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寧德時代、三星SDI、LG化學等中日韓電池巨頭積極佈局歐洲電池市場,在當地建立大型動力電池工廠,並與大衆、寶馬、雷諾等一線車企簽署了鉅額長期供貨協議。國內動力電池產業鏈各環節龍頭具備全球競爭力,已逐步進入海外整車和電池企業供應鏈。

以前我總覺得2020年挺遙遠的,零幾年時候看科幻電影,都把未來時間設定在2020年之類的,這還有12天就到了!

感慨之餘,整理了一份2020年1月1日開始執行的各行各業新規,有的真會影響到咱們生活、投資,馬一下:

新能源汽車迎向上拐點,一篇文章講述電池產業鏈投資機會

還有一個我表中沒列出來,事兒發生在歐洲,對A股影響實打實的:2020年1月1日,歐洲碳排放新規就要生效,這將大幅度增加歐洲電動車銷量。

同時,國內新能源汽車也迎向上拐點,這爲電池產業鏈帶來投資機會。


▍要點一:2020年歐洲碳排放新規激發電動車熱潮

爲了抑制汽車尾氣對生態環境的破壞,2020年歐洲即將迎來新一輪碳排放新規,這將嚴重影響乘用車結構。

歐洲碳排放新政將新等級乘用車平均CO2排放目標設定爲95g/km(摺合每百公里油耗4.1L),較此前大幅下降20.8%。

新規定只設定2020年爲緩衝器,但也需要95%新車滿足要求,2021年必須全部達標;若超出目標值1g/km需繳納罰款95歐元。

新能源汽車迎向上拐點,一篇文章講述電池產業鏈投資機會

然而,歐洲多國實際碳排放量遠大於新規要求,主要源於乘用車電動化率較低。除了挪威電動化率高達51.8%,其他國家電動化率普遍低於10%。

新規將引發電動車熱潮,天風證券預計2020年歐洲電動車銷量將高達94萬輛(增速接近翻倍),電動化率將由3.17%提升至7%;未來五年仍將保持30%高速增長,直至2030年電動化率高達46%。

汽車巨頭也紛紛推進歐洲電動車戰略。日前外媒報道,特斯拉計劃在歐洲4號超級工廠,實現75萬輛EV量產目標。大衆集團11月發佈了第68輪戰略規劃,未來五年大衆集團將在混合動力、電動出行和數字化領域投入近600億歐元。

新能源汽車迎向上拐點,一篇文章講述電池產業鏈投資機會

新能源汽車迎向上拐點,一篇文章講述電池產業鏈投資機會

▍要點二:國內2020年新能源汽車拐點出現

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環比上升27.1%至9.5萬輛,同比降幅仍然高達43.7%;1-11月累計銷量達104.3萬輛,同比微增1.3%。

若1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保持近10萬輛,2019年全年銷量近115萬輛,較2018年銷量微降4.2%。

隨着補貼政策滑坡(2019年單車型最高補貼由10萬猛降至3萬)、國五標準切換至國六價格擠壓基本結束,2020年新能源汽車政策邊際改善,爆款車型也將激發市場需求。

政策方面,工信部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規劃》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車汽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這就需要新能源汽車銷量保持30%增速。

產品方面,特斯拉已經開始預售國產Model 3 電動汽車,比亞迪的“王朝系列”新款車型、廣汽的Aion S、吉利幾何A等優質產品有望激發需求。

中信預計,新能源汽車2019/2020/2021年總銷量有望分別達到130/166/225萬輛,增速分別爲6%/28%/35%

新能源汽車迎向上拐點,一篇文章講述電池產業鏈投資機會

▍要點三:電池擴產能已成全球共識

在全球電動車銷量提速背景下,國內外電池龍頭積極擴張動力電池產能。歐盟七國與Northvolt共同組建歐洲電池聯盟,建設64GWh電池產能;寧德時代、三星SDI、LG化學等中日韓電池巨頭積極佈局歐洲電池市場,在當地建立大型動力電池工廠,並與大衆、寶馬、雷諾等一線車企簽署了鉅額長期供貨協議。

