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戰明和他的妻子陳若珠是西安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電子束離子束裝置與技術專業84屆的同班同學,現在都在蘭州理工大學工作。李戰明留學歸來後在蘭州理工大學工作,陳若珠也調到了這所大學教書。

三十多年前,李戰明和陳若珠第一次來到西安交通大學。"當時年輕,所以想學一些先進時髦的東西,對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各種儀器設備也都非常感興趣,所以就選擇了電子工程系。"李戰明笑着說,"也就是那個時候我遇到了陳老師,我是學習委員,她是生活委員。"李戰明和他的妻子陳若珠是西安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電子束離子束裝置與技術專業84屆的同班同學,現在都在蘭州理工大學工作。

李戰明教授是博士生導師,2003年至2013年間曾任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電信工程學院院長。陳若珠副教授是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舞臺機械研究。李戰明和陳若珠時常追憶當年在交大的青春歲月,言談舉止之間透着一種相濡以沫的和諧,洋溢着三十年心心相印的不老愛情。

李戰明,1962年2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導師,甘肅省第一層次領軍人才。1984年7月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1987年8月在英國STRATHCLYDE 大學電子電氣工程系獲碩士學位。2010年10月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1987年9月起在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學科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發表科技論文100多篇,其中20餘篇被三大索引收錄,在所從事的多項縱橫項科研項目中,有7項經甘肅省科技廳組織鑑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以上,其中國家863科技攻關項目(西部專項)"陽極焙燒先進技術開發"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甘肅省科技攻關項目"基於互聯網的網絡單片機控制器的研究與產品開發"獲得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陳若珠,生於1963年,正高級工程師,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導師。1984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1984年7月在航天部510所工作,參與多功能離子鍍膜機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89年6月在甘肅工業大學機械工廠從事舞臺機械的控制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工作,參加的"舞臺工程成套機械設備"項目獲甘肅省經貿委優秀新產品、新技術成果一等獎,"舞臺旋轉升降組合機械裝置"、"舞臺吊杆類機械裝備"獲機械工業部教育司科技進步一等獎,"劇場升降、起吊、防火及自動化設備"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參加的"長安大戲院舞臺機械工程"獲機械部第五界優秀設計二等獎,參加的"現代化劇場控制系統的結構及控制策略的研究"獲甘肅省教育廳的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參加的"基於互聯網的遠程爲控制器開發及關鍵技術研究"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青春,留在學習的交大

如今,李戰明教授已經五十多歲了,但他的眼神卻能讓人感受到一種年輕的朝氣與活力。"在學校的時候,我們每天都過着按部就班的生活。早上8點按時上課,中午12點放學,我和同學有時候先在教室學習,等到12點半人少了,再去食堂喫飯。下午放學以後就去自習一直到晚上10點半教室關門。"李戰明教授回憶說,"學生的第一要務是學習,我們都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只有在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以後我們纔會幹其他事情。"

李戰明和陳若珠一致認爲,在學習上,沒有什麼投機取巧的方法,唯一的學習方法就是刻苦努力。在他們看來,交大最大的優點就是十分重視學生基礎課的學習,高數、電工、電磁學等學科老師教得很細,大學四年爲以後繼續學習以及未來工作可以打下很堅實的基礎。不僅如此,交大對電工實習等也很重視,有一些實踐操作的機會。"當年交大可沒有你們現在這麼多高端設備,你們現在編程就是在小小的計算機上打代碼,當時交大隻有一臺計算機,佔了兩個房間那麼大,我們寫好程序交給專門的程序員輸到計算機裏,然後用紙帶打孔,再讓程序員看輸出的結果是什麼,非常複雜。"李戰明回憶說,"當年的學習條件遠沒有現在好,上機實踐的機會也很少,所以珍惜每一次上機實踐的機會是我們唯一能做的。"

除此之外,良好的學習氛圍也督促着他們的不斷進步。"每天早晨,在荷花池旁都會聚集很多學生,廣播裏會放英語,我們就在那裏邊聽邊讀。"良好的學習氛圍讓他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富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認真學習的態度。

"當年交大的社團活動不多,也沒有網絡和電視,課餘生活並不像現在那麼豐富。"陳若珠老師補充道,"我們當年的課餘生活也就是去圖書館看看書,或者做一些運動。我喜歡打乒乓球、籃球,他喜歡打排球。"但也正是因爲沒有太多事情的干擾,他們能夠靜下心來心無旁騖的努力學習,讓大學生活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因爲都是班委,平時接觸就很多,不過那個年代明文規定大學生不許談戀愛,男、女生之間的感情比較懵懂,大家也都不擅於表達。所以,他們之間雖然互生情愫,但直到大四快畢業李戰明纔對陳若珠表達了感情。"我當時也不知道怎麼回事,稀裏糊塗地就答應了!"陳若珠略帶羞澀地說。倆人走到了一起,爲四年大學生活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事業,基於不斷的學習

大學畢業後,陳若珠在航天部510所工作。李戰明被公派到英國STRATHCLYD大學留學一年並獲碩士學位。

一年的留學生涯,李戰明收穫了很多。"不得不承認,在當時國外的科技水平比國內強很多,在留學的一年裏,我長了很多見識,學到了很多國內學不到的知識。"不過在他看來,最大的收穫還是接觸了很多不同國家的人,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他也建議大學生畢業以後應該去國外深造。李戰明解釋到,在國外,企業和學校聯繫非常緊密,學校經常和企業有很多合作項目,研究生們有很多機會和導師一起做項目,提高實踐能力。還可以接觸到很多尖端科技,有不一樣的人生體驗與感悟,是很值得的。

李戰明留學歸來後在蘭州理工大學工作,陳若珠也調到了這所大學教書。李戰明在擔任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電信工程學院院長的十年間,他克服了甘肅地處偏僻,人才少、資金少等困難,他把學校的控制學科一路從碩士點提升到二級博士點、一級博士點,最後提升到博士後流動站,這也是西北五省唯一的控制學科博士點。

陳若珠在舞臺機械控制方面頗有研究,並且和李戰明負責的學院有很多合作,二人在工作上相互幫助,相互合作,一起做出了很多貢獻。在他們看來,工作不只是將大學所學的理論知識用於實際而已,也是一個重新學習、不斷學習、不斷提升的過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我們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充實提升自己才能夠不掉隊,每做一個項目都要新學很多東西。"陳若珠說到。

母校情深,情緣交大,他們在交大度過了美好的青春,如今,他們對在校生有許多建議與期盼。李戰明說:"有些大一新生剛入學,會有一些不適應,但是每個人都有適應的過程,只不過有快有慢,所以應該儘量調整好自己,按部就班地學習。"陳若珠建議同學們首先要以課本知識的學習爲主,打好基礎十分重要,在此基礎上可以學一些和專業有關的知識和技能。他們一再強調,學習是學生的第一要務,在完成好學業後再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如適當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同時鍛鍊好身體也是很必要的,多鍛鍊,多運動,有一個好身體未來是很受益的。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於西安交通大學校友網、蘭州理工大學師資隊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