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全網首播

《我不是藥神》

大家都在說

欠徐崢一張電影票

小維想說

不用擔心

多維空間

已爲您準備好

牀上影院

多維空間牀上影院滿足你

躺大牀、看大片

雙重享受

身臨其境、私人影院

手機投屏、寬大銀幕

好的作品當然需要好的設備和環境

沉浸電影其中

探尋值得深思的寓意

回味百態人生

(廣告插播完畢)

迴歸正傳

上映後首周票房11.72億

總票房30.98億

豆瓣上73萬

網友給出9.0的高分

迴歸正傳

上映後首周票房11.72億

總票房30.98億

豆瓣上73萬

網友給出9.0的高分

輕快很短暫,沉重很緩慢。看完電影后,腦海中就無意識的閃現了這句話。

前兩週去看了氛圍歡樂的《超人總動員 》,時長126分鐘。《我不是藥神》時長117分鐘。可是卻總覺得《我不是藥神》講述了很多很多,時間很長很長,大概能解釋“輕快很短暫,沉重很緩慢”吧。

徐崢扮演的程勇,靠賣男性保健品討生活,白血病患者呂受益的到來讓發財之門打開。程勇將偷渡來的藥轉手賣出從中牟利。在故事進行中,曾經雞賊自私的小人物認識到痛病不易、人情溫暖,從而激發良善的本性。一番權衡下,他以身挑戰社會秩序,用微薄力量改變現狀,在情與法的邊緣救贖他人,也實現自我救贖。

劇中提到販賣假藥會被判刑8-15年,“程勇”因家中還有癱瘓的老父,不捨一旦他犯錯就會被送至國外的兒子,所以狠心將“印度格列寧”中國代理權交給無良的假藥販子張院長,最終間接導致“呂受益”自殺死亡。

但在好友“呂受益”去世後,在受到對自己感恩戴德的呂妻以及曾經對他充滿敬畏之情的黃毛等人的鄙夷後,“程勇”從好友逝世的悲痛中掙扎出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排除萬難重新代購“印度格列寧”救助以前在他處購買過藥的病友。最後甚至傾家蕩產回購已停產的“印度格列寧”,通過病友羣將格列寧低與成本價送至全國各地的病友手中。

身份從二道販子變成了“藥神”,眼神裏從野心勃勃變成了慈善悲憫,人性從膨脹私慾變成了捨己渡人。從小人物到大英雄,人物蛻變極其考驗演技,而這正是演員徐崢的拿手好戲,他絲絲入扣地演繹出了中國平民英雄是怎樣煉成的。

試問如果是我們自己,面臨這樣的選擇,誰不會選安穩有家人陪伴的生活,而是冰冷無人探望的牢獄生活?而且父親病重,除了自己沒人可以照顧,平凡的人之常情,但他卻能及時醒悟並彌補過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就改善莫大焉,不過如此。即使“程勇”的選擇在我看來是沒有錯的。

“在心碎中認清遺憾,生命漫長也短暫,跳動心臟長出藤蔓,願爲險而戰,跌入灰暗墜入深淵,沾滿泥土的臉,沒有神的光環,握緊手中的平凡……”

——《只要平凡》

比如幾十名病友聚集在“瑞士格列寧”公司門前抗議天價的那一幕,當醫藥代表出現後,蜂擁至代表跟前,聲嘶力竭的質問代表時,只有王傳君飾演的“呂收益”一人坐在花壇邊,扒着盒飯,有些好笑的看着這一幕。

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這一幕搞笑。看完後稍微琢磨,卻覺得辛酸。

“呂受益”顯然參加過很多次類似活動,從他齊全的裝備就可以看出。曾經的他也像那些或討伐或乞求的病友們一樣聲嘶力竭又滿懷希望過,但沒有一次不是毫無所獲,失望而歸,所以看到這樣的病友們,彷彿看到了曾經的自己,覺得愚蠢又好笑。

然而以“瑞士格列寧”爲代表的那羣唯利是圖者們是沒有良知的……

喜劇效果極強的短暫的一幕,背後卻飽含着漫長而沉重的等待與無奈,何嘗又不是對於“輕快很短暫,沉重很漫長”的另一種解釋。

劇中,一個患有慢粒白血病額老婆婆這樣乞求週一圍飾演的警察。即使面對家徒四壁的處境,很多人還是想活着,即使活着很煎熬,但活着總會有希望。

患者們口中的藥神,沒有神的光環,他也是個普通人,但他也希望病友們平安的度過一生,不再重蹈好朋友“呂受益”的悲劇。

譚卓飾演的白血病孩子的母親,誰能想到,她同樣也是《延禧攻略》裏張揚跋扈的高貴妃?爲了賺錢給女兒治病,白天是六大病友羣的羣主,一呼百應;晚上卻在夜店跳鋼管舞,一個動作撩遍所有賓客。堅強隱忍,詮釋了爲母則剛的全部意義。

活的像條狗,卻高傲的像一頭孤狼……因疾病成爲社會邊緣人,真實年齡36歲的演員章宇把一個內向話少、內心極度掙扎的20歲白血病人演繹得非常鮮活。

楊新鳴飾演的“劉牧師”是個非常讓人暖心的角色。雖然已經60多歲的他,卻是願意爲戲瘋魔的人。

週一圍飾演的角色曹斌,是程勇前妻的弟弟,也是一名嫉惡如仇、盡職盡責的警察,還是追查印度格列寧案的主要人員之一。無論是前期的剛正不阿,還是後期的兩難境地,週一圍演活了那種糾結和煎熬,讓觀衆爲之動容。

演員葦青扮演的白髮老奶奶向警察懇求:“誰家還沒個病人?你就能保證這一輩子不生病嗎?”直戳多少人的軟肋。

電影對小人物的刻畫細緻入微,每一個人的形象在生活中稀鬆平常,但每一個形象卻又令人難以忘懷。

對演員的要求是很高的,就像電影中的徐崢和王傳君,可以讓我們忘記他們固有的形象。光頭變成有一頭茂密邋遢捲髮的失意男人;操着一口彆扭日普的青年小夥變成有一個萎靡佝僂的病人,毫無違和感。讓觀衆覺得“呂受益”和“程勇”是真實存在的人。

不過度的渲染悲情,嚴謹卻不會給人肅重的壓抑感,肆意欣喜的情節也毫不突兀,平鋪直述,真實而貼近生活,卻每一個鏡頭都能調動人情緒,主題曲《只要平凡》也是緊扣着電影情節和主題思想。

電影落幕,屏幕用簡短的文字道出電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成,同時羅列出慢粒白血病用藥難問題是如何一步步從被發現到解決的階段性事件。

與此同時響起的是張傑低沉滄桑的聲音,如生鏽的鋸,一下一下在人心上緩慢又沉重的割據着,隨後是張碧晨清冽的聲音,如滴水一下下敲擊喚醒被沉重和壓抑的情緒扼住而無力顫動的心。

記得,電影落幕播放片尾曲的那一段時間,離座的觀衆很少,大家都在靜靜的等待歌曲放完……

“放過對錯才知答案,活着的勇敢,沒有神的光環,你我生而平凡……在心碎中認清遺憾。”

——《只要平凡》

對這部影片有太多太多的感想,絮絮叨叨也沒能將所有的感想表達出來,只能說這真的是一部製作很精良的電影。

好的電影能夠照映現實,直擊人心,推動社會進程。

多維空間

看完影片

再看我這篇觀後感

或許會有很多共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