寶馬和寧德時代簽訂73億歐元的電芯採購合同,一時風光無二→《寶馬追加A股龍頭鉅額訂單,低估值產業鏈利好催化不斷!》。

在正負極材料、電解液方面,國內巨頭也加緊提升產能。天賜材料投資建設年產2萬噸電解質基礎材料、15萬噸鋰電材料項目,屆時公司將具備20~25萬噸左右電解液及上游主要原材料生產能力;石大勝華投資建設4000噸/年硅碳負極材料項目。

新能源車銷量轉好,帶動電池巨頭擴產能,動力電池從原材料到組裝都將受益。


▍買什麼?關注兩大投資主線

主線一:動力電池全球供應鏈

國內動力電池中游各環節洗牌接近尾聲,格局將趨於穩定。

前面提到補貼退坡,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需求驅動過渡中,最下游主機廠降本提質的要求逐級往上游各環節傳導,從而推動各環節洗牌,集中度提升。

四大材料的行業集中度穩中向上,除了三元材料格局相對分散外,其餘環節CR3均在50%以上。動力電池逐步形成“一超多強”局面,行業CR3和龍頭寧德時代的市佔率逐年提升。


國內動力電池產業鏈各環節龍頭具備全球競爭力,已逐步進入海外整車和電池企業供應鏈。

電池環節,國內多家企業已經跟海外主機廠開展合作,其中寧德時代的客戶結構可以與松下、LG化學、三星SDI媲美。

材料環節,除了動力用正極材料,海外三大電池巨頭的其餘材料均有國內供應商在供貨。


國內動力電池產業鏈各環節通過技術研發和工藝改進,產品品質與海外競爭對手接近,而受益於國內完整的產業鏈配套、相對便宜的人力和能源成本,具備明顯的成本優勢。因此,供應產品類型將逐步從中低端向高端滲透,供應比例提升。


相較於需求彈性,短期更看好特斯拉國產對國內動力電池產業鏈的品質背書。

國產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商之一是南京LG工廠,國內材料廠有望通過給南京LG化學供貨進入特斯拉供應鏈。

我們假設南京LG供應比例60%,基於材料企業給南京LG供貨比例20%-50%不等,做國產特斯拉對材料企業20年業績影響的敏感性分析,大部分環節公司的淨利潤彈性在5%以下。

新能源汽車迎向上拐點,一篇文章講述電池產業鏈投資機會

特斯拉國內工廠滿產後帶來量的彈性較大,隨着規模效應發揮,彭博社釋放消息稱特斯拉明年Model 3會降價30%(特斯拉想通過使用更多中國生產的零件而降低成本,從而避免徵收關稅,最終是車輛的售價降低,不過這件事情特斯拉並不原意公開表明,這個消息還沒證實大家聽聽就過了),產品吸引力提升,大概率能實現滿產滿銷。

新能源汽車迎向上拐點,一篇文章講述電池產業鏈投資機會

綜上,我們認爲明年LG化學和寧德時代供應鏈具備量的較大彈性,而國內各材料的龍頭基本已經進入兩大電池供應鏈。
因此,若基於獲取相對收益的考慮,可選擇配置各環節龍頭,相關標的包括寧德時代、璞泰來、恩捷股份、當升科技、科達利。
從獲取絕對收益的角度,可選擇關注明年有望實現經營改善、預期差較大的標的,包括杉杉股份、星源材質。


主線二:受益動力電池&消費電池共振帶來的高景氣

擁有消費電池業務的動力電池企業有業績和現金流的安全墊。相較於動力電芯,消費電芯在終端產品的價值佔比低,下游對價格相對不敏感,因而降價壓力小、回款好、盈利能力強。

國內部分動力電池企業一直保留消費電池業務,在動力電池降價洗牌、盈利承壓的階段,消費電池業務提供業績基礎和現金流支持。

費電池企業有望受益明年手機和可穿戴設備需求快速增長獲得較大業績彈性。

5G手機換機潮下,手機電池有望受益量(智能手機出貨量)價(ASP)齊升,獲得較大收入彈性。

前陣子爆紅的TWS耳機等新興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大增,有望帶動消費類小電池需求快速提升。

由於處於藍海市場,具備先發優勢的消費電池企業將享受高毛利,從而獲得較大盈利彈性。

繼續關注在消費電池深耕且動力電池有望改善的億緯鋰能、欣旺達,還有受益TWS耳機電池需求增長的鵬輝能源。

如對本文認可,請點贊收藏轉發,更可點擊“瞭解更多”,領取四大精品研報專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