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战明和他的妻子陈若珠是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束离子束装置与技术专业84届的同班同学,现在都在兰州理工大学工作。李战明留学归来后在兰州理工大学工作,陈若珠也调到了这所大学教书。

三十多年前,李战明和陈若珠第一次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当时年轻,所以想学一些先进时髦的东西,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各种仪器设备也都非常感兴趣,所以就选择了电子工程系。"李战明笑着说,"也就是那个时候我遇到了陈老师,我是学习委员,她是生活委员。"李战明和他的妻子陈若珠是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束离子束装置与技术专业84届的同班同学,现在都在兰州理工大学工作。

李战明教授是博士生导师,2003年至2013年间曾任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电信工程学院院长。陈若珠副教授是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舞台机械研究。李战明和陈若珠时常追忆当年在交大的青春岁月,言谈举止之间透着一种相濡以沫的和谐,洋溢着三十年心心相印的不老爱情。

李战明,1962年2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1984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1987年8月在英国STRATHCLYDE 大学电子电气工程系获硕士学位。2010年10月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1987年9月起在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科技论文100多篇,其中20余篇被三大索引收录,在所从事的多项纵横项科研项目中,有7项经甘肃省科技厅组织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以上,其中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西部专项)"阳极焙烧先进技术开发"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单片机控制器的研究与产品开发"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陈若珠,生于1963年,正高级工程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1984年7月在航天部510所工作,参与多功能离子镀膜机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6月在甘肃工业大学机械工厂从事舞台机械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参加的"舞台工程成套机械设备"项目获甘肃省经贸委优秀新产品、新技术成果一等奖,"舞台旋转升降组合机械装置"、"舞台吊杆类机械装备"获机械工业部教育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剧场升降、起吊、防火及自动化设备"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参加的"长安大戏院舞台机械工程"获机械部第五界优秀设计二等奖,参加的"现代化剧场控制系统的结构及控制策略的研究"获甘肃省教育厅的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的"基于互联网的远程为控制器开发及关键技术研究"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青春,留在学习的交大

如今,李战明教授已经五十多岁了,但他的眼神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年轻的朝气与活力。"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每天都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早上8点按时上课,中午12点放学,我和同学有时候先在教室学习,等到12点半人少了,再去食堂吃饭。下午放学以后就去自习一直到晚上10点半教室关门。"李战明教授回忆说,"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我们都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只有在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以后我们才会干其他事情。"

李战明和陈若珠一致认为,在学习上,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方法,唯一的学习方法就是刻苦努力。在他们看来,交大最大的优点就是十分重视学生基础课的学习,高数、电工、电磁学等学科老师教得很细,大学四年为以后继续学习以及未来工作可以打下很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交大对电工实习等也很重视,有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当年交大可没有你们现在这么多高端设备,你们现在编程就是在小小的计算机上打代码,当时交大只有一台计算机,占了两个房间那么大,我们写好程序交给专门的程序员输到计算机里,然后用纸带打孔,再让程序员看输出的结果是什么,非常复杂。"李战明回忆说,"当年的学习条件远没有现在好,上机实践的机会也很少,所以珍惜每一次上机实践的机会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除此之外,良好的学习氛围也督促着他们的不断进步。"每天早晨,在荷花池旁都会聚集很多学生,广播里会放英语,我们就在那里边听边读。"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富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当年交大的社团活动不多,也没有网络和电视,课余生活并不像现在那么丰富。"陈若珠老师补充道,"我们当年的课余生活也就是去图书馆看看书,或者做一些运动。我喜欢打乒乓球、篮球,他喜欢打排球。"但也正是因为没有太多事情的干扰,他们能够静下心来心无旁骛的努力学习,让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因为都是班委,平时接触就很多,不过那个年代明文规定大学生不许谈恋爱,男、女生之间的感情比较懵懂,大家也都不擅于表达。所以,他们之间虽然互生情愫,但直到大四快毕业李战明才对陈若珠表达了感情。"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稀里糊涂地就答应了!"陈若珠略带羞涩地说。俩人走到了一起,为四年大学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事业,基于不断的学习

大学毕业后,陈若珠在航天部510所工作。李战明被公派到英国STRATHCLYD大学留学一年并获硕士学位。

一年的留学生涯,李战明收获了很多。"不得不承认,在当时国外的科技水平比国内强很多,在留学的一年里,我长了很多见识,学到了很多国内学不到的知识。"不过在他看来,最大的收获还是接触了很多不同国家的人,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也建议大学生毕业以后应该去国外深造。李战明解释到,在国外,企业和学校联系非常紧密,学校经常和企业有很多合作项目,研究生们有很多机会和导师一起做项目,提高实践能力。还可以接触到很多尖端科技,有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与感悟,是很值得的。

李战明留学归来后在兰州理工大学工作,陈若珠也调到了这所大学教书。李战明在担任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电信工程学院院长的十年间,他克服了甘肃地处偏僻,人才少、资金少等困难,他把学校的控制学科一路从硕士点提升到二级博士点、一级博士点,最后提升到博士后流动站,这也是西北五省唯一的控制学科博士点。

陈若珠在舞台机械控制方面颇有研究,并且和李战明负责的学院有很多合作,二人在工作上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一起做出了很多贡献。在他们看来,工作不只是将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而已,也是一个重新学习、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的过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提升自己才能够不掉队,每做一个项目都要新学很多东西。"陈若珠说到。

母校情深,情缘交大,他们在交大度过了美好的青春,如今,他们对在校生有许多建议与期盼。李战明说:"有些大一新生刚入学,会有一些不适应,但是每个人都有适应的过程,只不过有快有慢,所以应该尽量调整好自己,按部就班地学习。"陈若珠建议同学们首先要以课本知识的学习为主,打好基础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可以学一些和专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他们一再强调,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在完成好学业后再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如适当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同时锻炼好身体也是很必要的,多锻炼,多运动,有一个好身体未来是很受益的。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于西安交通大学校友网、兰州理工大学师资队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