剎活兩道工序。試裝,就是將整件傢俱組裝起來看看榫卯是否合適,傢俱是否方正,縫口是否嚴緊。在試裝時,一定要在錘敲的地方墊上一塊平木,北京的木匠,俗稱其爲“捱打木”,目的是爲了不使錘子直接擊打傢俱部件而留下痕跡。

除了錘敲之外,傢俱試裝時還要用眼觀、手量(用木條對角丈量)來看傢俱整體是否方正。以前沒有3米或者5米的捲尺,用的都是木尺、木摺尺,雖然不方便,但這道工序必不可少,是保證傢俱質量的關鍵工序。只有在傢俱方正不皮楞、不竄角的情況下,纔可以正式組裝。

慢工才能出細活:傳統傢俱的這些老手藝,還有多少人會?

如果發現傢俱各部件相連的地方縫口不嚴,就要用剎鋸剎嚴實。剎活,就是把傢俱的連接部位打開一道縫,這道縫的寬窄要小於剎鋸的厚度,這樣用剎鋸時就可以一鋸剎兩邊,使兩個相接部件的接口嚴絲合縫。剎活的原理,就是用剎鋸使傢俱接合部位的鋸痕犬牙交錯,接觸表面的木纖維呈粗糙的絨毛狀,互相緊密交織在一起,即有剛性又有韌性。如果再塗上魚鰾膠,還可以增加鰾膠的滲透面積和深度。

剎活工藝要求十分嚴格,根據傢俱部件情況來確定剎半鋸,一鋸或兩鋸。由於剎活時不能傷到榫卯,因此剎不到位的地方要鏟活,就是用扁鏟剷除多餘的部位,直到剷平縫口嚴實爲止。

慢工才能出細活:傳統傢俱的這些老手藝,還有多少人會?

一件傢俱如果榫卯結構嚴緊,是不需要用很多膠的。如果榫卯結構不嚴,在縫口就會出現一道黑線,這是由於縫口不嚴留有過多的膠而產生的現象。這種情況,被老木匠們諷刺爲“嚴不嚴拿鰾填”,縫口不嚴,會影響傢俱的使用壽命。因此,選擇傳統工藝的傢俱時,可以此來判斷木匠的手藝高低。

2、打磨:銼草和牛角

整個傢俱試裝完成後,要拆散再對各個部件逐一進行打磨。打磨,就是利用刮刀、馬牙銼、銼草、麻絨進行多道工序加工,使傢俱的每一個部件的四面,都能見光無茬。所有棱角都需倒去硬棱,使整個傢俱的棱角不生硬,使每一個線條平整、潤滑、飽滿。傳統手工傢俱製作中,並不單設打磨工,從配料、刮、刺、鑿,直到整個傢俱製作完成,都是一個工匠完成。

慢工才能出細活:傳統傢俱的這些老手藝,還有多少人會?

傳統打磨工藝用的材料是銼草。銼草是天然植物,又名節節草、木賊。銼草全身帶毛刺,秋天時收割,晾乾存好備用。使用時,用溫水浸泡就又可恢復直挺,毛刺完全張開,可用以傢俱部件表面的打磨,尤其是對雕刻紋飾、線條的打磨。

銼草打磨,即保證了傢俱各部件的光滑和亮度,又不傷雕刻紋飾,是即天然又環保的打磨材料。用水磨的原因,主要是木材遇水會起毛刺,用水磨會隨磨隨起刺,又隨時被打磨掉,使整個傢俱光亮潤滑,有非常好的手感。

慢工才能出細活:傳統傢俱的這些老手藝,還有多少人會?

傳統傢俱的表面處理工藝,還有一種“幹磨硬亮”的工藝。就是用牛角製成的工具,在已經細磨的傢俱部件上使勁磨,使傢俱表面形成一層類似於膜和殼的感覺,有一種晶瑩剔透的視覺效果。經過“幹磨硬亮”的處理的傢俱,一般可以不燙蠟或者只需要燙很薄的一層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