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提到要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政策,堅持土地承包關係長久穩定,這些有利於穩定農民生產預期,有利於進一步釋放土地資源屬性的制度力量,無論對於保障農業生產供給穩定,還是激發更多的產業發展,都有促進作用。十三、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關係到國家發展、社會穩定。
12月21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閉幕,這次會議傳遞出怎樣的信號?如何部署明年工作?

重磅!明年,中央要爲農村辦16件大事!決勝小康之年,攻堅戰怎麼打?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欄目視頻

會議就明年農村工作具體提出了16項內容。

一、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要一鼓作氣、乘勢而上,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餘脫貧任務。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及時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幫扶。要堅持現行脫貧標準,確保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要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抓緊研究接續推進減貧工作;

二、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三、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紮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五、提高農村教育質量;

六、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

七、加強農村社會保障;

八、改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

九、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十、農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積極鼓勵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創新,穩定農民工就業,加大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整治力度,多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十一、要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要下大力氣抓好糧食生產,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覈,加大對產糧大縣的獎勵和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穩住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糧食產量。要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全面落實省負總責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落實扶持生豬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要加強現代農業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啓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

十二、加大水利建設力度;

十三、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

十四、要加大“三農”投入力度,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政策,強化人才和科技支撐;

十五、要抓好農村重點改革任務,堅持土地承包關係長久穩定,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

十六、要加強農村基層治理,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積極調處化解鄉村矛盾糾紛,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要堅持從農村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尊重農民意願,盡力而爲、量力而行,把當務之急的事一件一件解決好。

專家熱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

對於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多位農業專家進行了熱議。同時,他們對2020年農村工作發展的難點和重點,也進行了解讀。

重磅!明年,中央要爲農村辦16件大事!決勝小康之年,攻堅戰怎麼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 葉興慶: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農村在實現全面小康的進程上,相比城市還是存在一些短板。

明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最後一年,在農村廁所的改造、污水的處理、垃圾的收集治理上,要完成既定的目標。另外,對一些貧困人口、欠發達地區,要加大政策和資金的傾斜力度,對貧困進行監測,防止返貧。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李國祥:在小康社會里面,要消除絕對貧困,讓所有的老百姓能喫得起、買得到。所以,明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的時候,要把農產品的充足供給、價格的穩定作爲全局性的重點工作。

決勝小康之年,攻堅戰怎麼打?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習近平總書記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實現全面小康,“三農”工作無疑至關重要。

決勝之年,目標到底怎麼定?攻堅克難,方法又有哪些?

12月21日晚,《央視財經評論》邀請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姜楠和財經評論員章弘做客演播室,深度解析。

決勝之年 目標怎麼定? 姜楠:打贏脫貧攻堅戰 實現全面小康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姜楠:大的目標當然是全面實現脫貧,但在具體推進中,目標需要不斷細化。比如經過實踐檢驗,“產業扶貧”在有效性、可持續性上發揮了明顯作用,該鞏固要鞏固,該發掘就要發掘。“產業扶貧”的產業可以是一產種植業和養殖業,也可以是二產農產品加工業,也可以是三產鄉村旅遊服務業,還可以是三個產業之間融合共同發展。
 章弘:抓農村重點改革 爲供給提供支撐


財經評論員 章弘:就近創業、就近發展基礎產業是非常關鍵的,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需要從制度改革中獲得動力。
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提到要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政策,堅持土地承包關係長久穩定,這些有利於穩定農民生產預期,有利於進一步釋放土地資源屬性的制度力量,無論對於保障農業生產供給穩定,還是激發更多的產業發展,都有促進作用。

 姜楠:鞏固脫貧成果 推進鄉村振興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姜楠:2019年脫貧了1000多萬人,有340個貧困縣也已經脫貧摘帽了,異地搬遷的工作基本完成,三區三州的貧困發生率也已經由8%下降到2%,爲來年的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但另一方面,容易脫貧的都已經脫貧了,剩下的600多萬貧困人口難度相應也更大,精準脫貧、精準施策的要求也更高。而且,鞏固脫貧成果一點也不能鬆懈,不能這邊摘帽,那邊又返貧,這都需要長期持續的工作方法。最重要一點,全面脫貧不是終點,後面還要跟鄉村振興銜接上。攻堅克難 方法有哪些?
 章弘:特惠性和普惠性可以融合發展


財經評論員 章弘:脫貧攻堅有針對性、特殊性,而且問題解決有時間限制、緊迫性;相對來講,鄉村戰略是宏觀的,有長期性、普遍性。我們的政策有特殊優惠政策,也有普惠性的優惠政策,怎麼把這兩種政策融合到一起,這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明年實現全面脫貧後,一些行之有效的特惠性政策是不是就沒有了?比如扶貧攻堅的專項小額貸款,能不能升級成爲所有農村家庭都可以適用的小額貸款,惠及更多人羣?這些也需要通盤考量。考慮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這種思路也許能夠避免政策上的脫節。
 姜楠:穩定糧食生產 推進生豬保供穩價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姜楠: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是“三農”頭等大事,糧食又是重中之重。如此多人口,必須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裏。
從明年來看,首先要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在種植面積穩定的基礎上提高糧食單產,保障糧食的綜合生產能力,這樣才能實現國家糧食安全。現在,糧食安全水平比較好,但絕不意味着不需要抓糧食了。在各項措施裏,保證農民收益是關鍵點。
 章弘:讓農戶從生豬生產中獲得實惠

財經評論員 章弘:這次主管部門表示,要堅決清理不合理禁養限養,要求整改打着環保名義搞“無豬縣”“無豬鄉”的做法,不合理禁養限養的邊界要釐清,不能隨隨便便就限制;在信貸方面要有長性,不能隨便抽貸、斷貸、不放貸等等;信用保障機構要給予合理保護,一旦出現類似於豬瘟問題的時候,能讓養殖戶獲得合理賠償。

總而言之,一定要讓農戶在養殖生豬過程中獲得實惠,他纔會積極參與養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