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深圳警方查处了一家疑似以课程培训和企业营销为幌子,从事诈骗和传销活动的公司,抓获了多名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所谓“成功学”和“营销学”的演说大师,涉案资金超过2000万元。深圳这家“成功学大师”开办的公司,取名“震古烁今”。

“一代宗师”是如何包装的?

​文丨燕云飞

近日,深圳警方查处了一家疑似以课程培训和企业营销为幌子,从事诈骗和传销活动的公司,抓获了多名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所谓“成功学”和“营销学”的演说大师,涉案资金超过2000万元。据调查,不少学员不惜卖了房子交学费“拜师”,而“大师”都是高中或者中专毕业,起初只是普通工人,最后包装成了“一代宗师”。(据12月22日央视报道)

关于“国产成功学”的真伪,舆论在多年前就曾展开过几轮讨论与辨析。比如,早在2004年的时候,新华网就曾报道过,在国内畅销的《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等卡耐基名著,卡氏根本没写过这样的书;而另一本高调励志的成功学畅销书,首次印刷出版时就打上了这样的文字:通用电气等80余家跨国公司用以激励、培训员工的书。由于颇为明显的忽悠行径和骗人话术,“国产成功学”被指是社会的精神毒药。

即便如此,并没有遏制住“成功学”大行其道。深圳这家“成功学大师”开办的公司,取名“震古烁今”。单单从公司名号上看,已经是“骗术外露”。而其惯用伎俩:第一步,拉人头,发展学员;第二步,包装大师,培训洗脑;第三步,诱骗签约——这也并不出奇,颇像是传销的基本套路。但就是如此简单粗暴的套路,仍是追随者众,乃至警方查获现场时,学员们都认为公司和“导师”受到了竞争者的恶意诋毁,并非这家公司真正实施了犯罪。

我们无意谴责这起事件中的受害者,只是其中的诸多常识性逻辑被抛到脑后,让人不免错愕。既然是“震古烁今”的“一代宗师”,他何以打了鸡血一般在乎学员那几百块钱的听课费?既然是号称营收500亿元、驰骋商业战场的“成功人士”,他又怎可能把成功的商业经验拿出来共享?举凡商界,没有哪位成功的人士放着大钱不挣却去挣讲课费的小钱,也绝不会把“成功秘笈”分享出来培养众多竞争对手。

在一个法治社会中,成功从来不可能简单粗暴;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成功也从来不应有唯一的标尺。然而,透过打而不僵的“成功学”骗局,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只有财富快速增长才是成功。无论是深谙学员心理的“成功学导师”所鼓吹的,还是趋之若鹜的“成功学”学员,无不是把“豪宅、名车、三个月赚百万”当作噱头和竞逐的目标。

如果成功被这样单一的维度定义,那么注定“失败者”是绝大多数,社会和人生的丰富多彩也就暗淡得太多。对社会多元价值的摧残,难道不是“成功学”的一大罪恶吗?

提起“成功学”,不得不说“国产成功学”奉为鼻祖的美国人戴尔·卡耐基。但卡耐基“成功学”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个体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调整个体的行为模式,从而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培养领导技能和减轻压力。

也就是说,即使是卡耐基也从没想过让人一夜暴富般的单一维度成功。所以,痴迷“成功学”的普罗大众该醒醒了,真正的醍醐灌顶不是“一代宗师”的涂抹横飞,而是擦亮眼睛、守住内心的自我。

相关文章